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数码

有什么是你用过 iPad 才知道的?

2020-02-19数码

如果在 2013 年年底有人问我「你打算用新买的 iPad Mini 2 做什么」,我的答案里一定不会有「生产力」三个字。

但也正是从使用这台设备开始,我开启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仔细算下来,2019 年已经是我重度使用 iPad 的第六年了,几乎每一年我都在记录一些使用 iPad 心得体会,前几年主要关注的优质应用,比如 2014 最适合「整理力」的应用、2015 年我盘点了 iPad Mini 上的「生产力应用」。

而从 2016 年开始,我开始关注 iPad 上的工作流,尤其是基于 iPad (Pro)硬件、iOS 以及第三方应用的工作流程。2016 年这一年,我写了篇超长的【iPad 生产力指南】(少数派阅读地址),系统总结 我在 iPad 设备上的工作、思考流程。

这一年,我启动了一个付费会员通讯 Dailyio,从选题、撰稿、校对以及最后的邮件发送和推广,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在 iPad Pro 上完成,由此带来的是我对整个工作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因此在这年年底的年终总结里,我主要谈了如何用 iPad Pro 完成上述工作。

正是这一系列机缘巧合的场景,让我更进一步思考,iPad 或者说 iPad Pro 还能做什么?

几乎每一次 iPad 的更新都会引发公众对于 iPad 以及 iPad Pro 到底能做什么争论之中,一方坚持 iPad 不过是一种娱乐玩具,另一方则不断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展现 iPad 的万能......

我无意过多涉入这些争端,就像我一直所秉承的, 任何一个工具的初心都是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任务 。而不管是吐槽 iPad 的无能还是盛赞 iPad 的万能,都是将工具凌驾于自身需求之上,这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方式,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类似这样的讨论是毫无意义的。

自 1977 年苹果发布 Apple II 到现在,消费计算机革命走过了 40 年的时间。的确,这 40 年的时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造就了无数伟大的时代英雄和伟大公司,成就了无数经典产品,但本质上,却只有两个真正意义上的变革:

  1. 交互方式变化:从鼠标键盘到手指触摸、触控笔;
  2. 屏幕尺寸:从大到小再到大,再到无处不再;

两大变化趋势左右了计算设备的演进,这期间其他任何所谓的创新,都不过是顺应两大变化趋势的一种微创新,比如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改变了计算设备的功能—— 让计算设备从一个单纯的效率工具变成一台真正意义的多媒体设备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台内容消费设备。

自 1993 年 Mosaic 浏览器被马克·安德森发布以后,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互联网时代,这也塑造了计算设备的新使命,一如 1994 年 Wired 杂志对其历史地位的论述:

Mosaic是著名的图形」浏览器「,它让用户通过点击接口在电子消息世界中畅游。Mosaic那迷人的外观激励著用户将他们的文件上传到网络上,包括彩色图片、声音片段、视频剪辑,此外超文字形式的」链接「能够链接到其它文件。随着点击—链接,这个链接上的文件就能够显示出来—你可以通过这种突发奇想而又直觉的方式在网络世界中穿行.....

随后的故事里,微软挟操作系统的垄断优势,让 IE 成为浏览器的标准存在,这不仅直接「杀死」了 Mosaic 浏览器,还通过微软强大的影响力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而人类,也再也离不开那个小盒子(个人电脑)以及用小盒子所能触达世界的快感。

如果说微软让互联网成为一种桌面使用的产品,那么当 10 年前乔布斯发布第一台 iPhone 时,他可能漏说了一句话,就像他当年在介绍 iPod 时所说的那样: 「你可以把互联网放在你的口袋里。」

如果参照上文提到的两个变革趋势,小屏幕、触摸屏的 iPhone ,让计算设备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接下来的十年时间,不管是传统巨头还是行业新贵,都逃离不出这个如诅咒般的限制:屏幕尽管可以从小到大但却依然局限在触摸操作;所谓生产力设备,也必须适应由触控屏幕形成的特有交互方式,被虚拟化的键盘以及被消失的鼠标......

