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影视

非科班出身的编剧,有什么途径入行?剧本怎样投稿?

2019-03-05影视

谢邀。

首先我需要表明的一点,如果你的出发点只是希望把写故事当作职业,并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变成影视作品的话,做职业编剧,并不是参与「影视创作」的唯一途径。

下面我再说,想靠「影视创作」维生,都应该有哪些办法。

很不幸,我本人是科班出身,只能说说我周围那些非科班,但做着影视创作的人,都是怎么入的行(keng)。

如今整个影视圈的「人才发掘机制」(假如有的话),其实还是很粗放的——主要靠人际圈子。

编剧这块,尤甚。

特别是优质的项目资源,往往就在三大专业院校的交际圈里相互交换。

举个常见的例子,

某影视公司有新项目眼看要启动了。

然而这行业并没有猎头抱着「业绩数据」来给项目负责人推荐合适的编剧。稍微正规点的公司,也仅仅是有个类似「供应商数据库」的合作编剧名单(内容无非就是过往作品和基本报价)。更多的公司,还是靠项目负责人自己的人脉圈子寻找编剧,并给予Ta很大的用人权限。

假如这个项目负责人本身就是中戏毕业的话,那Ta所熟悉的编剧,自然是以中戏戏文系毕业的居多。

竞标是不可能竞标的,文艺作品这种东西,很难量化。

该负责人只需要招来几个编剧团队,象征性谈谈策划(或者改编)思路,然后留下个报价。其余的决定权,完全就在该负责人本身了——最终很可能就是比价,只要差价不大,往往跟该负责人同为中戏毕业的编剧团队,会拿到合同。

这不完全是偏私。

三大专业院校之所以牛逼,主要是因为教学用的参考作品范围大致固定,又各有千秋,逐渐各自建立了一套特有的话语体系。被同一套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在合作过程中肯定会节约更多沟通的成本。

合同就是银子。科班出身的编剧,在这个行业里的存活率,自然就比非科班出身的要高很多。

所以,对于所谓「非科班出身」的编剧,想吃上影视创作这碗饭,主要靠三个手段。

1,应聘「文学策划」或者责编,从影视公司的项目部门最底层干起。

说实话这种岗位收入不高,但好处就是晋升空间大,一不小心就混成项目负责人了,到时候反而会看不起职业编剧。并且在与职业编剧们长期沟通的过程中,你可以快速积累很多剧作方面的实战经验和技巧,即使升不了项目负责人,跟公司提要求,兼职参与剧本创作也未尝不可。

此为下策

2,结识一些有过成功作品的科班编剧,去给他们当写手。

影视工业对于剧本的出稿效率要求很高,动辄四五十集体量的电视剧早就不是靠一两个编剧就能完成得了的了。那么,出面接活的一般是有一定作品的成名编剧(他们靠以往的成功作品可以拿到更高的单价),但实际上他本人只需要把控整体质量,繁琐的案头文字工作,他也需要找大量的非知名编剧或者写手来替他完成。一般来说,最后做出来的作品的署名权及其排名,是根据具体某人的参与度和贡献率来排序的。只要你积累了足够的作品署名权,也会成为「知名编剧」。

剥削自然是存在的,天经地义。人家当年可能也是这么熬过来的。何况合同本来就是按人家的「江湖地位」炒高的,不然以小编剧和写手的名义,根本不可能跟影视公司谈到这么高的单价。

但职业编剧往往干到40多岁就不想干了,要么转岗,要么挣够钱去「搞投资」了。他的行业资源,往往是要交给这些跟着他干的写手的。

所以,选多大岁数的编剧跟着学,怎么谈收入分成,能不能跟着他参与作品创作的全过程,以及跟他索要作品署名权,是门学问。

此为中策。

3,最后是上策:先成为一名作家,让影视公司看上你的文学作品,然后拿影视改编权跟他们换取编剧席位。

「职业编剧」仅仅是个技术活。除了时间分配上相对来说自由一点,比朝九晚五的底层打工仔预期收入高一点外,跟大多数职业一样,都靠手艺活着。

是手艺,那么只要舍得下工夫,谁都可以学会。

而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最大的区别,就是科班出身的,除了刚才说到的人脉优势外,只不过是更早掌握了如何把一个故事,加工成为适合影视拍摄的剧本的技巧而已。

比如故事的起承转合该如何把握节奏,怎样将故事人物改成个性更突出的戏剧角色,怎样设置悬念让观众入坑,甚至,还要包括场景如何设计以便于投入拍摄之后怎么最大化地节约成本等等。

勤能补拙,多下功夫完全追得上他们。

好的影视作品,仅仅只会编剧技巧,远远不够。

作品素材最终还是要源于生活。

即便是写玄幻剧,终究也是给现实当中的观众看的。他们看剧的心理出发点,还是自己的命运或情感,在现实之上,有没有另一种可能性。

所谓「科班出身」的职业编剧,大多数从学校一出来,就过着出门就打车,吃饭靠外卖,除了码字就是刷剧打游戏,甚至还昼夜颠倒的死宅日子。他们从没被老板骂到躲在卫生间里哭过,从没在早晚高峰的地铁车厢里挤过。生活究竟什么样,他们也许根本就不知道。这也是如今观众吐槽说职业剧是谈恋爱,科幻剧是谈恋爱,古装剧还是谈恋爱的症结所在。「大 IP」 当道,不轻易支持原创,并不完全归罪于资本的盲目功利……

