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的关注,原答案只回答了题主给定条件下的自救问题,对海洋救生介绍不多。
这次又补充了一些船难事故和海上救生知识,附在后面。
多图预警!
太长写不完。先把补充的目录放在这里,每天写目录中的一部分。
一、船难落水:1、补充重大船难,2、如何弃船跳海(1)穿救生衣(2)自制简易救生衣,3、船用救生设备简介
二、落海后的漂浮:1、有救生衣,2、无救生衣,3、游泳有用吗
三、海水浴场的安全问题:1、海滩戏水,2、海中游泳,3、不要盲目救人
四、问题探讨
1、为什么落海后不作不必要的游泳(横渡海峡)
2、人在冷水里死得这么快?(游泳能否取暖,冬泳)
声明:
非航海专业,没有四小证五小证,答案仅供参考。
转载须经本人同意。
====12月27日原答案
题主的提问恐怕没有意识到在海中落水的严重性,透露着乐观的情绪。
我们假设一个人在今天落水:今天我国黄海、东海北部的水温在4~10℃左右,根据海洋救生知识,在这个温度下的理论存活时间为
3小时
。即使按照这个
理论存活时间
(不考虑风浪)的最乐观估计,寒冷将在短时间内导致他死亡。这个时间会顾得上吃喝、游泳吗?根本来不及考虑题目中1、2、3、4的情况。
事实上,题主的问题勾起了我非常难过的回忆。一年多前的2013年11月,厦门大学的一位
海洋学教授
郭丰老师在出海考察期间落水牺牲(落水5人,死亡2人)。我以郭丰老师溺水的事件来说明海中落水后人的生命有多脆弱。
事故的情况如下。
人员:
1、郭丰副教授从本科开始就在厦大海洋系学习工作直至副教授,
海洋知识远多于普通人,非常熟悉
失事海域
。年富力强(
45岁
)。作为海洋研究者
水性至少不会太差
。落水时没有救生衣(惨痛的教训),但
手里有单独浮具
;
2、另外四名落水者是船老大39岁、研究生23岁、船员35岁、帮工63岁(遇难),公用浮具;
3、落水前船长打电话求救,指出了大致的落水海域。
海域:
福建漳浦六鳌虎头山
近岸
外海(离岸边不超过2公里)。落水时间中午12点(
光线好
),
水温21
℃(理论存活时间大于12小时)。
风浪较大。
救援:
1、船只搜寻
30分钟,1艘搜救船(船老大电话通知的那艘)赶到,搜索30分钟没有发现;
90分钟,十几艘搜救船分片搜索,搜索到浮具(浮具比人醒目),发现除了郭丰教授以外的4人,1人已经死亡;
捞起四人后,发现郭丰的浮具,人已失踪(后来推算,在此时已经遇难);
在遗体发现前的七天内,有几十艘的船只在海面上不间断搜救寻找。
2、沿岸搜寻、无人机、潜水员
第二天(20日)中午,开始沿
岸边搜寻
(蓝天救援队、发动村民等);
第五天,出动省测绘局的
无人机
搜寻(应该还有海洋国重室的另一艘无人机);
据我回忆,应当出动了
潜水员
。
3、理论预报
海洋、环境学院和国重室提供了海域的海流资料,几位做海洋模型的老师手上有现成的区域模型,迅速推算了随海流漂移的范围,用以指导搜索。
出于感情的原因,他们给出的漂移线路预报是建立在郭丰老师落水后依然存活,正在进行自救的基础上的。后期结合发现遗体的地点分析表明,郭老师是在落水短时间后死亡。
结论:
海水使体温下降(20度的水很凉了),降低人的体力和思维能力。风浪造成的起伏消增加水者的体力消耗,造成其呛水,增加了搜救者发现落水目标的难度(人露出水面部分被浪挡住)。孤独会蚕食求生意志和信念。我实在不敢想象人一个在落水后的痛苦、恐惧和煎熬。
此次事故的落水条件不算差,远好于问题中给出的条件,搜救力量如此及时和强大,但仍然有2人死亡。郭丰教授在有体力、有浮具、有经验、温度海况良好的情况下,尚且难以独自坚持90分钟,我们可以据此评估自己落水的后果。
希望这起悲剧能向各位说明落海后获救的不易。
郭老师走好。
厦大教授出海环评遇险失踪 船上1死1重伤厦大副教授郭丰失踪5天 无人机出动只找到研究生的包
失踪的厦大副教授郭丰遗体 在漳海边找到被运回厦门
后面摘录了海上救生小常识,结合事故来看,字字珠玑。
附录:人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生存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