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你對於馬來西亞有什麽印象、看法?

2015-06-15旅行

1、西馬與東馬的差異如此之大,讓我感覺身處兩個不同的國家。

2、比我想象中的窮和落後很多,就雙子塔所在的一個街區,是真的跟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有得一比。這裏的高樓大廈、大型清真寺與繁華的商業環境,給我一種「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感覺。

而一旦出了這個街區,馬上就跟三線城市的郊區差不多了,連過渡區都沒有。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這個城市中,華人的低調存在感仿佛與風混為一體。

3、馬來西亞主要由三大民族構成: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馬來族作為主體民族,約占總人口的60%。

驚人的是,華人曾占據了馬來西亞人口的40%,然後在2017年降至23%,預估2040年可能只有17%。

4、這種變化,與許多偏向馬來人的政策不無關系。

例如,外資公司必須有馬來股東,華人學校鮮有政府資金,教育資源、公務員崗位與獎學金等各種名額都受到限制。

華人經商要購買經營權,經常是從馬來人手中取得。諸多政策使得許多有能力的華人選擇遠離馬來西亞。

5、我曾與多位華人交談,發現他們對中國的發展了解頗深。一次在檳城,我遇到了一個華人老板。我輕輕地問:「您應該是檳城人吧?」他微笑回答:「實際上,我是福建寧德人。我的祖先年輕時遷移至此,我也因此在這裏生活。」

對於在馬來西亞的生活,老板坦誠:「我們華人與印度人在待遇上並不優越。資源分配不均,我們又能如何?」他的眼神閃爍著堅毅,「以前,他們隨意指責我們。但隨著祖國的飛速發展,馬來西亞也越來越依賴中國。所以,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直言不諱。我們華人真心希望祖國更強大,那樣,我們也可以更有底氣。」

這些體會讓我認識到,馬來西亞的華裔可能是最親近祖國的一群人。

5、馬來西亞是完整地保留了廣府、閩南人原汁原味生活習俗的地方。很多美籍老廣過年會特意跑去馬來西亞體驗春節,想象一下,當春節的鐘聲敲響,華人街區亮起無數紅燈籠,整條大街都沐浴在紅色的海洋中,舞獅和熱鬧的鞭炮聲此起彼伏。

6、有位可愛的馬來小姐姐跟我分享過她的家族故事。她告訴我,盡管她家已經在馬來西亞安家四代,但他們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傳統。她還娓娓道來,從小上華校,與夥伴們用純熟的華語交流,每年春節都會伴隨著堅韌的父親回福建老家祭祖,對祖國的眷戀從未改變。話鋒一轉,她說,她那固執的父親至今都不肯去日本旅行。

7、西馬的三大民族,各有各的生活圈,但在東馬,華人和馬來人卻時常能玩到一塊。

8、驚訝的是,很多華人在語言上都是多才多藝,流利地掌握華語、英語、方言和馬來語。盡管如此,年輕的福州人和潮汕人可能並不精通自己的方言,這真是時代的變遷。

9、當我漫步在檳城和馬六甲,這兩個華人數量最多的城市,不禁感嘆,無論是購物還是用餐,中文都成了無處不在的語言。但吉隆坡卻又是另一番景象,那裏馬來文化盛行,人們更習慣用馬來語或英語交流。

10、有一次,我在阿羅街買大蝦時,那位賣家用流利的粵語告訴我如何選擇。他熱情地介紹,用地道的粵語描述著不同的大蝦和烹飪方法。我被深深震撼到了!

11、不得不提,紅包文化在馬來西亞也得到了傳承與發展。不只是華人,馬來人有他們的「青包」,而印度人則有「紫包」。這真是文化交流的美妙之處!

