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V字仇杀队】里有哪些暗藏的细节?

2016-03-26影视

影迷朋友们大多都知道,【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2005)这部曾在央视六公主播放过的知名影片已于两年前的2020年8月在国内遭到封禁,此后豆瓣电影删除了该片的词条,豆瓣读书关闭了原著页面的评论区,各大社交网站和影视类app也都禁止了关于这部电影的关键词搜索。

恕本人愚钝,至今我都不知该片被封印的原因,但或许你们会找到自己的答案。上述因素让我写这篇影评时颇为犹豫,不知关于这部影片的文字能否得以留存,又或是能够留存多久。

知乎是少数还能讨论这部作品的平台,我想要向这里致敬,正是这里最终给予了我写下以下解读的动力与勇气。回想影片中的幕幕场景,争取言语的权利与自由的意志,不也正是「V」向世人所传递的理念,以及敲响唤醒沉睡众人的鸣钟吗?诉说这部电影本身,正是对影片所倡导的核心思想最好的回应与致敬。

众所周知,这部由詹姆斯·麦克特格(James McTeigue)执导的影片,改编自著名图像小说作家、编剧阿兰·摩尔(Alan Moore)原作,知名漫画家大卫·劳埃德(David Lloyd)作画的经典同名原著漫画。尽管电影对原著作出了一定的改编,但为了更好理解影片故事的内核,本文仍将引入原作漫画一同进行解析探讨。

鉴于主题本身的敏感性,这篇影评也只能点到即止,还望见谅。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简单聊聊【V字仇杀队】中的那些点滴细节吧。

(图片上的字幕若看不清楚,可点击载入图片放大观看,特别说明,如若未看影片,请不要阅读本文,否则将严重影响日后品味影片神髓的观影体验,也无法体会本文精髓。)

创作不易。本文已进行版权确权,并已授权委托维权骑士进行版权监控并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请勿抄袭、洗稿,违者必究。

影片开场,故事便用简短的篇幅交代了英国历史人物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与著名的「火药阴谋案」的相关历史。

生于英格兰城市约克的盖伊·福克斯由于不满当时英国的皇权统治,于1605年的11月5日,和同伙一起在伦敦国会大楼的地窖里隐藏了三十六桶炸药,企图炸死当时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James Stuart)。就在议会会议召开前的几个小时,詹姆士一世的卫兵发现了看守地窖入口的盖伊·福克斯和炸药,随即对他发起了猛烈进攻,并最终将其逮捕,破获了这起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火药阴谋案」。这一阴谋实际上是由罗伯特·凯茨比(Robert Catesby)策划,由一群英格兰罗马天主教共谋者一同实施,盖伊·福克斯其实并非事件的主谋,但他却是负责点燃火药引信的关键人物,也是这个计划最坚定的支持者。1606年他被宣判叛国罪,随即被处以绞首的极刑。

1981年,阿兰·摩尔和大卫·劳埃德在创作【V字仇杀队】时,设计了影片中那个戴着露齿冷笑面具,身披黑色斗篷,头戴尖顶礼帽的神秘怪人「V」,作为反抗英国集权政府的斗士。 而「V」脸上所戴的那枚著名面具,正是根据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中勾勒出的盖伊·福克斯当年受刑时的表情设计出的。受到这部经典作品的影响,主角「V」所佩戴的盖伊·福克斯面具被人们赋予了反抗的含义,盖伊·福克斯不畏牺牲的抗争思想与对抗强权的执着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故事中「V」的抉择,从而使得这枚面具成为了现实世界里各国反抗运动中最受欢迎的装扮。「盖伊之脸」也从此红遍全球,成为反抗不公与强权的标志性象征。

尽管影片中没有明确提及,但根据电影里展现出的种种细节,我们还是能够推断出故事中的未来世界发生了空前惨烈的核战争,并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的格局,而这也与漫画原著中的设定大方向保持了一致。

结合影片中的诸多细节与原著漫画中对故事社会环境的描绘,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影片背景的由来:

21世纪初,美国与苏联两大阵营从冲突升级至热战,并随之爆发了局部核战争,最终引发了新一轮的世界大战,美苏阵营都被拖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核战争导致地球环境发生了巨变,大型自然灾难频发,未受到污染的洁净水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变得匮乏,各国都开始采用水票制的限量供给制度来定量配给资源。

