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电视的出现对电影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2-09-19影视

01

上期视频的最后我们提到过,好莱坞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取得了空前的商业成功。

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黄金年代,去电影院看电影是当仁不让的主流娱乐方式。

1946年全美票房达到2亿2千400万美金,共卖出5亿6千万张电影票,平均每人每年观影次数接近4次。 [1]

做为参照,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观影人次为17.27亿,人均观影次数为1.23次。紧接着,这个平平无奇的小盒子让这一切戛然而止。

今天的视频,我们就聊聊电视的出现是不是真的永远改变了电影。

02

电视前传

事实上,电视并不是刚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就开始大闹天宫的。

电视于上世纪20年代问世,1938年4月1日,bbc才第一次对牛津-剑桥的赛艇对抗赛进行了电视直播。

早在1939年,纽约地区的电视台就尝试对职业棒球比赛进行实况直播。然而直到1945年,全美的电视机数量很可能没有超过一万台。 [2]

二战让电视的普及迟到了近十年,反而为电视提供了更有利的发展契机。1947年到1953年,生活在郊区的人口数量增长了43%。(同期美国人口总数增加11%) [3]

郊区生活的兴起让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远离了位于市中心的电影院。但物理上的距离并没有限制人们对信息和产品的消费,各种全新的商品通过发达的广播电台网络,走进了美国家庭。

吸尘器,冰箱,烤箱,当然,还有电视。

对广告商而言,电视是完美的传播媒介:一个闻所未闻的产品,只需一天的时间,就可以通过电视的魔力成为像牙膏一样稀松平常的生活必需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电视在带货上的能力是他的前任,广播电台望尘莫及的。

推广电视,势在必行。让每一个美国家庭都拥有电视,成了前浪们的梦想。

全美的电视机数量在1950年达到了600万台。 [2]

到了1959年底,这个数字达到了5千200万台,几乎90%的家庭至少拥有一台电视。 [4]

换句话说,直到50年代末,电视才算是在全美达到了真正的普及。然而普遍的观点认为,1948年标志着电视时代的到来。为什么?

03

1948 电视元年

首先我们来看1948年电视做了哪些事情。

1948一整年,全美电视机数量翻了四番,达到了100万台。

由于早期的内容匮乏,直到1948年秋天,美国四大电视网络( ABC、CBS、NBC、DuMont Television Network )才做到在每晚黄金时间( 晚8-11点 )提供不间断的电视节目。

顺时针:CBS NBC ABC Dumont

很快,电视史上第一个爆款节目,「德士古星剧场」( The Texaco Star Theatre )在NBC播出。

「德士古星剧场」 主持人Milton Berle(右一)

这种综合了多种表演形式的节目类型叫做,variety show,就是如今我们熟悉的「综艺节目」的鼻祖。

流行节目对电视起到了巨大的推广作用,同时电视也开始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在这一年,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首次参与了总统大选。

1948年总统大选

对普通观众来说,在客厅里拥有电视意味着,足不出户就可以收看到体育赛事的实况直播...

杰西·欧文斯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100米比赛中

...流行巨星的现场演出...

「猫王」在CBS的「苏利文剧场」中表演经典的 Hound Dog

...以及,英国女王的圣诞演讲。

1957年第一次通过BBC电视直播的圣诞致辞

除了电视自己的努力,好莱坞也在电视的兴起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对这个也许是电影发明之后最重要的视听媒介,好莱坞有着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把它看作和自己争夺观众的潜在对手,要研究,要提防,要未雨绸缪。另一方面,又想要从电视庞大的潜在市场中分一杯羹。

于是,好莱坞从20年代起就持续关注着电视,而电影公司想到的应对焦虑最好的办法,是拥有自己的电视台。

这其中,最激进的当属派拉蒙。全美最早的9个电视台有4个都隶属派拉蒙旗下。

其他制片厂也如法炮制,纷纷在各地申请广播电视许可证,兴建电视台。

04

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终结

彼时的好莱坞是大制片厂一手遮天的时代。除了制作电影,他们还拥有自己旗下的影院,在电影发行端和放映端的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华纳旗下影院

独立影院想要得到明星扎堆的A类影片,就不得不同时打包购买多部良莠不齐的B级片。

这种捆绑销售的的发行方式( block booking )发展到后来,独立影院甚至要为尚未拍摄的影片提前买单。

生活多美好(1946)

稳赚不赔的发行策略支撑着好莱坞这个庞然大物夜以继日地生产影片,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然而美国政府并未对此坐视不管,随着派拉蒙在反垄断案中败诉,各大制片厂被禁止拥有影院,并且陆续交出了其在电影发行端的控制权。

1948年,派拉蒙在反垄断案中败诉

随后不久,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宣布暂停发放广播电视许可证,尤其针对的是此前被判定参与垄断经营的大制片厂。

