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数码

如何看待海信全球单月销量超越三星,成为世界第一?

2023-02-27数码

这个问题,又是「说来话长」系列。

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我的观点的话,就是:这事儿不要着急马上下定论,且看呢。

海信的潜力还是挺大的,大到甚至我可以说未来的销量,海信拿第一的趋势很稳,不信2025这时候回来翻我这篇文章,看看这个flag是否立住了。

好,不扯闲篇,直接说正经的。

回顾:海信的单月第一和世界第二

先来回顾一下这个新闻吧。

信息的由来,是2月2日,奥维睿沃发布的2022年12月全球电视品牌出货月度数据报告。报告中指出:海信系电视产品单月出货量达232.6万台,已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电视品牌第一。这就是海信的「单月第一」事件。

而「世界第二」,则是指的2022年海信系电视全球总出货量为2441.9万台,市场占有率达12.06%,仅次于三星(出货量为3950万台),居世界第二。

这里,我们得注意到一点,那就是海信的「单月第一」,是中国彩电品牌首次登顶全球销量排行榜。而「世界第二」的年销量,更是 64年来,中国自从首台自主品牌电视诞生之后,电视企业首次实现年度出货量全球第二 。但是,这个出色表现是在2022年(划重点),刚从这一年过来的我们,谁都心知肚明2022全世界的经济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反正不管是电器还是别的,重工业还是轻工业,大家的财报都不太好看。

所以,在这么一个经济状态不太好的年份,海信拿到了仅次于三星的出货量,我觉得已经相当可以了。

虽然其中肯定有卡塔尔世界杯的加持,但是别忘了,海信的起点也是非常「草根」的,基本可以算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

细数:海信电视的发展史

我说海信是草根起家,那其实还算是抬举了。实际上海信一开始都不是生产电视机的。1969年,「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它就是如今海信集团的前身,主打产品是半导体收音机。十年之后的1979年,青岛无线电二厂升级成为「青岛电视机总厂」,当年下线的第一款产品是12英寸晶体管黑白电视机,也就是青岛牌31HD-1电视机。

而海信集团的成立,那就是又过了十几年之后的事儿了,1994年,这个研制生产电子管式电视机、晶体管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并引进日本彩电技术,不断壮大生产规模的企业,转型成为海信集团。

其实说到海信集团,我最佩服的事有两件,第一是2004年海信带头研究自主液晶屏技术,让日韩液晶屏的垄断成为历史;第二就是海信的「信芯」,让年产7000万台彩电的中国电视行业从此有了「中国芯」。

所以,对于海信的技术力量,我一直是有信心的。包括海信研发激光电视用了整整7年,但是最终还是把激光电视做到了产业化,,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达到1969件,授权专利合计958件(截至2022年11月),领跑行业。

因此,这样的海信,让三星高度警惕,也是很正常的。自打卡塔尔赛场上那句「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广告语打出来之后,三星中国高层直接就回应表示海信是三星的「重要竞争对手」了。

毕竟,海信的成长历程,对三星来说,并不陌生。

当年三星是怎么用OLED、量子点等前沿技术一点一点撬动索尼的压制的,如今海信就是怎么用ULED、激光显示撬动三星的压制的;而三星是怎么从中低端到高端布局产品的,如今的海信在产品上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其芯片不仅全线加持自家全尺寸电视产品,更「遍地开花」多元化延伸到 商用显示芯片、平板显示芯片、Micro LED显示芯片以及车载显示芯片领域 ,形成了海信大显示产品矩阵。

所以,海信并不只有电视方面强,它是整体实力都很强,甚至于可以说是单项技术拉出来就能支撑一个产业的程度。

自研:从中国到世界的「底气」来源

其实在三星跟索尼「打架」的那个时候,海信跟三星基本就是好基友结盟的关系。

毕竟那时候三星是海信重要的屏幕供应商,而屏幕对于电视来说,意味着什么相当明显。

然后,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状况了。

海信从芯片、核心器件、软件、显示技术、云平台和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全面开展自研,尤其是屏幕、背光、芯片及云服务方面,海信从一开始的死磕ULED和激光显示,逐渐从屏幕开始去三星化,到现在的围绕光学系统、图像处理技术和显示技术进行融合创新,攻关了127个技术难题,推出全新一代显示技术ULED X,在7个核心技术方向取得重大突破,直接可以跟三星正面battle。

这里我稍微科普一下海信的 ULED X 有多强:它是在ULED高对比度、高色域、高分辨率、高动态范围的「四高」基础上,再增加了高环境光对比度、高稳定动态范围、高沉浸低反射大视场角这「三高」,基本上就是让电视画质无限接近真实场景,在看电视的时候沉浸感更好,更能get到画面的丰富细节。