作为北约成员的英国为了在极端战争和恶劣气候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主动拆除了美国部署在英国境内的核设施,向苏联阵营表明了自己无意卷入战争的态度,战火短暂烧到英国后就迅速熄灭,而这也让当时坚决要求拆除核设施以避免卷入战争的保守政党「北方之火」(Norsefire)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自此崭露头角,势力迅速扩大,获得了威胁时任政府的力量。

随着世界战争的持续与消耗,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苏美的政治体系逐渐崩溃,两国先后解体。解体后的美国成为了内部派系激烈争夺权力而导致战火持续不断的动荡地区,被人们称之为「前美国」。另一方面,随着内部战争局势的发展和当地卫生与医疗条件的不断恶化,这里逐渐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麻风病患者集中地,完全丧失了在世界上曾经叱咤风云的影响力。解体后的苏联地区也同样孱弱不堪,处于类似苟延残喘的境地。

与此同时,避免了战火波及的英国国内,「北方之火」的势力已经足够庞大。为了击溃当权政党,获得国家的统治权,党派首领亚当·萨特勒一方面积极向民众抛出各种诱人的政治承诺和社会改革举措来收买人心,另一方面却在人们的背后开展阴谋。「北方之火」在拉克希尔建造了一个拘留营,并以保障国家安全的名义研制生物武器,亚当·萨特勒对外的解释是核弹将摧毁一切,可是生物武器不仅能够保护国家,还能在扼杀敌人的同时又让敌人的财富得以保留,最终能够被英国所吸纳利用,可谓是能让英国重返黎明的重要研究,因而获得了国内的广泛支持。

然而这一切只是「北方之火」的表面说辞,这个披着保护国家外衣的计划,其真实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权力。拉克希尔拘留营里秘密开展的其实是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为的是研制出一种致命的病毒,并开发出解药。「V」就是实验者中极少数五个对病毒表现出免疫力的特殊实验体之一,并最终仅有他一人存活。当病毒研制成功后,实验室又从「V」身上提炼出的抗体成功研制出了疫苗。不久后「V」逃出了监牢,烧毁了拘留营,并最终逃出生天。

此时,「北方之火」的高层,成为了唯一掌握这种病毒解药的人。他们为了权力,转而就将病毒秘密投放到了英国国内,「北方之火」选择了三处病毒投放点:圣玛丽学校、三河水厂、维多利亚地铁站。随着病毒的扩散,在英国引发大量民众死亡,因此这种病毒以最初爆发地的圣玛丽学校为名,被命名为「圣玛丽病毒」。

彼时的英国当权政府面对突然出现的圣玛丽病毒束手无策,病毒的毁灭冲击波即将横扫英国全境,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恐惧和惊惶在英国迅速扩散,整个国家都为之震动,民众普遍对当权政府无法有效遏制病毒侵袭的无能感到失望与愤怒。

就在这时,「北方之火」利用党内高层人物路易斯·普洛特洛幕后控制的维尔多克斯制药公司生产出了大量疫苗,声称他们安排医学专家团队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初步研发出了得以应对病毒的解药,并随即开始在英国国内将疫苗分发给各地民众,病毒导致的恐怖疫情最终得以压制缓解,「北方之火」也就此成为了英国的救星,人民的救星。

此后,「北方之火」炮制了恐怖分子最终遭到逮捕、认罪并被处决的戏码,为受害者们修建了纪念碑与纪念馆,这一系列举措为「北方之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名声与支持率,该政党瞬间崛起,首领亚当·萨特勒在当年的选举中支持率碾压前政府首相,成功当选英国的新一届领导人。

亚当·萨特勒当选后,「北方之火」逐渐开始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他们并没有兑现此前对民众的承诺,而是开始采取高压政策,在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集权政府,用极其严酷的律法和令人恐惧的制度开始实行恐怖统治。【V字仇杀队】的故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此展开了拉开了序幕。

影片中一直追捕「V」与艾维的秘密警察被称为「手指」(Fingerman),是因为「北方之火」建立的恐怖集权政府「新秩序」内部运行的组织机构都是按照人体构造的指挥系统进行设计的。

