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舉重的兩種方式(抓舉與挺舉)是最省力且符合生物力學的方式嗎?

2020-10-21科學

從生物力學的角度看,抓舉是,挺舉……暫時還不是。

回答這個問題,有三個步驟不能略過:

  1. 「省力」的定義。
  2. 在明確了「省力」定義的前提下,現行抓挺舉技術是否已經是最「省力」的舉法?
  3. 從生物力學角度看現行抓挺舉技術是否已經是最優解?

下面分步討論。

一、「省力」的定義

「省力」這個詞放到舉重的語境下,可以有三種理解:

  1. 用更小的力量舉起相同重量的杠鈴(字面意義上的省力);
  2. 用更少的功耗舉起相同重量的杠鈴;
  3. 用「人體感覺更輕松」的方式舉起相同重量的杠鈴。

二、在明確了「省力」定義的前提下,現行抓挺舉技術是否已經是最「省力」的舉法?

根據前面對「省力」定義的討論,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結論:

如果「省力」定義為盡量少用力或做功的話,那麽現行抓挺舉技術並不是最省力的舉法。

如果「省力」定義為用最輕松的方式舉的話,那麽現行抓挺舉技術已經非常接近最省力的舉法。

這兩點對熟悉舉重的朋友應該不難理解:舉重技術的本質就是「在最有利的位置瞬間爆發用力使杠鈴獲得上升的速度,然後趁機蹲下去撐住」。這樣顯然增加了杠鈴被舉起的總距離(從抓挺舉的側面軌跡圖也可以看出來,在部份區間杠鈴被重復舉起了)和施加於杠鈴的力量,僅從盡量少用力/做功的角度來看是不經濟的。但這樣同時也把「舉起杠鈴」的任務最大程度地分配給了最強壯的下肢肌群,而較弱小的上肢肌群在此過程中主要起到靜態牽引和支撐的作用,最多在發力後順勢「出點力參與一下,意思意思」,因而對身體來說是最輕松的。當然,舉重技術本身也在不斷改進,所以暫時還不能說它是最省力的方式,但也已經非常接近了(核心不改變,細節變化只是微調)。

(加寬握距和站距也能減少一點上舉距離,但不利於上舉發力和支撐,對關節壓力也大)

三、從生物力學角度看現行抓挺舉技術是否已經是最優解?

如前所述,現行挺舉技術並不是「最省力最符合生物力學的方式」。之所以這麽說,原因在於人體上半身的「主承重部件」是脊柱,而挺舉時杠鈴架在胸前三角肌和鎖骨上,與位於背後的脊柱有一段距離,從而產生了翻轉力矩,導致前蹲/頸前上挺的重量不如後蹲/頸後上挺(杠鈴架在頸後斜方肌上,距離支撐點脊柱更近)。

在舉重運動的發展史上,曾經有人嘗試過將這一技術運用於正式比賽當中:在一次保加利亞全國錦標賽上,56公斤級運動員穆米科諾夫在挺舉第三次試舉時用將杠鈴翻到頸後並上挺的技術舉起了超世界紀錄的175公斤,從而使自己在挺舉和總成績上排名第一。當時三名裁判一致判定試舉成功,但隨後競爭對手以試舉技術違反規則為由提出抗議,最終以仲裁判定「成績有效但不算作新紀錄」終結了這場爭論。

(事後保加利亞的【舉重運動】雜誌對穆米科諾夫進行了采訪,得知了他和他的教練是透過書信交流從俄羅斯教練員列昂尼德·亞歷山德羅維奇·霍奇那裏獲知這種新技術的,而霍奇又是在觀看大力士雜耍表演時受到啟發,進而發明了在翻鈴時將杠鈴翻到頸後的技術)

總結:

  1. 如果將「省力」定義為用盡可能小的力或盡可能少的功耗舉起相同重量的杠鈴,那麽現行的舉重技術遠不是最省力的。
  2. 如果將「省力」定義為用盡可能輕松的方式舉起相同重量的杠鈴,那麽現行的舉重技術即使還不是最省力的,也非常接近了。
  3. 從生物力學角度看,抓舉是非常高效的,但挺舉目前還不是。至於將來能否改成翻到頸後並上挺,得看規則允不允許。

(最後留個思考題:為什麽說挺舉能否改成翻到頸後並上挺,要看規則是否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