这时候,非科班出身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已经注意到,有些其他职业或者专业背景的作家,反而能够拿出更令人信服的作品。即使交给职业编剧修改为剧本,也往往会将原著作者请来一块儿参与,并给予原著作者很大的话语权。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天才毕竟是少数的。绝大多数原著作者抓住好故事素材的机遇,都是被动的,是偶然,所以一部作品之后,便泯然众人矣。靠卖掉这一部好作品赚足了朝九晚五半辈子都赚不到的钱,想以此为职业继续写下去,却发现好素材并不上门了。

但有些原著作者由于全程参与过故事改编,虚心向职业编剧学习了叙事技巧之后,就会产生一个适应于影视创作的判断标准。无论是回过头去梳理自己的职业经历也好,还是重新开始新的职业也好,他发掘好素材的能力,一定会比过去强很多。吃不吃写作这行饭,就不再是能力的问题,而仅仅是利益计算的问题了。

加上之前有作品被成功改编的光环加持,这时选择转行做职业编剧,比所谓「科班出身」的,不仅起点更高,专业背景带来的不可替代性,也会更强。

从编剧圈子的角度而言,我个人更希望有更多「非科班出身」的作者进入到这个行业,成为鲶鱼,帮助这个行业提高竞争力,靠更优秀的作品而不是成天在媒体面前卖惨,来提高编剧的行业地位。

所以,我真心建议题主和其他想从事影视创作的年轻人,无论是不是科班出身的,不要走出校园就干职业编剧。掌握至少一门专业背景,多观察现实生活,对任何职业规划都只会百利无一害。

如果确实热爱创作,将来还是想从事影视行业,请优先选择能跟更多人深入接触的职业岗位,并确保有一定的业余时间,这样才可以积累更多的故事素材。同时,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叙事能力:

1,多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多下笔练习。

PS.试着反复练习同样的故事素材,可以从多少种角度来叙事,哪种更能够吸引读者。反正笔尽量不要停。

2,有针对性地阅读。

目前各大专业院校垄断行业资源的局面,还是很难被打破。你想挤进人家圈子,重新考入三大院校既没必要,也没把握。那么,获得人家的教学阅读书目,跟人家读一样的名著、名剧,一样可以掌握人家的话语体系。

3,拉片子。

不管怎么说,多看经典的影视作品,都比在网上看小说,更能学到实战性的叙事技巧。编剧拉片子的目的,是把影视画面,再重新还原成文字,看看作者都是怎么谋篇布局的,如何设置悬念,如何推进情节,如何引导人物角色的转变,如何安排高潮……同时也要幻想着自己手里的故事素材,如何去贴合这些原则,再下笔多练习,慢慢就变成了一种「肌肉记忆」。不说一定能写出好作品,至少看其他作品时,也会形成鉴赏力。

所有的所谓编剧技巧书籍,都离不开对经典作品的「拉片子」。但经典作品总是多的,想掌握不同圈子的话语体系,就要先了解不同体系的教学都选取哪些经典作品,可以帮你节约很多时间。

4,跟编剧交朋友。

跟人家直接学习思维方式和经验技巧自不必提。知名编剧手里有些环节的工作,比如统稿,比如管理写手进度等等,完全是可以拿出来交给不需要剧作经验的人干的。你有朋友是知名编剧,忙得不得了,大可以提出来帮他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按劳取酬,先说断后不乱。然后在不影响你主业的前提下,尽量多参与他们的剧作会。反正他们往往都是在咖啡厅这样的公共场合开会,不介意多个人少个人。何况,他们大多数也欢迎不同经历和思维方式的人提供新点子。你别抢戏,旁听为主就好。在编剧圈子里混个脸熟,能够让人对你产生积极的印象,将来你提出要跟他们一起工作,就容易得多。

最后,目前还是有些平台或者剧本大赛会直接收剧本格式的稿件。

但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还是那句话,「剧本」这种形式,毕竟是为影视从业者提供服务的功能性产品。与小说等体裁比起来,受众面太窄。

同一个故事,你写成剧本,潜在阅读者数量,肯定远远小于你写成小说。加上资本又功利,阅读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你作品的价值评估。 同样的时间投入,写小说的成功几率肯定大于直接写剧本。

最最后, 可以尝试着用写影视剧本的要求去练习写小说 。比如,能够用人物动作和台词表现出来的内心世界,就不要用大段直白的心理描写了。再比如,世界观或者前史,试着一点点拆解开,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去,靠角色视角去引导读者发现。

哇哦,我居然写了这么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并祝你能够 始终坚持初心 ,而不是祝你尽早拿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