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老版【水浒传】为什么要把原著中鲁智深擒方腊的功劳放在武松身上?这样修改有什么妙处?

2022-05-25影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央水的改编,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摒弃了原著中一切天降、神迹、法术、预言、成佛成仙等等神魔元素。

在原著中,鲁智深接受智真长老「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偈语,属于 「预言」

从乌龙岭走失,穿越到帮源洞直接擒住方腊,属于 「神迹」

最后,在中秋之夜,听闻钱塘潮而圆寂,属于 「成佛成仙」

按照央水的改编思路,都是必需要抛弃的。

于是,编剧团队只能让鲁智深提前退出征方腊的队伍,而把民间曲艺中「武松独臂擒方腊」的故事拿过来,作为战斗的终结。

而且,央水对于现实主义原则的恪守,达到了非常执着的地步。

不仅把原著中「误走妖魔」、「玄女下凡」、「天降石碣」、「张顺显灵」以及各种斗法的情节全部删除,就连很多托梦和梦境的内容都没有了。

其严苛程度甚至超过了87年的老版【红楼梦】。

老【红楼】至少还出现了大荒山青埂峰,有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秦可卿死前托梦给凤姐。

央水中,唯一接近神通的地方,大概就是戴宗通过符咒实施「神行术」。

但是,原著里面,鲁智深在圆寂前,闻潮信如战鼓这一段,实在太出色了,央水做了保留,变成梁山余部全体被潮水的轰鸣声惊醒,面对汹涌的波涛,人人脸上露出怅惘的神色。

倒也不失一种悲壮的震撼。

要如何评价这一段改编的好坏?

只能说, 是在去除了神魔元素之后的最优解。

原著中,鲁智深浙江坐化成佛,是拔高全书主旨的重要一环。

这不仅是针对鲁智深个人的褒扬,更是 天命和佛性 的体现 并且反映出对英雄 归宿与出路 的思考。

天命、佛性这些东西,在唯物论者看来,或许认为不过是迷信,但对于古人而言,却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撑。

它标志着主人公「替天行道」的行为最终获得了上天的认可。

哪怕在现实、现世中,他们未必有圆满的结局,但在精神层面上,仍然获得了超越俗世的肯定。

戴敦邦绘【水浒传插图】

央水对鲁智深结局的处理,固然是为了表达「看破」之意,但个人以为,在人物形象上至少有三处弱化。

首先, 是在义气的层面上,「早退」有违「聚义」的主旨。

梁山好汉在大聚义时,曾经发誓:「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如今内乱尚未平定,怎么会有人主动退出征战?

公孙胜的离开是罗真人很早就向宋江打过招呼,算是天意的一种;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安道全的离开是出于圣命或更高级官员的指令,并非本人的意愿。

后来,征方腊中途,费保等劝李俊离开,李俊就回答:

只是方腊未曾剿得,宋公明恩义难抛,行此一步未得。今日便随贤弟去了,全不见平生相聚的义气。

现在,鲁智深提前退出,不参加战斗,未免义气有亏。

其次, 由于没有亲身经历过征方腊时的惨烈厮杀,鲁智深的突然离去,原因纯粹变成了发泄对招安路线的不满。

而他在擒住方腊后对宋江发出的,「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等等感叹,部分意思被央水移植到武松的身上。

然而,对策略不满便分道扬镳,避开红尘,与历经生死之后,再安然放下,同样是「看破」,两者的境界却有高下之分。

第三, 鲁智深临死前留下的颂子有云:「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是一种对人生本来面目的探寻,是很多人苦苦求解的终极命题。

东方佛理中的 「本来面目」 ,与西方哲学一直在思考的「我是谁」,在人性的拷问上,殊途同归,并不能用迷信或神话来简单否定。

鲁智深是有佛性的,剥离了「成佛」这个情节,没有了「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这样的非凡正果,其人物的光彩也黯淡了许多。

由于鲁智深缺席,央水便将擒方腊的戏份都压到武松身上。

加上又是在断臂的状态下,只手擒敌,浓墨重彩的渲染了战斗的激烈,效果确实做足。

但其实,原著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擒」的过程。

小说对鲁智深擒方腊的描述非常轻描淡写,双方甚至根本没有起冲突:

方腊肚中饥饿,却待正要去茅庵内寻讨些饭吃。
只见松树背后,转出一个胖大和尚来,一禅杖打翻,便取条绳索绑了。
那和尚不是别人,是花和尚鲁智深。

只有这样几句话,举重若轻。

之前那么多激烈的战斗,那么多惨烈的死亡,最终的胜利到来时,却如此轻易和简单。

借此,小说营造了一种异常强烈的反差效果。

命运和造化的无常,有时候就是这样弄人。

事实上,小说更大关注的点,在于大功告成之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那个结局。

对于作者和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来说,战死沙场虽然可谓不幸,但比之更加不幸的,是在好不容易取胜之后,死于自己人的陷害。

原著的最后一回,「宋徽宗梦游梁山泊」是小说里相当重要的情节: 在梦中,天杀星李逵提着板斧向宋徽宗奔来,厉声高叫着,要找他报仇。

所有的账,都被明确无误地算到了皇帝老儿的头上。

不论小说里写到多少次「皇上至圣至明」,全被这梦中的一斧,砍得粉碎。

然而,非常非常可惜,这个「梦游」的片段在讲求现实主义的央水里,被删掉了。

代替皇帝承受指责的人,变成了宋大哥。

最后,「这样修改有什么妙处」?

结论就是:

电视剧不是为了更妙而修改,只是为了规避某些非现实的因素,不得不进行修改。

当然,「建国后,动物都不许修炼成精」了,所以,人肯定也不许修炼成佛。

又及:

关于【水浒传】的大结局,之前写过一个分析,有兴趣可移步:

又又及:

关于鲁智深圆寂的美学旨趣,请参考这个回答:

@嘀嘀不打嘀 一并谢邀

20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