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为什么很多国外电影里都很推崇西藏文化?

2021-09-26影视

以前去上海出差,坐出租车里赶路,听了一小段车载广播,好像是个脱口秀类节目。

主持人说,有位海龟,回到上海,发现他记忆中的「弄堂」不见了,变成了高楼大厦。他很不开心,说,「老上海的味儿」没有了。

主持人借某位路人的嘴回怼说:那你愿意放弃现代化设施,住在旧时的老弄堂里吗?

「那我肯定是不愿意的。」

然后这节目就结束了。

后来我想了很多。因为我曾经也深受「北京胡同都拆了,没老北京味了」这种说辞的影响,但老实说,就我住胡同的经历……首先我受不了家长里短的闲话;其次接受不了胡同房的憋闷,太挤了,是真的不通风;然后受不了自己烧煤的暖气,托这玩意的福我居然学会了烧煤炉用通条;再就是接受不了没有厕所,只有公厕大蹲坑。一到夏天……

当然了,胡同里的人情味肯定是浓的,这也是好的一面。但总体来说,我仍然更愿意住楼房。

总之继续说前面的话题。后来我不是想了很多吗,从北京胡同的拆迁,想到老北京所谓「拆掉古董城墙,以后你们只能建个仿的」之类的民国公知语录,再想到新疆和西藏等地的「民族特色」。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小说,讲述鄂伦春族人的故事。小说名字想不起来了,但记得有一段剧情,讲新中国要为鄂伦春人盖楼房让他们住,但这样他们就必须放弃原先的「传统生活习惯」。很多老人家不习惯,有抗拒心态,又需要基层干部一个个做工作之类……

小时候受很多思潮的影响,觉得这样是不正确的。认为就是这样的工作,使得我国很多传统民俗都逐渐消失了,结合民国公知的话,那可是「真正的古董」啊。拆了真古董,以后可就真的没有了,不可惜吗?

说到这真的要特别感谢那次出差经历,让我可以听到这么有启迪意义的广播节目。不接受拆迁,继续住在胡同里,我愿意吗?想想今天住在楼房里,南北通透,采光良好,统一供暖,独立卫浴……在这一切面前,什么胡同文化,见他的鬼。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

有些东西,应该修个博物馆保存起来, 而不是让民众以生活品质为代价去保存。如果有谁疾呼要在民间保存那些东西,那么, 谁疾呼的,让谁保存。

就比如说后来我看过一期生存节目。说有位老外特别推崇原始文化和原始的生活方式,于是他为了保存这种民俗文化,就自己光着脚,编草裙,用燧石做斧,砍自己山头的小树搭房子。

我觉得特别好,这就是 谁疾呼的,让谁保存

我看网上还有一些国内的文青们,说西藏不像西藏,西藏人应该有「纯洁的信仰」。

所以还是那句话:谁疾呼的,让谁保存。

哪位文青自己住到西藏去,到戈壁边上自己用石头垒个小房子,物质生活最简化,天天早晨磕长头,转经筒。也别搞商业化的玩意,毕竟要「纯洁」,就自己种种地,或者做做工。每年把劳动所得,捐一大部分给寺庙,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去抄经,然后布施给那些同样有「纯洁信仰」的其他文青们。

如果他愿意这么干,我是会佩服的。毕竟,他践行了「谁疾呼的,让谁保存」。

否则,没有哪位藏民有这个义务牺牲自己的生活品质,来满足你的意淫。

啊以上是针对那些说西藏不纯粹之类的文青的说法的。

至于国外电影以及那些抱着浏览动物园心态来看世界各地发展中地区的民俗文化的——

更重要的还是交流。唯有交流,才能让更多国外民众知道真实的西藏是什么样的,真正的藏民是怎么想的。藏民有过上好生活的权力,国外民众也有知晓这一切真相的权力。

也唯有交流,你才能知道哪类人只是一时没想清楚,哪类人是真的憋着坏。

毕竟,你不能把所有「别人」都视为「敌人」。那样的话,不管你做什么,都一定会失败。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唯有交流,包括文化和利益上的交流,找出一致的利益方向,才能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