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的产品力,其实在国内吸尘器品牌中算不错的,我体验过他们家的产品,做工手感都很好,小米的几个吸尘器都是追觅贴牌,也侧面验证了它们的设计能力,和品控水准,要知道产品的工艺水准是入围小米生态链的门槛。
要说特色的话,电机是追觅大肆宣传的卖点,他们在电机研发上确实有自己的东西。
但是如果你细心留意追觅的产品的系列型号:
V9、V11、V12、V16。
再看看dyson的系列型号:
V8、V10、V11、V15。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显然追觅将Dyson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
连型号的数字上都恰好要超出一代,哪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我的回答,不会去直接对比追觅和戴森哪个好用,因为两家都有不同的型号,在没有定义某两款的前提下,直接回答你一定是不科学的。
但是我从个人研究吸尘器的角度,可以告诉大家,代表吸尘器核心性能的并不只是电机转速这么简单。
我举个例子,大家想一想,同样转速的电机,一个用在电风扇上,一个用在飞机上,涡轮面积大小不同,哪个产生的风力更大?
即使要以电机性能来评判,那也是应该要比较电机产生的有效吸力参数,比如AirWatts参数,或者气流参数CFM。
我有写过一篇相关的回答:
除了电机的有效吸入功率外,对吸尘器长期吸力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多锥分离结构的设计「。
吸尘器是最古老的家电产品,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发展到现在,即使你买200块的吸尘器,吸力都是足够大,除非质量有问题,不存在吸不起来的灰尘。
差别就在于你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吸力是否维持在初始状态,而这一点,恰恰是我觉得国产吸尘器应该潜心去优化的地方。
这篇文章,也是我写的,关于多锥分离对吸尘器的重要影响,买吸尘器的朋友,你可以不看,但是目前dyson是这方面做的比较出色的,即使你是个外行,你从气旋的结构设计,也能肉眼可见的差别:
总的来说,国产吸尘器现在和优秀的进口品牌技术上一定是在缩小差距,追觅可以说是目前国产品牌中做得比较好的,至少他们有研发,至少在某些技术点上有对竞品的超越。
但我相信,还是会有某些细节,值得去优化,宣传力和产品力应该同步去提升。
吸尘器本身是个」吃灰「功能的产品,我希望大家买到合适好用的型号,而不是买回去因为不好用,最后成了放在角落里」吃灰「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