元首亚当·萨特勒是政府的大脑;罗杰·达斯寇姆领导的宣传部门所代表的BTN电视台是政府意识形态的宣传与发声工具,对应政府的嘴巴;布莱恩·埃斯特里奇领导的监控部门惯用摄像头视频监控和音频监听系统来监视民众的一举一动,是政府的眼睛和耳朵;埃里克·芬奇领导的警察部门长期侦察、破解影响政府运转的各种案件,象征着政府的鼻子;而彼得·克里蒂领导的秘密警察部门一直是该政权实行恐怖统治的刽子手和执行人,是政府的双手,因此该部门中的所有秘密警察都被称为政府的手指。另一方面,秘密警察拥有集审判与行刑于一身的权力,因此也可以将「手指」理解为他们是集权政府的「爪牙」。

在「北方之火」集权政府的统治之下,英国实行夜间宵禁制度,超过晚上11点未经政府许可的任何人都不得出门;街道上随处可见监视摄像头,四处行驶着监听车辆,随时监控着大众的一举一动;就连党派内的高层人物都长期处于政府的监控之下;身着便衣的秘密警察隐藏在每一条街道上,任何一个角度之中,密切注视着整个社会的动向。这一切都导致全国民众长年生活在恐惧与高压之下,久而久之人们普遍变得怯懦、麻木与认命。

「V」之所以取名为V,是多个缘由综合的结果,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让他得以重生的一切、让他领悟生命意义的一切其实都与字母「V」有关。

在拉克希尔拘留营时,他被关押在标志为拉丁数字「V」的五号牢房中,这个地方成为了改变「V」一生的分界线。

在监牢中始终给予他生存信念和精神支撑的瓦莱丽的事迹中,瓦莱丽最喜欢的花名为「维奥莱特·卡森」玫瑰(Violet Carson),而这种玫瑰此后也成为了「V」最钟爱的花朵,并成为了代表他身份的名片。「维奥莱特·卡森」玫瑰,以英国女演员、钢琴家维奥莱特·卡森命名,是1963至1964年通过杂交蔷薇科属的莱昂·库奈女士月季和斯巴达玫瑰培育而成的稀有玫瑰花种,这种花的英文名为Violet Carson,花名的首字母正是「V」,这也是「V」将这种玫瑰当作自己名片的另一个原因。

可惜的是,影片中将这种玫瑰更名成了「斯佳丽·卡森」(Scarlet Carson),即「猩红卡森」,目的是想让这种玫瑰的名字与花瓣的颜色挂钩,以使得它作为「V」的标志性名片——其颜色在观众眼里能够更加显眼和一目了然,更具辨识性,因此忽略了原著中玫瑰花名源自人物的设定,电影中玫瑰花名的英文首字母也不再是「V」,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V」的座右铭是「"Vi Veri Vniversum Vivus Vici」,他把这句话镶刻在了自己的梳妆镜之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凭借真理的力量,我,有生之年,得以征服整个宇宙」,这句话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以「V」开头,它向来被认为是浮士德的名言,但其实它是臭名昭著的英国神秘主义者阿莱斯特·克劳利(Aleister Crowley)的口头禅。

除此之外,原著漫画中,「V」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的长篇小说【V.】,这本书不仅名字叫「V」,而且它的故事中有着现实与历史两条不同的时间线,最终书中主人公们对物化世界的抗争使得两条时间线殊途同归,汇聚到一起,构成了字母「V」。书中故事蕴含的精神与「V」的理念恰好契合。

「V」所崇拜向往的强权抗争者盖伊·福克斯死于11月5日,因此他选择一年后的11月5日炸毁英国国会大楼作为抗争的标志,期望借此带给民众以信念和力量。

11月5日,这两个数字,如果放在时钟上,指向11的时针与指向5的分针也将形成一个「V」字,因此「V」选择11月5日炸毁国会大楼还有着这第二重含义。

在原著漫画中,「V」总是喜欢用钢琴自弹自唱一些古典老歌或民谣,通过歌词讽刺当权者与社会风气,而这些曲目如果在五线谱上将各音符点对点进行相连,都会形成字母V。

电影里其实也暗中采用了同样的手法,影片中的很多音乐都是邀请的作曲家特意创作的原创曲目,因此在音乐里也暗藏了与漫画中相同的元素。在艾维躺在牢房里阅读瓦莱丽信件时出现的钢琴独奏曲,或者是「V」推倒多米诺骨牌形成一个大大的V字时的背景音乐,如果将这些主题音乐的五线谱音符相互连接,也会形成一个个字母「V」。

