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兴奋剂有哪些种类?一般在运动中起哪些作用?

2022-11-25科学

需要说明一下,现代体育竞技场上被禁止使用的「兴奋剂」,名字其实并不精准,因为不是所有的「兴奋剂」都具有刺激兴奋作用,例如为了减轻体重和逃避检测的利尿剂,以及镇定情绪和增加稳定性的β-阻断剂。

近代国际运动会上的兴奋剂滥用是从20世纪初开始,大多数是现在法律上的毒品,例如可卡因、咖啡因、麻黄素(后来增加了苯丙胺及衍生物),以及尼可刹米、士的宁等药物。它们可以刺激和兴奋运动员的中枢神经和肌肉,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耐力和爆发力,让身体疲劳感延后。

后来,这些物质和药物被世界反兴奋组织归类为 刺激剂 [1] ,是最早使用,也是最早禁用的一批兴奋剂,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兴奋剂,当时主要用于游泳、长跑(马拉松)、自行车等需要长久耐力和爆发力的运动员。

刺激剂
品种:包括苯丙胺、咖啡因、麻黄碱、尼可刹米、士的宁等。
作弊用途:这类药物能够增加运动员的机敏性,暂时减轻疲劳感并增加攻击性。
副作用:这类药物易产生依赖,还可以推迟疲劳界限,在不为自己觉察的状态下,进入过度疲劳,引起一些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当时的大型运动会并没有禁止使用兴奋剂的概念,所以各国运动员用刺激剂提高成绩是一种普遍的做法。但长期滥用兴奋剂带来的后果,就是运动员的精神和身体开始出现问题,例如头痛、心慌、焦虑、失眠、耳鸣、颤抖,严重的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20世纪5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体育项目进入了国际运动会,例如讲究体质的举重、摔跤、铅球等,于是一种能让人肌肉发达和力量增强,缩短体力恢复时间的合成类固醇类药物就问世了。到后来,连一些田径、游泳、自行车、足球等耐力型项目的运动员开始了使用。

世界反兴奋组织把合成类固醇及衍生物归类为 蛋白同化制剂 。这类兴奋剂的滥用给当时的运动员造成了很大的副作用,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破裂,以及引起肝癌、肾癌、胰腺癌疾病。

蛋白同化制剂
品种:合成代谢类固醇、β2激动剂,包括大力补、诺龙、康力龙等。
作弊用途:能够明显促进肌肉的生长,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副作用:这类药物会对心血管系统、肝脏、生殖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发生,而且是一类致癌物质。

值得一说的是,合成类固醇及衍生物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兴奋剂,也是药检中的重要对象。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统计,在运动员违规使用兴奋规事件中,近半数选择的是合成类固醇类兴奋剂。

原东德铅球女运动员海蒂-格里克前后对比

更丧心病狂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当时有一些国家为了获取更多奖牌,将雄性激素类固醇应用在女性运动员身上,导致她们长出了喉结和络腮胡,声音变粗、脱发等男性化症状,即使停药也不可逆转。

刺激剂和蛋白同化制剂虽然能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但对于有些不需要剧烈运动的比赛项目运动员没有什么作用,例如射击、射箭、跳台飞跃滑雪、摩托车等运动员,他们需要的是让整个身心都能到达极其稳定的状态。

因此,一些用于降低血压、减轻心率的药物就成这些项目运动员的「作弊神器」,在比赛前,他们通过服用此类药物,缓解紧张情绪,增加四肢的稳定性。后来,世界反兴奋组织把此类药物及类似物质归类为 β-阻断剂。

β-阻断剂
品种:亦称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代表药物有心得安等。
作弊用途: 这种药物通常用来降低血压、减轻心率和镇定情绪,因此一般被射击选手用来增加神经和扣动扳机手指的稳定性。
副作用: β-阻断剂的副作用包括可导致心功能抑制和继发性的心力衰竭,哮喘病人的突发性支气管痉挛以及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郁症甚至男性性功能障碍。

运动员在训练时受伤是很常见的事,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不可接受的事。于是上世纪一些受伤运动员为了能够正常参加体育竞技,不顾成瘾的风险,大量服用括吗啡、可待因、杜冷丁等 阿片类麻醉止痛剂

众所周知,阿片类止痛药滥用起来跟毒品没有什么区别,当时不少运动员为了一点成绩,大量滥用起来,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人不像人,鬼不鬼的瘾君子,所以世界反兴奋组织也把此类药物纳入了明令禁止的名单。

麻醉止痛剂
品种:包括吗啡、可待因、杜冷丁等药物。
作弊用途:能够产生欣快感或心理刺激,使服用者超越正常的疼痛忍受界限而尽力表现自己。
副作用:长期使用这类药物会导致成瘾,即使停止服用也会有诸如流泪、流涕、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

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以上四大类兴奋剂检测方法的出现和完善,一种新的「作弊」方法问世— 血液兴奋剂 ,通过血液回输技术增加运动员体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使其获得更高的携氧能力,达到增强体能的目的 [2]

血液兴奋剂
作弊用途:采用输血的手段诱发红细胞增多以提高运动能力的一种手段。
副作用:这种兴奋剂的副作用是加重心血管的血液循环,引起代谢性休克。若输别人的血,会出现过敏反应,引起急性溶血并伴随肾功能损害;另外,还有感染肝炎、艾滋病等血液传染病的危险。

到了20世纪末期,又一种兴奋剂出现了,它就是 内源性肽类激素 ,主要代表有:人体生长激素、胰岛素、促性腺激素、红细胞生成素。「作弊」的原理跟血液兴奋剂类似,服用后可以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浓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让运动员体力更加「充沛」。

内源性肽类激素
品种:包括人体生长激素、胰岛素、促性腺激素等,最常见的是EPO,即促进红细胞生成。
作弊用途: 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使血液中红细胞的浓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副作用:由注射EPO引起的红细胞增加到一定水平时,血液流动的速度会明显减慢,并且对凝血机制带来危害。

与此同时,为了逃避兴奋剂检测,运动员们也想尽了办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使用 利尿剂 ,主要作用增加排尿量,快排出体内兴奋剂代谢产物。尽管利尿剂对运动员比赛成绩没有直接帮助,但属于一种「作弊」的方法,因此后来也被归为兴奋剂的一种。

利尿剂
品种:包括呋塞米以及氢氯噻嗪。
作弊用途:体育运动中常被用于迅速减轻体重和逃避兴奋剂检查。
副作用:代谢紊乱、糖代谢改变等。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和生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部分人类基因组得到破译,使得针对一些罕见疾病的基因疗法成为可能,但同时也有可能改变人的体能。尽管这些可能目前还只是理论,但已经有了新一代基因兴奋剂 [3] 的概念。

2004年3月,世界反兴奋组织在更新的禁药名单里增加了基因兴奋剂,并给出了明确定义:「非治疗目的而使用能提高运动能力的基因、遗传构件和( 或) 细胞」。

参考

  1. ^ 杨则宜. 体育中兴奋剂使用和反兴奋剂的历史、现状及未来[J]. 自 然杂志,1997,19( 5) : 261 - 265.
  2. ^ 汪军,胡杨.血液兴奋剂的使用及检测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年12月第33卷第12期.
  3. ^ 詹姆士·布朗著,孙宏达译,孙国平校.基因兴奋剂:WADA 该如何应对未来体育中的「作弊行为」?2095-7076(2019)03-00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