12、記得有次我要從吉隆坡乘火車去機場,原以為時間把握得恰到好處,但沒想到,火車突然停了下來。我的心緊張得跳個不停。幸好旁邊的馬來人寬慰我說,這種事常有,有時停一會,有時停半個鐘,不確定的,不必太過擔憂。

聽他這麽說,我也稍微放寬了心。但自那以後,我在馬來西亞出行,總是留出充足的時間,以防萬一。

13、當我踏入馬來第二大城市檳城,仿佛置身於一個別有洞天的世界。老街道兩旁,繁體中文的招牌矗立,仿佛對我訴說著時光的故事。沒有喧囂的交通,只有摩托車的輕響聲,時快時慢地穿梭。每一家老商鋪內都顯得那麽從容,無論是店主還是顧客,他們都處於自己的生活頻率中。

斑駁的中式騎樓,還有那座座中式大宅和祠堂,仿佛在敘述著過去與現在的交織。檳城,你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歷史的銘印。說實話,整個街區的組合,活脫一個跟廣東舊汕頭的鄉鎮差不了多少。

14、檳城的生活十分隨性,只要遇到酷熱難耐的天氣,當地的小商人就通通關門歇業,等到太陽落山暑氣消去,才會開始做生意。

我沿街漫步,感受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中國的廟宇、回教的清真寺、印度的神廟,幾乎在轉角處相遇。文化的交織,令人眼花繚亂。

15、檳城的新城區同樣雜糅著多重文化,當你在街上邊走邊拍的時候,從你身邊路過的,是各種民族的人,他有可能是馬來人,也可能是印度人,也可能跟你長得很相似,但,他們都是馬來西亞人。

16、說到印度文化,我不得不提到「小印度」。在檳城,約有10%的人口是印度裔。他們生活在這裏,維護著自己深厚的信仰和習俗。傳統服飾、印度菜,還有那些經常到寺廟的日常,都構成了這片特色鮮明的區域。

更有意思的是,馬來西亞還有300萬的孟加拉外勞,人數甚至超過了馬來全國印度裔的總人數。你如果留心,會發現許多體力勞動者,如船夫和人力三輪車夫,都是他們。他們的皮膚略顯黝黑,默默地為這座城市付出。

17、中東來的遊客,身披蒙面大袍,都是身份顯赫的人。有時,我會發現他們身後跟著幾位婦女,可能都是一家子吧。

18、檳城國際龍舟節,對於大馬華人來說,它是一種非常倡導民族光榮和自豪感的運動。看著龍舟劃破水面,我深深地為這裏的華人而感動。

19、讓我感受到真正的生活氣息的,是當地人的飲食文化。

他們在茶館中,不緊不慢地享受早茶。這種慢節奏的生活,真的很美好。在檳城的華人商家,他們有著獨特的禮貌。在這裏聽得最多的就是「謝謝」,無論你是飽餐一頓,還是僅僅購買一杯2馬幣的飲料,商家都一視同仁。

20、馬來西亞流通的貨幣是令吉(Malaysian Ringgit),面值有100,50,20,10,5,1令吉。匯率為1令吉兌換1.61元人民幣。

21、吉隆坡的物價與當地收入似乎有些不符。我一直以為吉隆坡平均薪金至少4000到5000馬幣,然後直到打車跟司機聊,他說大部份年輕人大學畢業是2500到3500馬幣之間。

這樣的薪資水平擱在中國也只能是縣城級別的。

這個收入,在吉隆坡除了租房水電網1000~1500馬幣之間,還要吃喝各種,吃一次海底撈人均都一百多馬幣。以前1.5馬幣就可以喝一杯咖啡,現在也都要3塊5左右,這二年馬來亞的物價也是飛漲!

