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哪些?

2015-06-08旅行

主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已然耳熟能詳,今天來說幾個非主流或較為小眾類博物館中堪稱世間獨有的幾件鎮館之寶吧。

狄仁傑留在世間的唯一書法真跡

狄仁傑這個名字對於中國人而言並不陌生,正史與野史都賦予了他各種標簽和故事,宰相、政治家、神探等,另外,以他的口才放在如今的「奇葩說」裏,拿個BBking應該也不是什麽難事。

原創照片:千唐誌齋新館展廳中的【袁公瑜墓誌】拓片

但是當我看到他留給這個世界唯一的一版書法真跡後,會有一種「歷史欠他一個書法家稱號」的感覺。

這版出自狄仁傑筆下的【袁公瑜墓誌】被刻在石頭上,封存在千唐誌齋窯洞式展廳的墻壁上。【袁公瑜墓誌】也叫【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誌銘】,從銘文中「河北道安撫大使狄仁傑撰書」一句可得知該文字出自狄仁傑的手筆,這是狄仁傑為好友袁公瑜撰寫的墓誌銘,墓誌立於久視元年(約公元700年),被視為是狄仁傑的晚年文作,全碑上的文字現存33行,大約900字左右。

原創照片:千唐誌齋老館中【袁公瑜墓誌】真品墓誌銘碑文

而這短短的33行字,卻凸顯了狄仁傑的書法造詣,不難看出他及其善長楷書,起筆落筆行路分明,多以側鋒走筆,筆峰方圓兼備。橫劃輕入重出,豎劃沈著果斷,頗有「釘頭鼠尾」的風格,其書法造詣完全輸初唐四家。

據說狄仁傑非常欣賞閻立本,作為「右相馳譽丹青」的閻立本在與狄仁傑的社交往來中興許也指點過狄相的書法,甚至繪畫。

同時,狄仁傑又受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的書法影響,故而出自他筆下的書法自有其獨特的風骨。就連清代書法家王澍在也在【竹雲題跋】中寫過:「狄仁傑書法見二王墨妙,故清挺超詣,有黃庭、樂毅風格。」可見,狄仁傑的書法造詣之高。

由於唐代名家的書法真跡傳世極少,因此,如狄仁傑這般位高權重、才華橫溢又口碑極好的人物的真跡就更顯珍貴。

而這塊【袁公瑜墓誌】碑文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就更高了,自北邙山出土後輾轉於世,最終被張鈁先生重金搜得,收藏於千唐誌齋——中國唯一的墓誌銘博物館。碑文的拓片分別被千唐誌齋新館及洛陽碑誌拓片博物館收藏。

千唐誌齋博物館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以西45公裏處的鐵門鎮,由千唐誌齋宅院老館及現代感十足的新館兩部份組成,也是中國唯一的墓誌銘博物館,因其珍藏著唐及歷代墓誌石刻一千四百余件而聞名於世。
章炳麟曾用古篆為之題額【千唐誌齋】,它是研究唐代三百年文治武功和書法藝術的史料寶庫,因其豐富的內涵被譽為「石刻唐書」、「唐書法演變史」等。
想要全面了解中國的墓誌銘文化,尤其是唐代墓誌石刻歷史,最好是完整的參觀千唐誌齋的老館和新館,透過老館的真品實物與新館的延伸知識獲取墓誌銘文化體系的深入了解。
原創照片:千唐誌齋老館
原創照片:千唐誌齋新館

另外值得提一下的是,狄仁傑的這篇【袁公瑜墓誌】中多處出現一些貌似符號的字樣,比如一個圈裏寫著「s」。這可不是狄大人自己亂寫的字,而是女帝武則天造字的結果。武後自己生造出來的字在當時朝廷命官墓誌銘中時常出現。

原創照片

這個圈裏S的符號其實是「日」的意思,武則天生造了二十四個字,之後,有人以其中的二十一個字成詩一首,用今天的文字表示,則為「天地日月星,載初授登聖,國臣正年月,萬世照人生」。

