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你所在的实验室的组会是怎么开的?

2013-12-07科学

我本科在 一个偏工程的组 ,大三大四在哈佛做科研实习的时候待过两个组, 一个偏实验 一个偏理论计算 ,现在因为某些原因暂时在西湖大学做RA(科研助理), 所在的组是做凝聚态物理理论的(主要是推公式,计算比较少) 。总体而言,我可以说是 待过各种类型 的课题组,所以对不同类型的课题组的组会形式也算有一些了解,希望能在这个回答里稍微概括总结一下。

本科期间所在的那个偏工程的组, 理论和实验都做 ,而且因为 工程学科 的缘故,组里 做什么方向的都有 (物理、高分子、机械、力学、化学等等),所以组会一般来说是 一周一次 ,每次组会上 大家各自准备一个大约二十分钟的ppt汇报 ,讲一讲自己最近的进展,同时也可以讲一讲遇到的问题,向组里不同背景的同学寻求一些相关领域的帮助。我个人感觉,对于 偏工程性学科的科研 ,因为其需要 在一个工程中大家各司其职 (理论,计算,实验,测试等等都要有人做),互相帮助,所以组会一周一次,在每次组会上大家都说一说自己的工作,是一个比较好的节奏,能够比较迅速地 促进合作 ,推动课题的进展。

后来 去了哈佛做访学 ,曾经在两个组待过,先说说 第一个偏实验的组 吧。这个组因为大家都是 做实验 为主,所以 科研项目的周期会相对比较长 ,因此组会的形式也和之前的组有所不同。我们的组会是 一周一次 ,但是每次就大概 一个或者两个人讲,各自做四十五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报告 ,汇报自己近一段时间的进展,组里的学生一般有十多人,所以 每个人大概一个多月左右会需要汇报一次 ,这也很符合做实验的周期,一般一个多月总会有些新的实验结果可以汇报了。同时,我们 每两周还会和导师有单独的小的meeting ,讨论课题的进展,大组会和小meeting轮流进行,可以保证课题一直在推进。

在哈佛待的 另一个组是偏理论计算的 ,众所周知做相关方向, 出结果比较快 ,写好了代码很快就能跑出一堆结果,所以我们的 组会也比较频繁 ,一般来说 一周会有一次甚至两次,每次组会都会有若干人进行报告 ,讲自己的成果。同时, 每周每个人也会和老板有小的meeting,而且一旦算出了什么结果就可以立即和老板约meeting ,这种高频率的组会和小会,能够很及时地跟进课题进度,促使大家迅速做出成果发文章。

后来我 在西湖大学这边做理论物理,组里主要做的就是推公式 ,电脑一般也就码码代码求解一下。做凝聚态理论, 课题的周期会比较长 ,因为需要积累 很多基础的知识 (量子场论,凝聚态场论,固体理论等等),同时也要读很多的paper,读paper的时候还要顺着别人的公式推一遍去理解别人的工作,因此我们的课题组的组会也会照顾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般 每周有两次会 ,一次是 周一的组会,由一个同学来讲自己的工作 ,一般我们不做ppt, 直接就是手推公式 ,我们的办公室的墙就是白板(如下图),所以直接在墙上推公式边推边讲就非常棒。

我们在墙上推公式开组会

另外我们除了周一的组会,周五下午还有一个 journal club ,即 每周两个人来分享自己近期读的文章 ,讲一讲这些文章的大意,及他们有意思的地方。我觉得这个journal club非常好,这 有助于让同学们迅速地扩展自己的视野 ,了解凝聚态物理理论前沿的各个方向,我也是在journal club上才了解到,物理系统里的 拓扑概念已经渗透到了凝聚态的各个领域 ,拓扑量子计算,拓扑近藤效应(Kondo Effect),拓扑引力波等等,真的帮助非常大。另外我们 每周还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去和导师单独讨论自己的课题 ,我最近在学量子场论和多体理论,很多时候我会利用这个时间去问导师一些问题,导师也会很热心地带我推公式给我解答,这让我进步很快。

总体而言,我觉得 偏工程的组 ,组会应该每个人都讲,且频率可以适当高一些,这样有助于大家相互交流,确认分工与合作,一同推进课题进度; 偏实验的组 ,应该考虑到做实验的周期一般较长,所以每个人可以隔较长时间讲一次,确保每次汇报都能比较完整; 做计算的组 ,因为课题推进速度一般都比较快,所以组会可以频繁一些,同时也可以和导师多约meeting,这样能快速跟进课题进度; 做纯理论的组 ,因为推公式本身周期也比较长,所以每个人讲组会的频率也应该低一点,但是可以多做类似于journal club的分享,这样有助于大家互相交流,了解前沿理论,激发新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