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如何评价悬疑电影【消失的她】?值得到电影院看吗?

2023-06-22娱乐

借【消失的她】简单聊聊陈思诚这套模式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里我跑了两趟影院,除了【我爱你!】外,还看了 【消失的她】 ——这是该档期里唯一一部票房大爆的电影,目前已经超过6.2亿元了。

老实说,我对该片的印象还可以,综合质量也算过关(不然无法受到市场青睐),但真要为它写篇长文,似乎是提不起劲……

本来事就这么过去了,但近几日围绕该片的诸多谈论和口水,又引起了我的注意力,还是想为此再多唠几句。

目前【消失的她】所呈现的「诡异现象」在于, 影片的预期票房不断走高 ,从刚开始的7亿+一路飙升到了16亿+, 但影片口碑却在逐渐走低 ,豆瓣开分时有7.5,现在已经跌到6.9了。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该片的导演是崔睿和刘翔两人,但 观众们的谈论点和争议点,几乎都集中到了监制兼编剧的陈思诚身上。

我想,后一个现象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前一个现象: 【消失的她】身上「泛陈思诚」的烙印太重了,影片的商业成功必然会伴随大量的非议。

如今网上对陈思诚这人总是以恶评居多——我个人对他比较无感,但也大概明白他为何有如此风评:首先作为一个创作者,他谈不上多有才气,理应不够受捧才对,其次他在其他一些方面的品行也不大受人待见。

如果只是这样,事情倒还简单了,可 偏偏陈思诚投身商业片制作后的成绩好到离谱 :除了去年【外太空的莫扎特】翻车外,其余他执导的电影都是票房大卖,【唐人街探案】系列三部片子的总票房更是超过了87亿元。

与此同时, 陈思诚还找到了一套可以批量生产商业片的模式:用自己培养/发掘/提携的新导演,靠买国外影片版权的拿来主义,找有演技或有号召力的演员,在(泛)东南亚地区作奸犯科。

【消失的她】已是这套模式下的第三部作品了,之前还有两部 【误杀】 ——

柯汶利、戴墨、崔睿等人原本都不出名(前面两位拍过唐探的网剧),比较能契合陈思诚的风格;

买版权能够保证剧本底子不会太差,【误杀】翻拍自【误杀瞒天计】,【误杀2】翻拍自【迫在眉梢】,【消失的她】翻拍自【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这些电影里还能找到其他不少悬疑片的影子);

把背景放到国外,也可以回避一些客观的阻力和问题,让故事内容的呈现更有「灵活性」。

可以说,陈思诚 找准了一条不算「热闹」却很有竞争力的类型片赛道:主打悬疑和犯罪,但更重情绪舒张和观影沉浸感。

事实证明,这套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误杀】的票房为13.34亿元,【误杀2】的票房为10.28亿元,【消失的她】目前看来冲个10亿+问题也不大,相对于它们的拍摄成本来说,无疑都非常成功。

回到争议上来,【消失的她】票房与口碑逐渐分裂也不难理解: 凡是有些阅片量的、比较有见识的 (或者自觉有见识的) 观众,都对影片有些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毕竟这种「基础款」类型片难言优秀。

但它做到了不少佳片没法做到的事,把许多平时不常观影的观众又拉回了影院,并可能在未来带出更多成熟的影迷。

前阵子我还在说「好莱坞电影在国内不好卖了」,其实国产电影也没好多少,在更多人开始对电影失去兴趣的大环境下,用一部踏在门槛上的作品让「云观众」们重新富有活力起来是很不容易的。

当然,上述想法更多是从市场角度出发,若是单纯从电影角度去看,这种「在纯创作方面比较偷懒、更偏重商业性」的片子多了,究竟是好是坏还是两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消失的她】还有相当一部分恶评并非出自对影片质量的评判,而是源于对片中某些「价值观念取向」的不满。

尽管我不提倡对文艺作品做「卫道士」一般的价值批判,但也需要承认这次的【消失的她】一反常态,在玩一种很新的东西(男女视角对换,甚至有点「女拳」的调调),迎合了某些负面情绪—— 个人觉得,反正都是故事,怎么编排都行,可架不住就是有观众看完后感到生理不适。

而这种情况,对助推影片票房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

陈思诚是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消失的她】也再次证明了他的商业眼光和盈利能力,只不过眼下的诸多异响,注定了这条看似光明的坦途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