此外,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影片中出现的「V」元素可谓是数不胜数,不胜枚举,甚至就连艾维被警察打伤后,额头上留下的疤痕都是V的形状。

在「V」与艾维首次见面时,他向艾维介绍自己的独白也是以「V」字开头和结尾。并且他自我介绍说出的短短五句话中,却包含了四十九个以「V」开头的单词,可谓是「V」对自己最完美独特的写照与剖白。

「V」的暗影画廊(Shadow Gallery)里收藏着诸多绘画、书籍、音乐,然而这些物品都是集权政府「新秩序」严禁民众私藏的违禁品,因此这也是暗影画廊名字的由来。

由于「北方之火」的集权政府采取高压统治手段限制言论自由,禁锢民众的思想,故而一切凸显个性与可能激发民众独立思想、意志的艺术相关物品都被政府视为违禁品,一律遭到封存或销毁,政府一旦发现民众私藏这些物品,相关违法者将会立刻被裁定为重罪,并遭到极刑。

可是「V」代表了向集权政府抗争的觉醒意识和先锋人物,是自由意志与独立思想的象征,因此他的暗影画廊中收藏了大量被政府视为眼中钉的艺术品,以此向他心中的恐怖政权与堕落制度表达反抗到底的决心。

在暗影画廊中,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现代前拉斐尔派著名画家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的【夏洛特夫人】(The Lady of Shalott)、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青春期】((Puberty)、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代表画家提香·韦切利奥(Titian Vecellio)的【酒神和阿里阿德涅】(Bacchus and Ariadne)、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尼德兰细密画家杨·凡·艾克(Jan Van Eyck)的【阿诺菲尼的婚礼】(The Arnolfini Portrait)和【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像】(Giovanni Arnolfini and His Bride)、英国浪漫主义版画家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上帝创造亚当】(Elohim Creating Adam)等等不计其数的世界名画珍品。

电影开篇,「V」在艾维面前炸毁了称为「老贝利」(Old Bailey)的英国中央情报法庭和正义女神像,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也完美还原了漫画原著中的相同场景。

「V」之所以选择炸毁「老贝利」,代表他正式向「北方之火」的集权政府宣战,而毁掉这个政府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则有着向强权抗争的标志性象征意义。

除此之外,他特意选择先炸毁建筑上的正义女神像,是因为此举对「V」个人而言有着特别的含义。

「V」在成为「V」之前,曾无比崇拜与笃信着代表法律与公理的正义女神,将其视为守护人民的典范。然后随着「北方之火」的掌权,正义女神所代表的法律和制度便开始完全倒向了集权政府,成为了集权政府实现恐怖统治的重要工具。直至此时,「V」才发现,原来正义女神象征的法律和制度从来不曾有过自由意志,也从未对人民忠诚过,她不过是当权者手中的利剑,谁掌权都能够以保护民众的名义肆意利用她,而她却从未代表过普罗大众的利益。为了解放民众遭到禁锢的思想,释放人们在高压统治下被长期压制的勇气,「V」选择首先炸毁这个举着「正义」旗帜迷惑人们的权力吉祥物,作为自己追求独立思想与自由意志的宣言。

「V」在BTN电视台提前向公众预告自己将于次年11月5日炸毁英国国会大楼,也有着与炸毁「老贝利」相似的期望和意义。

选择摧毁英国最具代表性的政权建筑,其象征意义犹如激励世人奋起抗争的宣言与号角,将唤醒那些沉睡麻木的民众,给予人们勇气和力量。当响应的人们形成了浪潮,改变世界的脚步也就将不可阻挡。

影片中多次出现了1934年版经典影片【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1934)的相关画面,这是「V」最喜欢的电影。

实际上,【V字仇杀队】的电影情节与大仲马的这部经典小说【基督山伯爵】非常相似,两个故事都围绕着从监狱苦难中逃脱的人物展开,他们逃离黑暗的牢狱世界后,试图向所有应为他们牢狱之苦负责的人复仇。

