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中国人讲鬼,女鬼总比男鬼多?

2016-05-12影视

其实去翻一翻中国民间信仰及祭祀的历史,会发现玄学中从来没有「女鬼比男鬼多」的情况,在对于冥界的描述中其实更是清一色是男性的鬼神,但是到了明清的笔记小说乡野传奇中才变成放眼望去全是女鬼的故事,纯是论故事中的鬼,做统计鬼的数量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把网络小说中的也算进去?),确切将问题缩限为:「为什么在明朝以后,女鬼的故事会更加受到读者的欢迎?」

1.在民间信仰祭祀中以男鬼为主

现在中国文化中对于冥界的概念很大的其实是在魏晋南北朝时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糅合而成,在唐宋又加入了道教及理学的体系。所以如果贸然引用先秦时代、汉代的鬼故事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鬼在许多时候并不是称死者,而是称天地自然间的精灵、神灵、妖怪等。在此仅讨论死者。

在先秦的鬼故事中现在流传下来的女鬼故事很少,而(男)鬼故事一方面是基于祭祀对于鬼神体系的记载。甲骨文有「多鬼梦不致祸」、「贞庙鬼」的记载,在仰韶文化中埋葬凶死者截断四肢能反应当时对鬼的恐惧。【礼记 祭法】提到:「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礼记 祭义】「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人死后游魂如烟发散,但是因人而异,如果是强死的,精魂尚未耗尽,魂魄就能为厉,但精力也会逐渐耗尽,而不是强死的要等到精力耗尽才会死掉,这样也没有什么精力能为干嘛了。睡虎地秦简【日书】列出一堆鬼,鬼会危害生人,带来疾病、死亡和灾难,提到刺鬼、丘鬼等:

http://www. docin.com/p-425831734.h tml

汉代人追求长生不老也建立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天界与冥界体系的雏形,追求长生不老之余还有对于死后升天的企图,如果死后要升天需要有使者的指引,乘龙御凤四灵羽人引导下前往那个有西王母、东宫王、伏羲、女娲众多神仙的天界,也建立了一个与现在贴近的冥界世界,泰山是最高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泰山府君主召人魂魄,掌管人们的生死大权,祈求泰山府君可以延长寿命。在当时对于地下冥界的有一个类似地上的官僚体系,例如在同蒲铁路出土的镇墓瓶上书写的地下职位而在普通小鬼的方面,复制了一个如现世一样的世界,鬼就像现世的普通人一样需要吃喝、有家庭,在祭祀上所记载的清一色是男性官员形象的鬼官。

现代人可以脑补一下酆都鬼城的那些旅游景点,tmd放眼望去除了孟婆全是男鬼男神啊。




2.那为什么明清以来,女鬼的故事会受到欢迎呢?

女鬼故事的情节一种是男屌丝晚上艳遇白富美女鬼的思春意淫或冥婚,仿佛是凄美的爱情故事,另一种是女鬼/小孩鬼/婴儿鬼复仇坑你全家的故事。

前者yy之余还用阴阳建立了一个听起很有道理的理论:男的活人为阳中之阳,女鬼为阴中之阴,男活人与女鬼互有阴阳滋补的作用,而女活人和男鬼各为阳中之阴和阴中之阳,自己过得好好的倒也没有这种迫切的双修的互补需求。

前者在魏晋的【列异传】就有类似的故事:一个书生在晚上学习,突然眼前出现一个美女自动要来和他睡,但是交代三年内千万不能用灯照她,后来此女还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在未满三年的时候书生就忍不住在她睡着后拿灯照了,发现美女只有腰部以上有肉,腰部以下都是枯骨。虽然很好奇真得触感不会不一样吗?

【周瑜庙枯骨】中提到这种人与女鬼交配会让女鬼交配次数越多、补得越多、长肉越多。这个在王溢嘉的书里提到过。(此为王老先生的博客

王溢嘉的博客

王老先生的文章有收录在咱台湾高中国文课本)这个博文应该是无署名的转帖了王的文章。

http:// blog.sina.cn/dpool/blog /s/blog_4b66082b010008p4.html

再来说说下面那种故事的主题是弱者的复仇,西方也有。在讨论到女鬼复仇的故事时,大部分的观点会认为女鬼复仇故事的流行是由于男尊女卑的儒家文化之下,女性做出背叛约定或违背婚姻道德的事情,男性会通过自主的即时性的行动,对女性做出惩罚。而女性则不同,在儒家以及三纲五常的社会限制下,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力不如人和观念束缚不能直接实现目的,而是常常采取一些间接手段,复仇的形式更常由「鬼」的方式呈现。

如此女性复仇的故事是否真得与女性地位低下有关?在这样的故事中是否能够将化成鬼是一种女性自我赋权的仪式,因此有了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对抗男权的社会,同时有了话语权能够直接的与他人沟通过去所说的冤屈?如果在意识形态中将女性视为物品或是性的客体、传宗接待的工具,在复仇的故事的流行是否传颂的是一种女性与前者相抗衡的主体性?这样的赋权是否同时对于读者有着「要尊重女性、女性可不好欺负」的教化意味?

