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小时代】这部小说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

2013-06-26影视

————本文纯属闲的没事黑小时代玩儿的脑洞之作,切勿认真看待————


小时代是什么?小时代是一个极度简化了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故事。

——给你多少钱你愿意把唐宛如呕吐出来的皮蛋瘦肉粥喝下去?

——滚你丫的!

——1百万?

——你怎么不去死!

——1千万?

——………

——1亿?

——我喝!

摘自【小时代2】

心理学的一个流派,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约翰·华生(John B.Watson),会对这个简单的实验推崇备至。华生给一个婴儿看一只白老鼠,然后用锤子敲击的声音吓唬他,起初,小孩把白老鼠当成可爱的玩具,被惊吓了几次之后,他看见老鼠就吓得大哭。我们可以用适当的条件,让人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到此,华生得意洋洋地说,我能够凭着教育,教会任何一个小孩任何一门技巧,从医生到窃贼。


行为主义的接班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更进一步明确了背后的机制。他称之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动物可以通过奖赏和处罚,学会做某件事或不做某件事。斯金纳用食物和电击的方式,教会了许多动物各种奇怪的行为,例如鸽子打乒乓球之类。后来这也成为马戏团训练动物的背后原理。


网络上对【小时代】的讨论,比原文更有小说性,有人对这一段的评价是「打死我都不喝」,也有人说「真要打死你你就喝了」。严格地说,都不能算错。


按照行为主义的假设,如果给予适当的奖励,人可以学会做任何事,有钱可使鬼推磨,三倍的利润可以让人做任何事。所以我们应该相信,人类会争先恐后地找机会喝呕吐物,如果喝了有钱拿,不喝会被打死。这当然是一种很悲观的假说。但是,这现实吗(像是小时代的读者们宣称的那样)?


英国的心理学家哈洛(Harry F. Harlow)发现,现实未必这么简单。哈洛绝对不是一个正能量的角色,他是猴子虐待狂,为了研究猴子的心理创伤,发明了很多装置。不过这不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哈洛在观察灵长类的时候发现,猴子是好奇、聪明的动物(不出所料),它们的聪明表现在,它们不肯进行纯功利性的工作。


哈洛及其学生们给了猴子一些谜题,例如开锁,猴子把解谜当成好玩的玩具,似乎很乐在其中。如果给它们葡萄干奖励,猴子的成绩反而变坏了,食物让它们分心。


行为主义未必错了,但它把一切都看得太简单。动物(包括人类)脑是复杂的,不会一根筋地遵守胡萝卜加大棒的准则。甚至看似遵守行为主义的学习,都有更加复杂的机制在背后。


小猴子天生是不怕蛇的,但目睹了妈妈对蛇的恐惧之后,它们就会学会怕蛇。就此,美国的心理学学生明尼卡(Susan Mineka)设计了一个实验。明尼卡通过剪辑,制作了两种给猴子看的录像:第一种,上一个镜头是蛇,下一个镜头是满面恐怖的猴子;第二种,把第一种的蛇镜头换成花。看第一种录像的猴子,很快学会怕蛇,而看第二种录像的猴子,对花却无动于衷。怕蛇要学才能会,但是,哪些东西容易学会,哪些东西不容易学会,这依赖于天生的机制。


我们有着复杂的头脑,不至于被纯粹功利的胡萝卜加大棒所操纵,还可能纯粹为了好玩做出一些行为。这似乎是一件好事。


也许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