然而在【V字仇杀队】中,当复仇的火焰从「V」身上一次次爆发后,他渐渐发现复仇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自己的苦难并非个人恩怨造就,而是眼前这个世界更深层次的权力与制度所导致,这让「V」幡然醒悟,他找到了新的道路——只有唤醒沉睡的人民,带领大家一起向这个畸形的强权政府、扭曲的制度系统反抗,还大家以思想、权利与勇气,才能真正拯救改变这个原本属于人民的世界。

如果仔细观看完这部影片,你会发现电影的故事中,「V」和艾维之间有着一种宛如对称般的双重性,这让两人这段最重要的人生中充满了仿佛宿命般的默契。

在电影的开场部分,「V」和艾维在深夜出门前的同一时间,都坐在梳妆镜前精心整理着自己的容妆,镜头甚至从「V」的面前,穿过了两人的镜子,来到了艾维的面前,暗示两人的命运早已注定相连。

故事中两人都遭到了毁容,「V」在大火的灼烧中伤痕累累,而艾维额头上则留下了V字形的疤痕,头发也被剃光了。

「V」从火焰中觉醒,看清了自己的前路,象征着复仇与毁灭;艾维则是在暴雨中获得了重生,领悟了自己的道路,象征着宽恕与重生。

影片结尾以「V」的死去结束,预示着仇恨与苦难的终结,为艾维最终独白中的宽恕留下了继续成长的空间,让她与这个国家的人们再次获得了重生。

电影的结局中,当人们纷纷摘下脸上的面具时,我们可以看到一张张面容中包含了那些已在电影中死去的人物,此刻他们再次站在了迎接未来的人群之中,其中包括了戴眼镜的女孩、戈登·迪特里克、瓦莱丽和她的爱人露丝。

这一幕表明了以他们为代表的牺牲者们所进行的抗争事业和革命记忆还将继续传承下去,继续滋养激励着后来更多的人们。

请原谅本人的痴愚,我始终认为这部影片或许是由于过于暴力血腥的动作表现场景才遭到封禁。但毕竟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不同的哈姆雷特,看到下面的剧照和对白,或许你会对这部影片被封印的原因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同答案。

值得顺便一提的是,「V」在约旦塔上向全英国民众发表的那段宣言,完美复刻了漫画中的相同情节与场景,堪称影片的点睛之笔和第一幕高潮。

他在宣言中所说的话,相信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听到后,都将不分国度、不分语言、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的同样感到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最后,我想用故事中瓦莱丽那封信中的文字来为这篇影评收尾,正是这封信同时改变了「V」与艾维的人生。

尽管影片已经最大程度还原了漫画原著中瓦莱丽在信中的一言一语,可我依然想采用原著中瓦莱丽的原话来讲述关于她那段令人心碎又教人领悟的故事,希望以此来总结这部影片的核心,也希望看到这篇影评的人们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讲述「V」的故事,以及它曾带给我们的感悟与思考。

