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灭绝」鱼类重现三峡水库,一家5口群游长江,是一个什么信号?

2024-06-24科学

长江鲟,也称达氏鲟,是长江流域的珍稀旗舰鱼类之一,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由于捕捞以及水利工程等因素,长江鲟的群体数量急剧萎缩,在2022年7月被宣布「野外灭绝」。

何为「野外灭绝」?意思就是这种鱼的野外群体数量,已经无法保证其正常的种族繁衍。换句话来说,如果不加以干预,它们下一步即将走向真正的灭绝。

不过,这种形势好像已经出现反转,长江鲟的命运似乎要被改写!

近日,长江三峡库区云阳段发现了「水中大熊猫」长江鲟,这是近年来的首次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据悉,6月16日,西南大学科研人员在三峡库区长江一级支流汤溪河云阳段,监测到5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相关报道指出,这5尾长江鲟体长不等,在480至920毫米之间,体重在1990至 4350克,从幼体到成鱼都有,可以说是「一家5口」。

多年不见的长江鲟,突然以「一家5口」的形式群游长江,这到底是一个什么信号?

目前,已经处于「野外灭绝」状态的长江鲟已有多年未发现自然产卵,完全依靠人工繁殖续命,自2007年起,相关部门连续开展增殖放流,野外可见程度明显提高,部分区域种群数量出现明显增长。

此次在三峡库区发现的5尾长江鲟,是近年来的「首次」出现,而且一次发现5条,这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偌大的三峡库区,科研人员一次捕捞到5条珍稀鱼种,可以证明这种鱼的种群密度已经相当可观。

为了保护这种「水中大熊猫」,农业农村部陆续发布了【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 (2018—2035)】,该计划重点强调了长江鲟的自然繁殖和野外种群的重建。换句话说,就是要让长江鲟摆脱依靠人为增殖放流来续命的状态,让它们能够自由产卵,自我繁衍后代。

目前,这一计划似乎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之前,长江鲟面临的主要威胁为栖息地退化、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比如,长江鲟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的退化,包括水污染、水利工程、河道改道等。另外,长江鲟的肉、鱼卵一度被视为高档食材,导致过度捕捞。

在长江十年禁渔之后,过度捕捞的问题得到解决,但长江鲟栖息地萎缩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它们不再「自然产卵」。这一问题同样也困扰着长江的另一个旗舰鱼类——中华鲟。

图:长江鲟鱼苗

好消息是,长江鲟的产卵问题已经得到慢慢解决。2024年3月26日,在四川宜宾市江安县开展的「长江鲟野化繁殖实验」中,此前被宣布「野外灭绝」的长江鲟,时隔23年后在天然水域首次实现自然产卵,并在同一环境下,成功孵化出首批长江鲟幼苗,跨出了长江鲟恢复野外种群极为关键的一步。

此次三峡库区出现长江鲟「一家5口」群游的画面,也预示着这种旗舰鱼类的命运已经调转方向。同样,期待中华鲟的命运,也能像长江鲟这样,自由地在长江中繁育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