控制电视台的计划寿终正寝,好莱坞只能接受现实,躬身入局。

他们开始为电视台制作电视节目。

「希区柯克剧场」(1955-1965)NBC CBS

还未成气候的独立制片厂迪士尼为ABC制作了一档名为「迪士尼乐园」的周播节目。

也就是凭借这个节目,迪士尼拉到了ABC的投资,建起了第一座迪士尼乐园。

华特·迪士尼和迪士尼乐园

除了提供「好莱坞制造」的电视内容,电影公司还有选择性地将老电影的播放权卖给地方电视台。

事实上,在电视上放映电影,一直在电视生产商的计划之中。

最早的电视机尺寸采用了4:3的宽高比,转换成小数是1.33:1,几乎与有声电影的幕幅相同。这也意味着当时的电影可以在电视上全屏播放。

最好的座位,在影院还是客厅?这个我们现在感同身受的问题,70年前的观众也同样面对过。

随着电视的普及,观众用屁股做出了选择,影院的上座率持续走低。

到了1952年,全年的观影总人次创造了十年里倒数第二的低点,将将超过了战时的1944年。

为了应对萧条,电影工业开始寻求技术上的创新,试图将电影与电视区分开来,提供更加独特的观看体验。

改变电影的呈现方式成了自然的选择。

05

初代宽银幕

1952年9月30日,纽约百老汇剧院,一种全新的电影完成了首秀。

它使用三台摄影机同时拍摄,在放映时再使用三台放映机将画面投影到扇形的银幕上。

这种将有声电影时代银幕尺寸扩大了3倍,有着2.65:1幕幅的全新电影就是有着传奇色彩的Cinerama。

作为宽银幕电影的最初尝试,Cinerama对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电影的形状,提供了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让「宽银幕」逐渐与「电影感」联系在一起。

同时它也从投影方式和银幕尺寸这两个维度上彻底改变了影院的形态。

银幕从此开始横向发展,成为评判电影观看体验的标准之一。

直到今天,放映系统和银幕尺寸仍然是不同的影厅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变量。

Cinerama将自然世界的壮美用近乎包裹式的扇形银幕展现给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看体验。

然而它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首先,由于本质上是横向拼接了三个不同的画面,画面连接处有时能看到明显的分割线。

电视最早的宣传语和愿景就是足不出户,阅遍大千世界。

它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视听欲望而产生的。

电影当然也可以拓展我们的眼界,提供视觉奇观。

但是电影的作用不止于此,它还承载着更为重要的使命。

那就是拓展我们的生命体验,向更深处挖掘我们的情绪、情感以及生而为人的意义。

所以宽银幕电影想要成为真正的电影,就不能仅限于拍摄民族志式的风光纪录片。

cinerama固定使用27mm镜头进行拍摄,大大限制了电影的表达方式。

于是,电影拍摄及放映技术的创新继续着它对电影和影院的改造。

两种替代cinerama的宽银幕方案很快出现。

下期节目我们就聊聊这两种经典的宽银幕拍摄方式,以及它们对影院形态的影响。

06

电影与影院

总结一下,电视的兴起伴随着好莱坞黄金年代的没落,促使着宽银幕电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大制片厂时代的荣光不再,电影公司也从此开始向综合的娱乐帝国转型。

abc早已被迪士尼收购 并入了其日渐扩大的娱乐帝国

与其说电视的出现永远改变了电影,甚至取代电影成为主流的视听娱乐方式,不如说电视将电影从中解放了出来。

从媒介属性上来说,电视和电影根本不是一种类型。电视直接取代的是广播。

广播和电视都是为了消除距离对内容消费的限制,它的核心是将观看场景同质化或者边缘化。

而电影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和观看场景密不可分的媒介。

去年十月份开始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斯科塞斯关于漫威电影不是cinema的观点。

其实cinema这个词,它既指电影,也指电影院。二者本来就密不可分。

这期节目中我们聊到了电影在尝试与电视区分开来时选择了改变画面的形状。

我想强调的是这种形状的改变需要放在影院的空间内讨论才有意义。

宽银幕电影改变画面形状的内在逻辑是使用更大的底片,记录更多的信息,再在更大的银幕上呈现出来。

而不是在一个固定大小的屏幕上去改变画面的比例,因为无论比例如何,都是提供了更少的信息量。

由画面形状改变所带来的视觉体验上的差别是与显像设备的尺寸正相关的。

一个字,大。

两个字,更大。

如果在手机上看,改变电影幕幅所带来的影响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电影,需要在电影院观看。

文中数据来源

1. the http:// numbers.com Top Grossing Movies of 1946

2. Television." 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 Chicago: World Book Inc., 2003: 119

3.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454

4. Jordan, Winthrop. The Americans. Boston: McDougal Littell, 1996: 798

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