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娱乐

宅追二次元,饭圈女孩追星,为什么同样是「追」,大家都只骂饭圈,而二次元骂的比较少?

2020-12-15娱乐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饭圈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同样是狂热的喜爱,大家对纸片人就更加宽容。

首先,工作室包装一个流量明星(也就是没有过硬的作品,凭着公司的包装火起来公众人物)为的就是赚钱。做出好的作品是没有必要的,流量明星通过包装出来的人设快速变现。工作室要把这个明星在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和他吸金的能力放在首位。数据好有利于接代言间接促进变现,有钱的就给工作室打钱。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能让数据变好打钱变多?首先不关注偶像相关的人是无法利用的,不关注偶像的状态也不看选秀节目,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所以他们的利用对象只能是关注的人,也就是粉丝。怎么能最大程度的压榨有限粉丝的最大价值,让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呢?首先要模拟一个「角斗场」,每个偶像找一个对家,没有对家也要弄出个对家,要竞争起来,弄个榜,谁打榜金额高,谁就资源多更风光。粉丝要是不愿意做消极怎么办?雇佣职业粉丝,把对偶像的爱和金钱还有销量联系起来。爱他你就要给他花钱,他的金额不够他就要输给别人抬不起头来。爱他就要给他做数据,给他转评赞洗广场控评,不能让别人说他坏话。

不太正面的话题上热搜了——是对家打压我们,我们要用整齐划一的评论把消息压下去

正面的话题上热搜了——你们哥哥多么多么努力,谦虚,辛苦,他纯洁无瑕,只为梦想

你爱他就要为他做这些,你都没发给他花钱,你内不内疚,哥哥这么惨我没钱那就努力刷数据努力控评。这样一来,爱就变得有衡量的标准了。谎话一百遍就成了真话,何况有人天天在你耳边灌输,而且不止一个。当你踏入饭圈一步,就会被集体意识裹挟,所有人都在美化偶像,所有人都在吹他的彩虹屁,所有人都说爱他就为他花钱爱他就要为他抵御不好的评价。

所以你会发现饭圈的本质其实是处在现实社会的活人+金钱+人为角斗场。作品不重要,如何包装如何贩卖人设,如何完成第一波吸粉再压榨他们的钱才是最终要的。这就是饭圈的原罪。任何脱离了这个要素的「圈子」都不是饭圈。你们看到的「xxx快变成饭圈了」一般都是学了层皮,也就是学到了饭圈的表现形式,但是饭圈最终是要变现的,这些控制粉丝的手段最终都是为了让粉丝出钱和帮助转化钱。而逻辑的顺序是这样的:

饭圈:为了赚钱——控制粉丝——粉丝狂热——做出道德败坏的事情——饭圈挨骂

而宅圈直接进入第三步,他的「狂热」并不是因为金钱和人为催生出来的。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缺少了前两步,宅圈仍然有了饭圈的表现?

因为饭圈模式,为「爱」找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衡量方法和实践手段。这种一一对等的关系太好理解太粗暴太直接,太好模仿了,因为本身就是用来奴役粉丝为工作室打白工从心理角度设计的战术。以至于就算是纸片人爱好者,也间接被这种行为传染,或者说是接受了这种简单易懂又低智的逻辑——爱他就打钱,爱他就无条件维护他。

但是纸片人缺乏最根本的「金钱」的推动,没人给你弄个花钱的榜让你去拼,也没有所谓的「大粉」逼着你做数据和打钱。你需要买多少张专辑/游戏卡带/手办/金属徽章/立牌等产品来证明你是爱这位纸片人的吗?有人催你买这些东西来让你表达对这位纸片人的支持吗?举个例子灰原哀和毛利兰的粉丝天天吵架比这比那,但是有人说你不买灰原哀的周边你们就要被毛利兰压一头,出场时间都没毛利兰多吗?

再加上纸片人没有个人意识也没有个人行为,他的行为只存在于作品之中,如何设定完全看作者的安排(比如说Re0,蕾姆人气高吧,高到作者把控不了进度光芒盖过女主,直接剧情杀了)。脱离了作品角色毫无意义。所以现在的纸片人爱好者,只能说饭圈【化】,而不是饭圈,它学了个皮毛但是没有根基,再闹也闹不出真正饭圈的影响。

Ps.但是有个特例要说一下。【恋与制作人】这部游戏的玩家,已经从带入游戏获得虚拟男友的角色变成了男性主角的粉丝。每一位男主角的粉丝为了自己推的男主出场机会更多故事更好,开始为某一角色花钱——给这个角色花钱越多官方越重视自己推的角色。尽管没有职业粉丝做他们的意见领袖,但是自己推的角色已经和其他男主角成为了「对家」,从而引发各种大规模的吵架。但是因为是无论怎样终究是纸片人而不是公众人物,所以最大范围的被限定在了圈内,而没有引起普通人的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