引用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对海信ULED X显示技术的称赞就是:「 超越了OLED的画质效果,将液晶电视画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

当然,海信的技术实力,不仅仅是一个ULED X, 海信2022年正式发布的第五代画质芯片——8K AI画质芯片 ,不仅仅是国内首颗自主设计的画质芯片,更是真正实现量产,已经完成商业闭环,能够批量应用的芯片,它被广泛运用到海信电视、专业显示器、医疗显示产业中,是能够持续提升电视产品竞争力的一款芯片。

这里我要说一下,海信为什么要坚持自研。

但凡是懂一点经济学的,肯定知道「交换」才会带来更大的价值,全线自研从经济学上来说并不划算,总体的经济成本肯定是更高的。但是这也仅仅是「从理论上来说」。我们结合实际的话,其实 电视这个市场并不透明,而且还存在许多的关键技术壁垒

一个电视机厂家,从面板厂买玻璃,从模组厂买背光,从芯片厂买芯片,然后自己来组装,那么就意味着这当中任何一家供应商都可以卡你的脖子,只要你的产品有冒头的趋势,那么别人可以从关键部件入手,直接把你打下去,你是一点脾气都没有的。

所以, 要抓住产品的自主权,就必须要全产业链垂直整合

从芯片、面板、背光,到显示技术、应用、云服务和软件技术,海信全部可以自己来,这个策略看似笨拙且推进缓慢,但是在跑通了关键技术之后,就成为了海信突飞猛进的主要动力。

芯片,自己的;液晶屏模组,自己的;光学系统,自己的,背后还有一系列软件服务在提供支持,这个时候再回顾「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成本优势与技术壁垒就全部有了。

于是,自主品牌就到了突围的时刻。

海信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不是放狠话,而是陈述一个事实。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海信发展之路上的一个时间节点,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电视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完成了全产业链自研,垂直整合之后,海信已经掌握了电视行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很容易想通,无论是华为、大疆、比亚迪……哪一个不是靠技术在突围?否则我们只能被国外的芯片、光刻机或者是发动机卡脖子,以高昂的代价去购买落后的商品。但是自主品牌一旦掌握了技术,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该行业商品的全线降价和全面升级。

产品:未来的趋势逐渐清晰

对于海信的产品,我首先比较看好的,就是在前面我提及过的激光电视。

我甚至觉得,激光电视之于传统电视,基本可以类比于新能源汽车之于燃油车,或者是智能手机之于功能机。它是对彩电行业游戏规则的重新定义,也是自主品牌在显示行业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在激光电视领域,海信专利数量是全球领先的,它是唯一在激光显示技术领域荣获中国质量技术一等奖的企业,也是唯一实现全色激光电视全尺寸覆盖的品牌。在全球100多家企业纷纷进军激光电视行业的现状下,海信已经把先机牢牢拿捏住了,作为全球激光电视行业的领跑者, 海信是激光显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激光电视行业标准的牵头制定单位 ,持续引领全球产业向更高端品质快速迭代升级,做到了专利第一、市场第一、标准第一。

当然,除了激光电视之外,海信的ULED X 参考级影像新品110 UX,采用行业最高5000+分区控光,搭载中国首颗全自研8K AI画质芯片,斩获CES 2023创新奖;海信电视U8H则将调光精度从12bits提升至16bits,实现4096×16级智能控光,精准感知用户所在观看环境的变化,确保任何环境下都有好画质,被称为行业参考级影像的代表作;而在高刷新率方面,海信继2020年5月正式发布了支持4K 120Hz的首款游戏电视E75之后,在中高端产品中普及高刷新率技术,120Hz、144Hz、240Hz产品均有布局,覆盖55、65、75、85英寸四个尺寸段,基本已经成为「游戏电视」「高刷电视」的代名词。

总结:自主品牌崛起,得益的首先是消费者

说了这么多,最后来总结一下吧,对海信单月超越三星怎么看?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看,三大好处是必然的——

首先,降低成本,提升电视产品性价比,以后买电视更便宜;

其次,体验更好,价格壁垒一旦打破,将来用户体验会更好;

最后,突破溢价,自主品牌掌握话语权后,加注在高端产品上的溢价,就逐渐会被打破。

所以总结下来,对消费者而言,实际利益是必然会获取的,这可比喊口号或者是打鸡血要实在多了,也是更能体现出这一策略布局的优势的。

不过,我觉得依然需要时间,因为现在的竞争格局还不算特别明朗,基本上2025年吧,经过未来两年的产品积累,海信应该可以反超三星,成为世界第一,我们不妨可以来期待一下,看我的预测准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