22、在馬來西亞,我經歷了多種住宿體驗。有豪華的酒店,也有親民的民宿與特色的木屋。價格自然也是大相徑庭,從高達一千多,到親民的70~100塊。

23、檳城,一個帶有公用遊泳池、位於半山的200平米平層公寓,每月租金僅為人民幣2500元。

24、馬來人買房的壓力並不大,低收入者可以申請廉價屋,僅用10萬馬幣,便能購得一套完備的獨棟房,居住權長達99年。

25、油價方面,作為產油國的馬來西亞顯得十分親民。95號汽油每升只需1.97馬幣,價格還是全國統一。車輛並不昂貴,但街上常常可以見到些許舊車,甚至生銹的。

原因很簡單,雖然汽車在這裏幾乎是必需品,但大馬的購買力仍有限。尤其是在一些非主要城市,沒有車的生活將十分困難,因為公共交通幾乎為零。

26、在馬來西亞,購買食品都是以公斤計價。榴槤每公斤15馬幣,確實便宜得令人心動。

27、在馬來人攤前買烤肉串,雞肉串一串1.5馬幣,牛肉串2.5一串,味道酸酸甜甜的。

28、一個牛油果差不多是6元人民幣;500克的麪包大概人民幣7.2元;礦泉水每瓶2.5元人民幣,小瓶可口可樂大概人民幣4元

29、中國品牌的商品價格會相對高些,有的甚至翻倍。歐美和日本的商品也不便宜。

30、醫療制度。只需登記並付上1馬幣的掛號費,大大小小的疾病都可享受免費醫療。

31、教育。在教育上,他們實行12年義務教育,而公立大學的學費也相對低廉,教育環境也頗為不錯。

32、航空。說實話,東南亞的機場,除了新加坡以外,安檢都無比的混,幾乎什麽都不需要拿出來。

每個登機口都雜亂的排著一堆奇怪的航公公司的班機,這些飛機幾乎都是70人座的龐巴迪小飛。沒有廊橋也沒有擺渡車,所有乘客,都是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自行走到飛機上的。

33、走到街上,我被這裏的交通法規所吸引。摩托車,似乎有特權。都讓位於它,它們如子彈般飛馳而出,其它車輛只能在後面追趕。你知道嗎,在這裏,摩托車是可以馳騁在高速公路上的。

34、馬六甲古城更是一片獨特的景象。人力單車遍布大街小巷,車身五光十色,絕大多數司機還會在車上裝一個小喇叭用來播放音樂,為了招攬中國遊客,放中文歌。

35、提及新山,讓很多人熟悉是因為他靠近新加坡,有多近那,就隔海或說一條河。

每天頻繁過關的有二種人,一種是住新山的馬來西亞人過關去新加坡上班,另一種是新加坡人來馬來西亞過周末或采購便宜的生活用品或吃便宜好吃的食品。

36、馬來餐:馬來人吃飯口味很重,顏色紅紅味道辛辣,各種的炸,炸魚,炸雞,炸蝦加上紅色的咖喱。椰漿飯比較好吃。

37、轉到華人區,傳統的中華美食盛宴展開。它們幾乎是從廣東、福建傳承下來的。從蝦面、豬肉沫面到雞飯、叉燒飯,每一個都扣人心弦。特別是那大碗的肉骨茶,香濃的湯底與飯搭配,堪稱絕配。

38、檳城則是另一個天堂。這裏的街頭美食,既有中式經典,又融合了馬來風味。福建蝦面是最具代表性的。那辣中帶甜的口感,正是馬來風情的加持。

此外,那些看似簡陋的攤位背後,往往藏著無與倫比的美食。 記得我在檳城品嘗了那炒粿條。與國內的河粉相似,但這裏的粿條更具特色。它的魅力,在馬來西亞似乎無人不知,但真正傳統的味道,只有在檳城才能找到。

39、煎蕊成了我夏季的最愛。那清涼中帶有黑糖、椰漿和紅豆的組合,仿佛夏日的清泉,給炎熱帶來絲絲涼意。

40、馬來炸雞,脆中帶鹹,每一口都滿足。

41、在國內,我們常吃到的榴槤大多是泰國進口的,和馬來榴槤無論從口感還是味道上,都有非常大的區別!馬來的榴槤水分很低,口感偏幹,而且味道及其濃郁,整體吃起來竟然有些像榴槤幹。更令我不解的是,從開始吃一直到吃完,我一絲榴槤的臭味都沒聞到!所以榴槤的臭味也是和品種相關的?

說到最後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成長和教育環境,不同的生活習慣,竟然成就了一個國家,這在絕大多數地區是不可想象的。

期望這裏的每一個大馬華人,都能生活得更好,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