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乒乓球粉圈里,所谓懂球人士的技术分析(看起来头头是道)靠谱吗?

2022-07-04娱乐

这个问题推荐给我后,吓得我赶紧去翻看了一下自己的所谓〝技术分析〞贴。

唱衰某个运动员,说的应该不是我了。我已经很谨慎的在谈论自己对运动员的看法了,至少给出了自己的逻辑,并没有无脑喷过谁。

技术分析中主观色彩,这肯定有。这是无法避免的。不过看题主所说的,应该属于那种「极端言论」,这应该也不是我。

既然刷到这个问题,那就来谈谈我的创作思路以及我对技术分析贴的看法吧。

我暂时理解题主的意思是,技术分析贴可以有,但不要太极端。

如果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相比于专业人士,各大平台的技术分析贴都是「不专业的,没有存在的必要」。那就大可不必了。对于一个事物,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是乒乓球入门选手,也可以谈谈自己对比赛的感受。

如果要较真,乒乓球只能专业人士来谈,那从知乎上找一找,有几个是「专业人士」,哦。对了,题主其实是把这些人归为了「懂球人士」。

当然阴谋论就算了,我也很讨厌你说的那种「一场论」的调调。事实上,我大概也是看多了这种帖子,决定自己来写一写我的看法,于是就有了一些个人特色的「技术分析贴」。

如果是看不惯普通作者冠用「技术分析贴」这几个字眼,那你可以把这些文章定位为「比赛观后感」。其实,看得多了,我也发现很多作者是不知道从哪个渠道看到了一些内容,然后就搬过来套用一下,但又没有加入引用来源的习惯,所以让读者看得摸不着头脑,最明显的就是技术动作的名词。类似于「反手摁」这样的名词,可能是我孤陋寡闻,确实不知道乒乓球技术体系中还有「摁」这项技术。

我认为一个技术分析贴,要做到以下几点:

大致是:技术动作;战术套路;心里分析;你所理解的技战术合理性;为什么赢,为什么输;赢在哪,输在哪;合理的预测结合验证。

1.准确的描述出运动员所采用的技术。

尤其是面向小白读者,他们都是拿你的帖子当学习贴,有些技术动作如果你自己造名词,很容易带偏这部分读者。

说回刚才的「反手摁」问题,其实打了很多年球的朋友,大概能明白,这是想描述在反手拉球的过程中,为了压住过网弧线,而在发力末端继续向下压,从感觉上来说像是一种「摁」。

类似的情况还有,比如正手远台拉球,并且拉球的下降期。有人会称之为「拔」起来。这其实是描述在远台正手拉球,下蹲蹬地带动上肢完成的一系列动作,从感觉上来说确实像「拔」起来。

只不过小白读者很容易乱,他不明白你在说什么,还以为乒乓球技术动作体系都这么「接地气」。既然要做技术分析,那么准确的传达出技术动作应该是第一要务。

2.介绍战术套路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尤其是不常打球的观众,是很难理解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所采用的战术套路的。可以这么说,即使是打了很多年球的朋友,也很少去思考乒乓球战术。

这种战术中包含了,落点、旋转、线路、速度、力量。你可以通过这些角度反复去观看一场比赛,甚至是某几个回合,事实上想做好一个技术分析贴,比赛就是要反复观看的。

你要去分析和理解,这个运动员惯用技术是什么,在这种技术体系下她的打球思路是什么。

例如,大家熟知王曼昱惯用反手拧技术,而且是在正手区域采用反手拧,那么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技术?

因为她自身的拉球技术威力很大,她主要的思路是寻求打「上旋球」,跟你拼反手对拉。如果采用「搓」这种技术过渡的话,并不能很快进入她自己的节奏。

那么反过来,你可以思考如果这项技术放到憋女队员身上,他们能利用好么?