我不知道你是谁,但请相信我。我无法说服你相信这不是他们的诡计之一,但我不在乎,我就是我。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是我爱你。
我仅有一支小铅笔,小到他们无法察觉。在内心深处我仍是个女人,或许我没有机会再写些什么了,所以这是一封涵括了我一生的长信,也是我仅有的自传。上帝啊,它居然写在卫生纸上。
我出生在诺丁汉,也在那里长大,那里经常下雨。我通过了11年级的考试,顺利升入女子文法学校,我想成为一名演员。
在那里我邂逅了第一位女友。她叫萨拉,她14岁,我15岁,但我们都在沃森小姐的班里。她的手腕,她的手腕非常迷人。我坐在生物实验室,盯着玻璃瓶中的兔子标本出神,赫德先生说这只是每个人必须跨过的青春期骚动…… 萨拉跨过去了,可是我却没有。
1976年,我不再伪装,我把一个叫克丽斯汀的女孩带回家见我父母。一周后我搬去了伦敦,到戏剧学院上学。母亲说我让他们伤透了心…… 但是坦诚相见不也很重要吗?这太自私了吗?虽然它并不值钱,却是我们仅有的。
这是我们拥有的最后一寸领土…… 但在那小小的一寸里,我们是自由的。
伦敦,在那里我拥有过美好时光。1981年,我反串了【灰姑娘】中的丹蒂尼,这是我的首次登台。聚光灯后工作人员来来往往,世界看起来如此迥异又匆匆碌碌。它如此激动人心,却又令人如此孤独。夜晚降临,我流连于一家家夜总会,却依旧形单影只,得不到关心与温暖。
我看过无数动人的场景,却从未感到共鸣,有那么多人只是想成为瞩目之人,那是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渴望,他们口中谈论的一切,而我想要的却不是这些。
不久后,我的表演得到了赏识,我得到了几个电影里的小角色,然后接到的影片越来越大。1986年,我主演了【盐田】,虽然叫好不叫座,但我遇见了露丝,我们彼此相爱。
我们开始了同居生活。情人节她会送我玫瑰。上帝啊,我们曾拥有过那么多。那三年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1988年,战争爆发了,此后再也没有了玫瑰,所有人都一样。
1992年,新党派上台后,开始围剿同性恋者和任何异见者。露丝在出门添置食物时被他们带走。
他们为何如此惧怕我们?
他们用烟头烧她,逼她招出我的名字。她签了一份声明,说是我勾引了她。
我不怪她。天哪,我爱她,我不怪她。
但她却责怪自己。她在牢中自尽。她无法忍受背叛我的内疚感,无法原谅自己放弃了她的那最后一寸。噢,露丝。
他们很快将我逮捕,他们告诉我,我参演的所有影片都将被烧毁。他们剃光我的头发,把我的头按进马桶,拿女同性恋开玩笑。他们把我关起来,在我身上用药实验,我已经感觉不到我的舌头了,我已说不出一句话。
另一位被关押的同性恋者丽塔在两周前去世了。我想着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
没想到我的人生竟会在这样一个可怕的地方结束,但曾有过那么三年,我拥有许多玫瑰,也活得问心无愧。
我会死在这里。我的每一寸都将腐烂消亡…… 除了一寸。
那一寸。虽然微小,脆弱,却比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值得拥有。我们永远不能失去、出卖或者放弃它。我们永远不能让他们夺走它。
我不知道你是谁,男人还是女人。我将永远无法见到你,我也无法拥抱你,陪你一起哭,与你一同醉。但我爱你。
我希望你能逃离这个地方。我希望到时,世界有所改变,生活变得美好。终有一日,人们能再次闻到玫瑰的芳香。
我多么希望能够亲吻你。
署名:瓦莱丽

其他一些回答,欢迎评价探讨:

1W赞回答:

如何评价电影【师父】?

【午夜凶铃】系列电影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

如何解读【咒怨】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单纯是为了吓人吗?

8千赞回答:

如何评价电影【守望者】?

4千赞回答:

一部电影会失传吗?

如何评价古装丧尸韩剧【王国】(Kingdom)?

看电影1000部以上,是种什么体验?

3千赞回答:

电视剧【甜蜜家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如何评价电影【X 战警:天启】?

如何评价漫威电影【美国队长 3】?

2千赞回答:

如何评价【丹麦女孩(The Danish Girl)】?

【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在科幻电影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1千赞回答:

电影【咒】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中,男女主真的是 100% 合拍的灵魂伴侣吗?

电影【教父】中有哪些易被忽略却令人深思的小细节?

【星球大战】系列的最佳观影顺序是什么?

【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是想传达什么?和茨威格又有什么关联?

你看过的电影里最绝望的死法是什么?

其他一些特色类回答:

B级片和cult片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界定两者?

动画里有部分成人题材,往往反映某些哲学思考或人性现实,为什么会有这种类型动画的存在?

【罗曼蒂克消亡史】中有哪些值得留意的细节?

是哪部电影开创了丧尸片的先河?丧尸片盛行的原因又有哪些?

如何评价恐怖电影【残秽,不可以住的房间】?

电影【闪灵】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有哪些吓死过人的鬼片?

跪求漫威大咖们总结一下漫威宇宙观看顺序。请总结所有电影电视剧,并按情节发展时间排序,别按上映时间排。?

有什么好看的赛博朋克风电影?

有哪些蒸汽朋克风格的优秀电影?

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美术指导」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他们具体需要帮助剧组完成什么工作?

恐怖电影【灵媒】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命运石之门】除了游戏和动画外还有哪些衍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