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旅行

貧困生不配出國旅遊嗎?

2023-06-27旅行

拋開問題本身不談,這類的問題,有一個算一個,都不配在知乎上提問!

嚴重拉低了知乎的檔次。

類似問題太多了,長話短說,其實質無非都是:

1 打著為普通勞動大眾張目發聲的幌子

2 混淆「追求美好生活」和「消費主義」的概念

3 誘導人們以偏概全地,將對個體的意見,擴大至對群體的偏見

4 從而在客觀上,導致甚至加劇社會的撕裂

回到問題本身。

如果題主所說個例屬實,那就是這個個例的價值觀需要更正。

但是,這能擴大到「貧困生」這個概念嗎?所有貧困生都是這樣嗎?

另外,什麽叫「配不配」?

這麽問就是個陷阱。

如果我說配,那經濟實力與生活目標的巨大懸殊顯而易見,那我就是睜著眼說瞎話。

如果我說不配,那你是不是就借我的口,給所有貧困生扣上了「永世不配」的鎖鏈?

我想請問,貧困生,乃至全世界的饑寒交迫的人們,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這有什麽不對嗎?

但是,在該努力追求的時候,就想去一步登天地實作,這就是迷失於消費主義,顯然不應當鼓勵。

所以我對這個問題的直接回答是:

配!但不應該。

再說問題的敘述方式,透露著一股子虛偽的善良,和「何不食肉糜」式的無知。

你要是真的想要悲天憫人大發善心,真把這個你所謂的「貧困生」當成「要好的朋友」,那要麽不要當其面討論這種話題,要麽就幹脆眾籌,帶其飛,而不是在這裏假惺惺地問知友什麽「配不配」和「如何勸」的問題。

而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沒道理的,所謂「貧困生」和一群要去「大不列顛」遊玩的「非貧困生」玩得特別要好,這種事,大概也就是聽聽吧。

貧窮的窘迫和苦楚,真是富人們無法理解的。

這些年,貧富差距帶來的社會撕裂越來越明顯,富人們的各種奇葩言論和現象滿天飛。

它們扮演窮人、評價窮人、給窮人出「主意」、挖苦窮人甚至汙蔑窮人,連996的福報都成了它們給窮人的賞賜一般。

面對這些,窮人就如同土地,始終是沈默的,只會周而復始地裂開自己,結出莊稼和果實,創造產品和服務。

然而,他們除了要忍受貧窮帶來的艱難苦楚,還要承受富人們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種種評判。

他們被說成是無知的、短視的、懶惰的、垮掉的、沒素質的、骯臟的、仇富的、自作自受的、下賤的、不配的……

富人們自以為是這個世界的主宰,然而它們忘記了自己是如何富起來的,更忘記了「先富帶動後富」的約定。

它們不知道,窮人想要活得更好,不僅是四十多年前的約定,更是天賦人權!

所以富人們,你們如果不願意履行約定,那就請你們至少閉上無知的嘴,不要打擾窮人們努力追求他們的天賦人權吧!

再多說一點,雖然不知道能不能發出來。

資本主義就像是社會發展的一味春藥,甚至毒品!

可以給社會帶來短暫的快感,或緩解疼痛,但是如果不控制好劑量和療程,是很容易形成難以戒斷的依賴的。

抗戰結束後的新中國,可以說是粉身碎骨五臟俱裂的狀態。

前三十年治的臟器和骨頭,用的是正宗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藥,夯實了社會主義的底色。

後四十多年某種意義上就是在極力控制好劑量的前提下,服用這味春藥,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修復皮肉組織和身體機能。

然而,必須要對副作用保持警醒,不能讓副作用影響本體。

富人對窮人的這種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和壓迫,就是副作用的表現之一。

慶幸的是,中國共產黨已經在考慮和解決這些問題了。

什麽叫真正的悲天憫人?這才是真正的為窮苦大眾發聲:

最後,我想改一句歌詞,作為結束吧:

「這不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端拿雄耐爾,就一定要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