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建筑设计从平面→立面→成品思考方式是正确的设计思维吗?

2014-10-20科学

——————————————14/12/23更新———————————————————————

受到某匿名用户的谬赞,觉得很惭愧。关于他所提到的形式功能之争,想在这里做一些补充。毕竟这是设计方法相关的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值得多多思考。

自现代建筑兴起以来,重功能而轻形式便成为学术界的主流,可以说我们至今仍然在柯布西耶「 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的理论阴影之下。在那个时代,以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三大支柱的经典物理大厦已经建成,而且基础牢固,宏伟壮观!宇宙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因为在完美的物理学规则之下变成了这个样子!建筑,作为时代精神的载体自然应当体现科学的精神。所以形式是什么?那是表象啊,那是内在逻辑的结果啊!在功能面前,它不值一提!所以你能在那个时代的建筑中读出理科生般的自信与精准!(图为包豪斯校舍)

但是在19世纪末就已经飘在经典物理学上的两朵乌云最终击垮了整个经典物理学大厦,建筑在迷茫之中挣扎,于是在20世纪后半叶,形式强势归来。世界为什么要千篇一律?于是新地域主义出现了,王澍便是其中之一, 强烈的地区特色 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建筑为什么要是完整规则的?于是解构主义出现了, 混乱尖锐矛盾冲突 。功能,不再是唯一的因素,若是按功能来求解,理论上每一个项目都会有一个最佳答案。(图为盖里的古根海姆美术馆)

世界是如此的复杂不确定,那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不!统计学、概率论、黎曼几何等数学工具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 人类开始拥有和复杂宇宙进行博弈的基本能力 。于是在新的世纪,解构主义的混乱场中诞生又一个自信的建筑流派——新结构主义。 源于极端复杂的逻辑也可以得到至臻完美的形式,功能重新站在了形式的头上。 事实上,大刘在【三体】中对于未来艺术的设想,以及对于「水滴」外观的描述,我认为就体现了新结构主义的思想。(图为扎哈设计的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私货较多,谨慎阅读。图片如果有侵权请告知。

————————————————原答案——————————————————————

先说结论,这个方法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要想做的更好还有很多路可以走。

优点是快速高效,缺点是空间二维化,思维扁平化,也就是说仅仅是水平空间的求解。

通常的做法是平面和剖面之间反复的映射推导和修改,二维化的空间会像一张纸一样在这个过程中被揉成三维化的空间。三维化的空间,指的是竖向空间系统介入到原有的水平空间系统之中。

这个过程中立面是很少被考虑的,因为空间体验远比建筑造型重要,而且这个过程得到的建筑立面通常不会太差。而一开始就从造型出发,一开始就画立面的设计,由于缺乏内在线索,立面反而会显得松散没有气场。

我们这学期在学习多系统的设计方法,就是让结构系统、流线系统、表皮系统等之间不断发生关系,不断优化结果,在反馈和负反馈的进程中求解建筑。是一种多层次的设计手法。

所以说,如果以更高的标准来看,平面导立面的设计手法还是过于简单和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