宋元明戏曲中的女鬼复仇故事

中国古代戏曲鬼魂复仇戏研究

中将鬼魂复仇的故事分为了三类

1.对负心汉的复仇,这类故事以女鬼为主

2.公案戏中的冤魂复仇,这类故事女鬼与男鬼皆有,男鬼较多

3.历史传说剧中的鬼魂复仇戏,由于基于历史故事这类故事复仇的男鬼远远多于女鬼

第一类故事情节的模式为:穷书生得到善良女子相助后与女子结为夫妻,被其供养,专心读书考试,日后得到功名然后抛家弃子与官宦人家结婚,为了抹去自己的黑历史,杀害过去的妻子或是让过去的妻子含冤而死,死后得到神明相助或是凭借身为鬼魂的力量而复仇。

(图片来源于

中国古代戏曲鬼魂复仇戏研究

此论文)

第二个公案类算是故事数量多的,其中男鬼仍然占多数,也有几个如窦娥冤等故事也很受欢迎。

第三种历史类型的多为某些历史故事的续集,衷肠的好人如岳飞、关公死后终能变为鬼魂打赢坏人令读者高兴。


和上面列出的中国女鬼复仇的故事(后面两种类型大多为男鬼)比较起来,日本女幽灵报复的方式显然与中国女鬼的报复方式不同,日本女幽灵似乎比中国的女鬼更能营造恐怖气氛,目的是让仇人受到精神折磨之后,再将其杀死(如【备津之釜】中「畿良」);或者附身于仇人至亲,并倾诉自己的仇恨(如【死灵解脱物语】的「累」)。在日本的女鬼复仇故事中女鬼多是由于感情受挫受始乱终弃而怨恨化为鬼,而中国的女鬼故事中有因为感情问题而化为鬼的,但是这种故事中的女鬼并没有像日本的女鬼那样凶猛,这样的故事也不是女鬼复仇中最受欢迎的。中国的女鬼复仇故事更多是基于儒家的伦理而复仇,有着浓重伦理价值观念的、强调恶有恶报的故事。

是否能看作在中国的故事中,儒家伦理更是着重于让每个人稳定的处在其角色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妻子需要扮演妻子的角色而丈夫同样要扮演丈夫的角色,尽管这样的观点饱受现代语境下女性主义的批评,但是这样的「男权」下并没有真得给予丈夫/君主真正的自主可支配的权力,而是虽然他们有较高的地位、较多的资源,但是他们同样只能做伦理规定的正确的选择而不是自己最偏好的选择,自己的个人欲望也是不被重视甚至背德的。在没有扮演好丈夫/君主/官员的角色时,妻子/臣子/平民是有其正当性使你失去你的权力与地位的。这些故事在中国大多数作者和观众是男的,在这样的复仇故事中女性与男性的形象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同样扮演着一个活着时是弱者死后化为鬼魂得到赋权而复仇,这样的故事在受到欢迎的同时很多是平民(男)对官员(男)的道德监督。

在日本的鬼魂报仇故事相较之下更着重于女性的个人情感,许多故事甚至作者也是女性。女鬼也很少「干预政治和国家大事」,仅仅是针对有情感纠葛的人,复仇时顺便波及到了一些运气不好的路人。这是不是意味着日本的女鬼是被排除在国家政治之外的、纯粹的情欲的客体?在日本,直到近世封建集权统制才真正确立,普通百姓在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下,对于官吏更是敬畏多于惧怕,因此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缺乏对「青天雪冤」进行讴歌的作品。【备津之釜】中「畿良」对正太郎说「有幸在此相遇,如今也该让官人知晓恶报的滋味」;再如【死灵解脱物语】中的「累」对二代与右卫门说「特地前来找你,也要把你淹死在涓河之中」。【源氏物语】中六条妃子复仇的目的仅是基于对情人的怨念,并没有抱着对他人进行教化的目的。所以她的形象被赋予的内涵是「御灵信仰」的「私人化」,即将怨念针对的不是社会整体,而是自己怨恨的人。

也许就是因为在古代是弱者,所以才需以鬼魂的形式才能完成赋权才能得到道德上的正当性。想想在古代一个女子若是活着为了复仇杀了丈夫、杀了全家那估计也只是会受到道德上严厉的责备的,因为违反了伦理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参考李昂【杀夫】,不然就是真得要运气奇好躲过丈夫的迫害之后才能借官员的力量如【秦香莲】。但是古代侠女杀贪官污吏的故事倒是没有太多道德羁绊,如吕四娘、聂隐娘等仍受到称颂。在现代的影视作品中女性倒是不用等到死去才能对家人报仇了,韩国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受到欢迎还有网上出现了受到家暴的妇女杀夫的新闻舆论普遍支持女性也算是女性能够脱离婚姻的客体的地位的象征吧。





今年鬼月前随便写写。非相关专业,临时找的资料,最后几段纯属随便扯淡。欢迎补充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