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為什麽美國登月後50年沒有國家後繼?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升空

2024-10-25科學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人類如同渺小的螻蟻,卻懷揣著無盡的好奇與勇氣,不斷探索著那神秘的未知世界。而月球,作為地球的天然衛星,始終在人類探索宇宙的征程中占據著特殊的位置。

1969 年,美國的阿波羅 11 號飛船成功登月,岩士唐的那一小步,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大步。隨後的五年裏,美國又多次執行載人登月任務,將 12 名太空人送上月球。然而,自 1972 年 12 月以後,人類就再也沒有踏上過月球這片神秘的土地。這長達五十年的沈寂,究竟是為何呢?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美國當年登月的壯舉。那是一個充滿競爭與挑戰的時代,美國為了與蘇聯一較高下,不惜花費巨資推動登月專案。據說,當時的登月計劃耗費了相當於今天 2800 億美元的龐大資金,這筆錢如果分給美國民眾,每人差不多能得到 1000 美元。在那個時代,登月不僅僅是一項科學探索,更是一種國家實力的象征。

登月成功後,美國留下了大量的照片、錄像和錄音,還采集了高達近 400 公斤的月球巖石樣本。中國在 1978 年得到了美國贈送的 1 克月球巖石,這 1 克巖石,成為了中國科學家研究月球的珍貴樣本。嫦娥專案的負責人之一歐陽自遠,就根據這點月球巖石寫了 10 多篇論文。各國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都可以清楚地拍攝到之前六次登陸月球留下的痕跡,還有在月球表面安裝的月球激光測距反射鏡陣列,至今仍在持續使用,這些都充分證明了載人登月的真實性。

然而,近年來卻有一些人無端攻擊美國登月是偽造的。這種說法實在是荒謬至極。登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程,涉及到眾多的技術和科學領域,根本無法造假。而且,各國的科學研究和探測器的觀測都已經充分證實了登月的真實性。我們應該以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人類的科學成就,而不是被無端的謠言所誤導。

那麽,為什麽在之後的五十年裏,沒有國家再次進行載人登月呢?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性價比太低。月球,雖然充滿了神秘,但從目前的探索來看,它基本上是一片荒蕪。美國政府是民選政府,每一筆開支都要向民眾交代。對於昂貴又似乎沒有多大用處的登月計劃,美國民眾基本不感興趣。畢竟,以前都登上去了,現在還要上去幹嘛呢?

宇宙探索專案往往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而回報卻不那麽明顯。以宇航服為例,美國 NASA 為了研究新一代宇航服,將專案承包給兩個商業公司。這兩個公司獅子大開口,提出了高達 35 億美元的研發專案。要知道,美國的鎮國之寶——先進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造價也不過如此。而 NASA 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更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不僅要實作載人登月,還要設立月球軌域空間站,遠期目標是設立人類月球基地,為未來的登陸火星做準備。這個計劃的初期預算到 2025 年就高達 930 億美元,後期的花費更是無法估計。每一次發射火箭、飛船或者探測系統,都要花費 40 多億美元,火箭本身的成本就有 90 多億美元。

在今天,無人技術已經非常發達。利用各種月球探測器,可以實作大部份載人登月的科研任務。中國的嫦娥三號和四號無人登月機器,只需要發射直徑 3 米多,重量 400 多噸的小型火箭就可以完成任務。即使需要帶回月球巖石等東西,嫦娥五號使用的火箭也不超過 1000 噸,火箭直徑不超過 5 米。相比之下,以往研究月球表面,需要利用直徑超過 10 米,重量超過 3000 噸的超節火箭來推動登月飛船。既然無人技術可以完成大部份任務,那為什麽還要拼命送人上月球呢?

有人可能會說,我們應該轉而登陸火星。畢竟,火星是一個更具吸重力的目標。金星雖然距離地球更近,但表面環境過於惡劣,平均溫度高達 462°C,表面大氣壓力是地球的 92 倍。而火星則相對較為理想,雖然距離地球較遠,但人類目前最先進的飛船飛到火星也要 250 天左右。加上在火星上的科研時間,往返一次最快也要 600 天。這麽長的時間,對於技術的要求更高,經費的投入自然也更大。

不談技術和資金問題,太空人要在這麽長的時間內,在狹窄密封空間生活,隨時還可能有生命危險且難以得到救援,對於人類心理是極大的考驗。即便受過長期訓練的精英人類,未必可以勝任。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比如要在火星研究這麽久,就必須建立火星研究基地,以及月球支援基地,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

對於馬斯克這些私人富豪來說,錢可能不是主要問題,他們可以憑借自己的財富和熱情去追求宇宙探索的夢想。但對於國家機構來說,資金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大部份民眾通常不關心生活以外的事情,不願意花這份冤枉錢,這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看中國在宇宙探索方面的努力。2007 年 10 月 24 日,中國探月工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標誌著中國在月球探索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此後,中國又陸續發射了嫦娥二號、三號、四號和五號等探測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

中國的宇宙探索之路,是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下穩步前行的。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宇宙探索不僅僅是為了展示國家實力,更是為了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的未來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人提出了質疑。就像中國某著名的科幻作家,在本省頂級作家研修班上發表關於人類是否可能移民外太空的演講時,台下的眾多作家聽得毫無興趣,無精打采,甚至打著哈欠閉眼睡覺。這也反映出了一部份人對於宇宙探索的不理解和不關註。

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質疑而停止探索的腳步。宇宙是人類未來的希望所在,我們需要不斷地探索和開拓,才能為人類的發展找到新的方向。

想象一下,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成功地在月球上建立了基地,甚至在火星上也有了人類的足跡。那時候,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也許我們可以在月球上開采資源,為地球提供更多的能源;也許我們可以在火星上建立新的家園,讓人類的生存空間得到極大的拓展。

然而,要實作這些美好的願景,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我們需要不斷地提高技術水平,降低宇宙探索的成本。目前,宇宙探索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這讓很多國家都望而卻步。只有當技術不斷進步,成本不斷降低,宇宙探索才能成為一項更加可行的事業。

其次,我們需要提高民眾對於宇宙探索的認識和關註。宇宙探索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人的事情。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而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顆渺小的星球。只有當我們更加了解宇宙,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也才能為人類的未來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最後,我們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宇宙探索是一項全球性的事業,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完成。只有當各國加強合作,共同分享技術和資源,才能更快地實作宇宙探索的目標。

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我們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宇宙探索。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也不要被短期的利益所迷惑。讓我們一起攜手共進,為人類的未來而努力奮鬥吧!

宇宙,那是無盡的未知,等待著我們去探索。我們是否有勇氣邁出那關鍵的一步,走向那遙遠的星辰大海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繼續在宇宙探索的道路上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能夠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為人類的未來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