原創照片:千唐誌齋新館展廳裏展示的武則天造字表

眾星捧月的人龍紋玉璋

在三門峽的虢國博物館中有件眾星捧月的鎮館之寶,出土於虢仲墓的人龍紋玉璋。這是虢國墓地迄今為止出土的器形最大、最厚重的單件玉器。玉器由一塊完整的和田青玉雕刻而成,玉石上有清晰可見的人與龍的形象紋路,構思精巧。透過玉器的藝術價值可窺見以此等玉器作為陪葬品的主人身份等級之高。

原創照片:人龍紋玉璋展櫃

既然提到墓主人了,那就不妨多說兩句吧。虢仲是誰?為何在他的墓裏出土的文物幾乎件件都堪稱精品,除了上面提到的人龍紋玉璋之外,還有精美到令人嘆為觀止的六璜聯珠組玉佩以及各類精致的玉雕器物。

原創照片:人龍紋玉璋正面

要知道,虢仲可是周文王姬昌同父異母弟的弟弟,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他和弟弟虢叔都是文王的卿士。周武王伐紂滅商朝之後,給自己的這兩位叔叔封了東、西虢國國君。虢仲的封地在雍地,也就是今陜西省寶雞市的陳倉一帶,史稱西虢。

直到西周末年,西虢遷址河南三門峽及山西南部一帶,公元前655年,晉國「假虞滅虢」,虢國才停止了歷史的腳步,而那句"唇亡齒寒"的千古遺訓和墓中文物卻讓人們對這個皇族小國有了更深層的了解。

知道了墓主人的身份,就不難理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及其他精美的陪葬品規格為何如此之高了吧。說回人龍紋玉璋,玉器的正反兩面紋飾相同,身屈膝蹲的人物馭龍而行,人物面部雕琢清晰且十分精細,這在當時的雕刻技藝環境下,也只有為皇家服務的匠人才能出此精品之作。

原創照片
原創照片

北齊藝絕 覆缽塔

不得不說,沒有親臨鄴城考古博物館,絕對感受不到鄴城這個地方在古代時期之於文化、藝術、政治及宗教上的重要性。博物館中的文物展品是鄴城考古挖掘長達30多年的成果,2985件文物橫跨了北魏、東魏、北齊、隋和唐代五代,其精美程度更是令人瞠目結舌。可想而知,在北齊最輝煌的時期,作為軍事要塞的鄴城也是香火鼎盛的佛教樂土、宗教信仰之上的藝術殿堂。

原創照片

在眾多精美絕倫的展品中,有一件世間孤品堪稱一絕,那便是北齊覆缽塔。公元五-六世紀,隨著佛教影響逐漸擴張,中國北方地區的立塔造像也形成風潮,北齊覆缽塔便是這波風潮裏的翹楚產物。然而一場滅佛運動,讓輝煌的佛教藝術頃刻倒塌,被埋葬於地下千年,北齊覆缽塔又是這波運動的犧牲品之一。

原創照片:覆缽塔正面

在覆缽塔文物出土時,已殘破不堪,經過考古修復工作者幾輪拼接、修復還原,才以現在的面貌面世於人。其中佛造像及底座上的浮雕清晰可見,還能依稀感受到千年前一派佛國景象的和諧之景。北齊覆缽塔被專家譽為「世界罕見、全國第一」。

原創照片:覆缽塔背面

用白石雕刻覆缽塔通體彩繪貼金,在形體上保留了印度古風風格,以形體較大(殘高約99.5厘米,寬約52米,重量達600公斤)、視覺沖擊力強、局部刻畫細膩見長。塔體中間柱子破損程度較大,底座雕刻雖復雜,卻基本保存完好。

