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怎么看待有些大学生放假非高铁、飞机不坐?

2022-02-17科学

其实除了骂「没事儿瞎吃苦」,我觉得思维差距主要集中在对时间的感受上。

而这时间的感受,其实和现在社会财富创造模式有关。

就说我家上一代人,他们眼中时间不值钱,或者说非工作时间不值钱。

这和他们往往都是在单位上班有关,单位上班,说实话,闲得很,导致下班以后往往精力充沛。

于是,这些精力就可以放在省钱上,比如选坐公交不选打车,选自己做饭不选外卖。

这些时间,反正就放在那里,你节约了,也不能让工资就涨起来,浪费了,也不会让收入就少一节。

本质上,这是一个理性抉择带来的思维惯性,在收入不会短期大幅度提升,甚至只取决于工龄的情况下,平日里面降低生活支出,就可以对家庭的财政状况起到明显的正面效应。

在这样惯性的支配下,不论是家里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父母,还是父母试图教育的孩子,都会带有「以时间换少花钱」的逻辑。

当然,这套存在的基础,现在全变了。

首先就是生活的节奏快起来了,题主说的硬卧和硬座,说实话,年轻人身体完全抗的下来,硬卧躺着甚至要比坐飞机还舒服,睡一觉就行。

但是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不是创造财富的,但是在年轻人看来绝对是值得的。

其次就是个扎心的话题,大学生如今也开始赚钱了,这种赚钱可能是直接的,比如做视频做直播,可能是非直接的,那就是把时间花在「自我提升」上为未来做准备。

这里自我提升为什么要打个引号,原因很简单,很多上一辈眼中的自我提升和现在大学生眼中的自我提升是不一样的。

上一辈可能觉得只有读书才是自我提升,这在他们那个年代是通过时间产生的真知,而现在大学生到底什么算未来能变现的自我提升,我也没办法准确定义。

总归就是这种对时间的认知转变,其实形成了一个大合力,修改了年轻人的认知。

当然,还有一个大家看破不说破的环节,那就是当年绿皮车是为数不多的选择,飞机和绿皮车的差价太大,不是普通家庭随便就能承担的。

而如今,大学寒暑放假往返也就每年四次,很多城市家庭完全负担得起机票。

这就是社会发展那么多年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了,分化,这问题下凡是骂的,可能都是当年上车了的群体,而站在题主这边的,可能都是当年错过了的群体。

这话题,就深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