这恰恰是 iPad 以及 iPad Pro 所出现的宏大背景。

第一代 iPad 发布会上,乔布斯将 iPad 的位置放在 iPhone 和 MacBook 之间:

这是个有趣的类别,iPad 既填补了苹果在智能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真空地带,又构成了一个灵活自如、可退可进的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iPad 会成为 iPhone 和 Mac 系列电脑之间最有力的过渡方案,尽管在之后几年,苹果的 iPad 产品线并不成功,但自 2015 年发布 iPad Pro,并陆续在两年内实现四款产品更新之后,iPad Pro 的角色已经十分明晰,它是苹果下一代「生态级」的计算设备。

所谓「生态级」,换句话说,就是将 iPad Pro 放入到苹果特有的生态体系里,从 Apple Watch、iPhone 到 MacBook 、iMac 以及未来的 HomePod,这些硬件以及背后的 iOS、macOS 和第三方应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只有在这个生态里,iPad Pro 才真正具有其生产力。

而到了 2017 年的 WWDC 大会,新一代 iOS 为 iPad Pro 量身定做了一整套交互逻辑,其灵感同样来自于 macOS,比如 iOS 11 的 Dock 栏、文件管理中的标签设置等等。与此同时,还结合 iPad 的触控屏幕设计了拖拽的手势操作,如果再加上大量的快捷键以及对 Apple Pencil 的优化,iOS 11 让 iPad Pro 有了多种全新的交互体验:

  • 手势操作:全新启动 Dock 栏的手势、多任务里的拖拽手势、多任务之间数据复制的拖拽手势
  • 内置键盘:iOS 11 为虚拟键盘做了诸多调整和优化,字母、数字、符号和标点都集合到一个键位上,只需向下滑动按键就能快速输入;
  • 外置键盘:结合 Smart Keyboard 和大量第三方键盘,从系统级别的应用到大量第三方应用,都广泛适配了快捷键。
  • Apple Pencil:你可以快速打开备忘录、快速在截图中批注处理等等。
  • iOS 11 给 iPad 带来的这些巨大变化几乎重新定义了这台设备的使用方式,也极大释放了 iPad Pro 作为一台「苹果特色」生产力设备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促使我重新思考 iPad Pro 真正价值的原因所在。

    过去五年,我在 iPad 以及 iPad Pro 上完成了几乎所有的媒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阅读、写文章、写书(电子书)、制作播客、剪辑视频、运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

    2017 年开始,我将自己的思考整合到【iPad Pro 生产力指南】的电子书里,并随着工作流程的变化而不断修订这本电子书。某种程度上,它成了我的「日记本」,记录了太多围绕 iPad 如何应用于工作的流程。

    2018 年,iPad Pro 生产线迎来重大变化,两款全新设计的 iPad Pro 成为 iPad Pro 甚至 iPad 历史上最大的产品调整,全新的磨具、尺寸、物理接口、交互方式以及全新的价格,都让外界看到了苹果对于 iPad Pro 的重视程度。

    但由于 iOS 12 没有任何针对 iPad Pro 的专属功能创新,也造成了一个当下这代 iPad Pro 的尴尬境遇。这意味着,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iOS 将是整个 iPad Pro 产品线最大的短板。

    好消息是,iOS 13 会给 iPad Pro 带来新的突破,但坏消息则是,iOS 13 最快要到 2019 年 6 月才会发布。

    但不可否认的是,借助于大量优秀的第三方应用,iPad Pro 也展现出了新一代计算设备的雏形。比如,Drafts 可以让你实现从文本记录到文字内容分发处理,Ulysses 构成了天然的文字创造环境,捷径(苹果官方应用)、JSBox 则让 iOS 自动化成为不仅仅是过家家般的「IF-Then-Do」......

    上述这些应用不断延伸着 iPad Pro 的能力范围,尤其是,随着 Adobe 在 2019 年向 iPad Pro 提供完整的 PS 产品,其风向标意义重大,未来也将吸引更多优秀的桌面级产品进入到 iOS 生态之中。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使用 iPad 之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但过去的六年时间里,就像所有的「人机关系」故事一样,我和 iPad 之间一路同行、一起成长,我也知道,这一切更像是一个前奏、一个精彩故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