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十二公民】里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2015-10-06影视

8号检查官的身份一直保密,在开场导演故意跳过不说,但在结束的时候才给了特写展示。

正是因为这张证件的隐藏反过来把整场陪审团的辩论变得有意义,这是8号最难得的品质,也是整个电影的核心主题。当我们知道了8号的身份再用二周目去看这电影,8号的伟大与艰难才会在其他人他人的无理取闹甚至咄咄逼人中展现:

1.为什么不能表明检察官的身份?

如果8号一上来就把证件往桌面上一扔亮明身份,接下来无论8号怎样理性的推理分析都会变成一场「领导讲话」,另外十一个「群众」旁听鼓掌。最后大会在领导「力排众议的魄力」之下大家一致通过······

——陪审团的存在也由此名存实亡。

如果说在这场陪审团辩论中3号出租车司想要的是一个表达自己情绪的机会,7号小卖铺老板想要的图省事赶紧散场。

那8号想要并不是「翻案」,而是要 一场陪审团基于理性推理与辩论的过程 ,结论是否有罪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当主持人要求大家发言轮到他的时候,他并没有说出侦探剧中的经典台词「真相只有一个······」开始反推。而是错愕的说道:「我还以为是大家说,我听呢?」因为他真的把自己放到陪审人员的位置上,而没带有主观断罪意识。

面对一场「过家家」式的辩论,他很清楚自己手上的这张证件只要一扔出来就是「官字两个口」结束眼前这一堆糟心事,但他始终没拿出来。哪怕和10号房东站起来互怼「不该吹毛求疵」,哪怕是给3号司机捡纸抹平赔礼道歉,为的都是能让这场辩论能理智地进行下去。

这里才是整部电影的核心—— 法律有效的前题是有权力作为背书,而法律的存在又反过来确保权力被合适地使用。法律与权力之间该如何相处?

这电影里面剧情上有两条线,明线是十一个人逐步解开自己的心结投「无罪」。暗线则是8号徘徊在是否用权力代替法律进行判罪。

8号一次次地被人挑衅与激怒,他没有表明身份来使用权力「公器私用」而是贯彻始终地用理性引导所有人用陪审团制度逐步得到结果。正是他的坚持才让法律在「过家家」的陪审团中得以建立。

2.为什么8号没说自己的往事?

虽然不是十一人都会从这案子的讨论中涉及到自己的情感部分,但相比起起9号老爷子的自卑,7号小卖铺老板的无奈,3号司机借题发挥的一肚子苦水。8号作为主角有更充分地理由拥有更多表达内心戏份的对白,在情不自禁的字里行间说几当年遇上的「冤假错案」从而暗示出自己的职业背景同时表达出对法律的思辨 ——但导演没有这样做。

我对此的解读是导演故意为之,其他角色观众都能从言谈中觉察出其背景与动机。但对于8号反而需要刻意隐瞒,从电影编剧手法上留下悬念,同时正正塑造8号的性格为了让陪审会议能正常进行能压下自己的个人情绪,比其他角色更理性更「更专业」的面对法律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暗示了8号的身份。

3.为什么证件会遗留在会议室内?

如果说单纯是用于一个特写镜头表示8号的身份,其实完全有更多的可选方式。例如会议结束后儿子对老爸说:「爸,辛苦您了,我以后一定加倍努力,做您这样的检察官。」

对这一点我得出了几个互相矛盾的解读:

1.导演暗示8号在整个陪审会议中放下了自己作为检察官的身份,真的以一个普通人陪审员的状态参与其中。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把证件弄丢了都没发现。

2.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是检察官,所以出来了之后回头进去课室里面去寻找。这时候的课室成了一个法律的精神象征场所,正是因他对法律的坚持所以才建成了一切,表达不忘初心放得始终。

3.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和外国不一样,实际上没有陪审团制度。让这个过家家陪审团能运作起来的关键人物还是我们的8号主角,而他必须是我们现有法律体系的代表。作为「中流砥柱」地一种正确的倾向

4.堂堂检查官的儿子西法居然要补考··········

好吧,这个纯属是我过度解读,有一个那么厉害的老爸平时教育耳渲目染也应该差不到哪去啊?还是说西法考试实在太难?求读法律的朋友来解读一下~~~

反正我要是做公检法的,儿子读法律要补考我都没脸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