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数码

买1000多的耳机算是炫耀吗?

2019-11-08数码

你买手机的时候,会不会关注它的屏幕呢?不看看它显示的颜色会不会失真?不看看它的「颗粒感」是不是很强?

其实,耳机同样有「音频还原」「频段均衡」等等方面的差异。

当然,一提起这个,总免不了有人拿「水电火电」出来挖苦一下。那是因为过去发烧界玄学泛滥,有人编来讽刺他们的。

不过,不谈玄学,只谈参数,耳机/音箱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很容易就能听出差别。

举例来说,我们知道显示器有16位色和24位色之分;拿来对比的话,16位色显示器画面不鲜艳,云朵过度不自然,好像泡了水一样一层层的。

耳机也有类似问题。业界叫它「频响曲线」。

当一个耳机不能很好的还原低音时,你用它听音乐中的鼓声就可能像敲塑料盆一样,哒哒的,磅礴的气氛成了搞笑艺人逗猴儿玩;或者,它的低音糊成一片,鼓声不像鼓声,像回声很大的空房间里面说话一样,嗡嗡的回声响成一片——「蒙在鼓里」大概就这种感觉了。

在频响曲线上,会发出「塑料盆」似的鼓声的那种耳机,它的低频端会塌下去一块儿;而嗡嗡响那种,频响曲线的低频段会起来一个尖尖的鼓包(说明出现了共振)——最恶劣的,低频端老早就断崖般塌下去(做不出低频),同时又强行靠共振把前面一点弄鼓起来(以嗡嗡声假装自己有低频)。这种就更难听了。

类似的,一个耳机不能正确还原高音时,你会觉得歌手嗓子干巴巴的,琴声没有「韵味」,只是单调的吱吱啦啦。这在频响曲线上就体现为高频部分塌下去一大块。

相应的,当高频部分鼓起一块儿时,你会听到耳机声音毛糙飘忽,直钻脑门……

中频不足,歌手唱歌就会淹没在音乐声中,听起来没吃过饭似的;中频过度,声音如同铁石交击,听的人心慌……

因此,音箱/耳机最最基本、最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做到「频率响应曲线平直」,也就是烧友们常说的「三频均衡」——不过过去没仪器测不出频响曲线,全靠耳朵听。这句话慢慢就成了空话、套话,然后又成了玄学。

不仅如此。

频响曲线讲究两端均衡。比如你低音响应只能到200HZ,那么高频最高别做过8000HZ——能做高也不能做,不然声音也会很难听。

人耳对不同频率不同响度敏感度不同;当音箱音量调低时,低频、高频在人的耳朵中更容易忽略,于是你就会觉得声音小时声音不好听了。为了补偿这个,就得加个「等响度电路」,在小音量时自动增加中低频增益,这才能让人感觉到「均衡」。

此外还有瞬态响应、失真、噪声、各种谐波等等很多方面的指标。哪种做的不好都很难听。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横跨三个数量级,宽达20HZ-20000HZ;要做出在整个范围内频响均衡的耳机,难度并不低。再加上瞬态响应之类参数,业界能hold住的真没几家。

很多手机厂商干脆放弃了治疗。比如说,他们会把耳机频响范围做到300HZ-4000HZ之间。这样声音听起来仍然不太难听——可是,你一定在电话中听人唱过歌(或者听过经电话传来的歌唱节目),那声音……

嗯,这是因为电话频响范围本来就被定在300HZ-3500HZ之间。为了节约带宽嘛。

反正足够你们对话了。电话嘛,听清说什么就行。

但要欣赏音乐,我们自然就无法容忍电话音质了。想得到更好音质,自然就得投入更多。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嘛。

比如说,你听收音机,调幅广播,声音比电话好听点吧?它支持250HZ-5000HZ的音频范围,所以你差不多可以在上面听出音乐的韵味了。

然后,看模拟信号的电视节目,听调频广播,声音是不是一下子又比收音机「敞亮」了许多?那是因为调频广播支持200HZ-8000HZ的音频,这个范围足够你听出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了。

(这几个范围是我依照记忆写的,可能和实际技术参数略有出入,不要轻信。)

再往后,高保真音响/耳机可以支持20HZ-20000HZ范围内音频的还原。于是台风呼啸的压迫感、炮火轰鸣的震撼感,全都围绕在你身边;精良制作的小提琴和大路货之间音色的不同,也终于有机会让你窥见了。

但,如前所述,想把耳机做好听并不容易。尤其过去玄学时代,就连很多厂商都没频谱仪,他们哪知道什么好听?无非雇一些江湖骗子罢了……

我就见过有人改装了自己的汽车音响,改的全无高音、低音糊成一片,歌手全都成了公鸭嗓,车主居然还自鸣得意的……

我还见过掏大价钱买有源音箱,那音箱居然阻抗不匹配,搞得声音蚊子哼一样有气无力的——他还给我炫耀;结果我随身带着给笔记本做外放的是hivi。一对巴掌大的小箱子听的他如醉如痴。

我见过某品牌的主板,板载声卡居然在DA转换后直接输出,连必要的电容都不装。我只好调整他的均衡器,把他的高音压到最低,低音提到最高,声音才没那么钻脑门。

偏偏正是这种人,才热衷于给人推销2000一条的电源线、十几万一根的音频线。玄学嘛,都不懂才「玄」的起来。这就是火电/水电段子的由来。

不过,反「玄学」的同时,可别反「声学」。后者可是地地道道的科学技术。

想把声音做好是很专业的事。专业的设计师,专业的工程师,专业的各种测试仪器……缺一不可。

声音的确是有好坏的。

一般来说,正规厂商,耳机价格百元左右,听音乐也就勉强合格了。

但想要更好听,那就只能继续加钱。

如果说耳机从几十到百元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话,再往上就是一毛钱一分货、一块钱一分货甚至十块钱一分货了。

换句话说,听音乐的入门门槛在百元左右,会挑的话5、60也能买到差不多可以听的;但哪怕八万的耳机也做不到百分之百还原。

千元的耳机,大概也就是听起来没有明显的问题而已。差不多得到万元左右,才能让哪怕最挑剔的玩家基本满意。所以有「万元以下听个响」的说法。

不过呢,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也就是欣赏欣赏音乐而已——我就曾经把自己练的听什么都能听出毛病;后来干脆强迫自己忘掉,这才能把精力集中在音乐欣赏上。亦因此,我并不推荐自己的朋友烧HiFi。

总之,如果的确听得出差异,1000块买个耳机并不算奢侈,更谈不上炫耀。音乐入门者的基本需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