且不说反手拧这项技术好不好练,如果放到别的女队员身上她们恐怕很难驾驭,因为其他人很难在第一板中打出足够强的力量,如果你的进攻无法给对方造成压力,那很可能就会被对手打回头。所以她们倾向于通过落点控制后,再寻求机会出手。

当然,以上的所有,你都可以认为是我这种「懂球人士」自己「头头是道」的YY。

作为读者,我也看一些篮球和足球的技术分析贴,我在看这些帖子的时候,确实也很难全盘接受,但是我认为这提供了一种观赛角度和思路。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要能自圆其说,有自己的论证逻辑,而不是扇动情绪,高喊一句,XXX运动员就是不如YYY运动员。

3.心里分析

这部分内容,就是纯主观的了。除非是运动员本人现身,没有人能百分之百还原当时的心理状况。

我在文章中所写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给文章加点料。但即使是主观,我认为也是要有迹可循,重要的是把自己的论证过程讲明白。

对于乒乓球这项运动,心理本身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关键球处理上,在关键局点的处理上,运动员内心波动很容易影响到比赛发挥。

但我会遵循一个原则, 不恶意丑化运动员的内心,可以根据现场观察到的情况描写紧张、兴奋、失落等常见的比赛状态。 有的时候,当你代入到那种状态中,其实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她当时的技战术选择。

总之心里分析这一part,重点就是分析,就是元芳,你怎么看?

4.尝试回答一个问题——赢在哪,输在哪?

这其实是比赛分析中的最关键部分吧。

一个人一通比赛看下来,最后都会产生一个疑惑,怎么就赢了?怎么就输了?

通过前面的技战术分析,心理、甚至还包括体能的分析判断。最后,你应该给出一个自己的结论了。

我以前看一些专业人士分析结果的时候,觉得很不过瘾。越专业的人,分析的越笼统。

比如,邓亚萍女士够专业吧。她在做一些评论的时候,基本上就会说:

这次比赛中,双方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可以看出他们也拼尽了全力……在第3局的时候,XX在一些关键球上扣得还不够细致……那么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期待双方更精彩的发挥。

你觉得这种评论说了什么?似乎什么都说了,似乎又什么也没说。当然,身处那个位置,有些话不可能讲得太明白,要讲明白,那就回队内去复盘分析。

到底关键球上有什么地方扣得不够细致?那不可能告诉你。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状况,给了我这种「懂球人士」以「可乘之机」。

当然,邓亚萍在做解说的时候,那个确实也是说得很到位,很精彩的,和刘国梁一样,最专业权威的人士看球水准肯定是不一样。

因为他们不仅有分析、有对球员的了解,还有预测。他们准确的知道下一板球员要怎么打。毕竟这球员是我带出来的啊。打球思路都是日常训练科目之一。

但,如果你是想提高技术水准,来看这些。我大致可以告诉你——没用。因为,所有的技战术思路都是建立在自身水平这个基础上的。

如果球友是想提高技术,那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拿起球拍,多打几场,看看自己的水平在什么定位上,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去研究技战术。

5.合理的推测,结合验证

当你分析透了一个比赛的内容,明白了输赢的原因,那么你就可以尝试推测运动员下一步的调整方向。给出自己的一些预测。

在下一次比赛时,验证自己的想法。

比如,今年澳门赛时,陈梦对阵王曼昱时,在反手撕直线这个环节失误颇多,我当时也在想为什么这条线路失误这么多,还在变这条线路?后来我意识到,这应该是教练的安排,并且也是当下陈梦对付王曼昱的唯一突破线路了。那么那场比赛陈梦还是输了,于是,我认为下一步加强反手变直线这一板,非常关键。

接下来,新加坡站的比赛中,陈梦果然加强了反手变线这一板,彻底让王曼昱陷入了被动。这果然是一个突破点。

而站在王曼昱这一边来看,既然对手找到了一个突破点,那么我要弥补这条线就得加强正手。于是,在新加坡比赛中,王曼昱的正手进攻频率也确实在加强。

当你沉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个事情背后的原因和脉络时,你会发现很多「意外」其实一点都不意外。

这种分析,不光可以用在乒乓球领域,放在别的领域一样适用。

说到最后,小结一下。

所谓的比赛技术分析,技术是基础,是基本功。这些东西你没法自己去创造,你要做到的是准确无误的传达。

战术,考验的是你对这项运动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根据你观察到的,做出合理的推测和判断,力争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我认为就是一个好的技术分析。

尽量少来那些歪门邪道的论调。

回来补充一点,

现在的很多分析中,不管是文章形式还是视频形式。都缺少了一个环节——发球环节的分析。而事实上,很多战术都是从发球环节开始策动的。从运动员的发球思路上也可以看出她的一些想法。但可惜这部分分析的很少。

主要也是因为转播角度的问题,可能很难看清楚具体的发球方式。

但,既然分析,是可以讨论,最好还能学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