塔身自上面下分別由塔剎、覆缽、塔身和底座四部份組成,其中山花蕉葉和半球形覆缽和四面龕中的「三佛一菩薩」,以及底座浮雕上的雙獅、香爐、力士、六身神王、供養伎樂等為主要看點。

原創照片:覆缽塔柱子龕內佛造像

覆缽塔在鄴城佛造像藝術文物中極具代表性,文物本身也折射出北朝至唐初時期,北方地區在政治、文化、風俗等方面的社會格局及意識形態。而塔中的佛教造像的形態設計與雕刻技藝更凸顯了「褒衣博帶」「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的時代特征。

由於鄴城考古博物館中收藏的覆缽塔真品被玻璃罩著,許多細節無法拍的更精準,好在去邯鄲博物館的時候看到了這件文物的復制品,特意拍下一些細節便於更好的觀賞。

原創照片:底座部份
原創照片:覆缽部份

被皇家壟斷的奢侈品「唐代螺鈿銅鏡」

陜西考古博物館中被譽為鎮館之寶的不止一件,其中裝著中國發現最早的男性面霜類化妝品的青銅小罐、羅婉順墓誌、二十八星宿圖、透影白瓷杯、上官婉兒墓誌等件件都比我要說的這件唐代八曲葵花形螺鈿銅鏡的名氣大,但是,這件有著「中國最美的銅鏡」之稱的螺鈿銅鏡在我心裏卻是實至名歸的陜考博鎮館之寶。

原創照片

銅鏡是李倕墓的陪葬品,鏡背面和鏡鈕面髹漆,以蚌片鑲嵌於上,形成了內圈的小寶相花、外圈的鴛鴦以及四組大寶相花圖案,配上精致的綠松石作為搭配點綴,整體畫面突然有了富貴祥和之感,寓指繁花似錦之氣息。

據說,這種工藝是一種漆工藝與貝殼鑲嵌相結合的特種工藝,因其復雜的裝飾技藝及昂貴的材料而深的皇家喜愛,富麗堂皇的風格也成為盛唐時期皇族們炫富、體現審美品味的噱頭,因此,螺鈿鏡曾一度被皇家壟斷成為高端奢侈品。試想一下,如果這件集藝術鑒賞和實用功能為一體的生活用品沿用至今,那麽是否國風高端奢侈品的陣容裏就有了真真正正的百年老品牌了。

原創照片

作為高端奢侈品的八曲葵花形螺鈿銅鏡,從其墓主人的身份上也能證明它盛行於皇家。墓主李倕是唐朝開國皇帝高祖李淵的第五代孫女,嗣舒王李津第二女,後因難產離世,才年僅二十五歲,正是對鏡貼花黃的年紀。

原創照片

這位大唐公主的墓中還出土了用盡綠松石、琥珀、珍珠、紅寶石、貝殼、瑪瑙、金銀、羽毛等物做成頭冠,以及各類白瓷、陶器物品,從頭冠到銅鏡再到器皿極盡皇家風範,也為研究盛唐時期的制造工藝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原創照片:李倕墓中出土的公主頭冠
陜西考古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考古專題類博物館,收藏從舊石器時代開始,各個歷史時期遺址、墓葬出土的文物標本20萬余件。
「文物保護」展廳非常值得慢慢觀賞,其中展示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部份階段性成果,以及對陶瓷器、青銅器、復雜遺存、壁畫、紡織品和漆器等的修復、保護與研究,還有修復過程中運用到的新技術、新手段、新材料,向觀者展示了文物工作修復者「巧手良醫」的責任和擔當。

旅行中,參觀過各種各樣的博物館,還有很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非常值得分享,無論它們身在海外的,還是館藏於國內;無論體積碩大,還是精巧玲瓏;無論是出名的,還是低調的,都是博物館乃至博物館所在地、國家引以為傲的文化寶藏。

我是 @離歌

一個喜歡到處遊走、探尋樂趣的旅行記錄者

@知乎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