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无法在体内合成,必须由外界摄入的一种微量元素,今年正好是硒被发现198周年。
●1817年瑞典化学家贝尔采利乌斯(Berzelius)在焙烧黄铁矿制硫酸时,发现在铅室的壁上和底部附着有红色的残泥。将残泥加热,即发现一股似腐烂萝卜的臭味,性质与碲相似,经过研究确认其中有一种新的元素,参照碲(原意为地球)的命名,他根据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之女神(Selene)」一词取名为Selenium。按照希腊神话里的说法,月之女神赛琳娜(Selene)身材修长、匀称,相貌美丽,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她与阿波罗一样喜欢森林、草原和海洋,是生命的保护神。Selenium的中文翻译就是「 硒 」,即月亮的意思。
●1915年Walker和Klein建议将硒用于癌症的化学治疗。
●1949年Clayton和Baumann首次报告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硒能防止二甲基氨基苯对大鼠的致结肠癌作用,为硒与癌症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1950年德国科学家施瓦茨在研究肝坏死病因时发现,除了含硫氨基酸(因素1)和维生素E(因素2)有保护肝脏的效果外,还有一种未被人们认识的「因素3」也对肝脏有保护作用,而且其保护效果比因素1和因素2更显着。
●1951年,施瓦茨开始提纯「因素3」,并终于在1957年5月17日发现「因素3」是硒。从而证明了硒是防止营养性肝坏死的一种保护因子。证实硒对肝脏有更强的保护作用,硒具有动物营养作用, 是人类认识硒的第一个里程碑 。
●1957年Mills和Randall首次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第一个被公认的含硒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用硒控制了危害中国人几十年的克山病。30年代,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疾病,发病者起初咳嗽、胸闷、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继而出现全身水肿、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等表现。由于在克山县发现,所以把此病命名为克山病。直到60年代,中国克山病防治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察,发现病区的水土和粮食中硒的含量明显偏低,病区人群的血硒和发硒水平亦明显偏低。通过对病人补硒,流行于缺硒地区的克山病得以控制。
●1969年~1971年,Shamberger等经过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实验、研究后指出,低硒地区及血硒低的人群中癌发病率高,消化道及乳腺癌尤为显着。
●直到 1971年Rotruck的研究证明了硒是GSH―Px的组成物质和维持酶活性的重要组成。GSH―Px中的硒占人体总硒量的三分之一。
●1973年德国Forsfrom和A.L.Tappel鉴别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中心是硒半胱氨酸。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硒是人和动物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并建议:人体每天补充200μg的硒,可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高发。这是 人类认识硒的第二个里程碑 。 人类认识硒的第三个里程碑,是中国对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硒可治疗和预防克山病,确证了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应该像每天必须摄取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一样,也必须每天摄取适量的硒。
●1974年,美国卫生管理局明文规定,为保证人能获得足够的硒,在可食用动物的饲料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硒。
●1989年,美国官方又两次扩大和提高了硒的添加范围和剂量。
●20世纪90年代,各国科学家发表的关于硒营养研究的科学论文超过了10万篇,有人把90年代称为「硒的年代」。 1980年证实克山病大骨节病与地方性缺硒有关。中国科学家接连对中国1094个县市(约占全国一半)的土壤样品的硒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中国是个缺硒的国家。达到国际公布的正常临界值0.1mg/kg的县只有1/3,即我国2/3地区属缺硒地区。其中含量≤0.02mg/kg的占29%,为严重缺硒地区。
●1982—1991年,中美两国科学工作者在我国河南省林县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和安慰剂作对照的人群干预试验,其中受试者为29584名成年人,结果为:每天服用200μg硒可显着降低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其中对胃癌患者最为明显。
●1983—1996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亚利桑那癌症中心」Clark教授对1312例癌症患者进行了长达13年大规模的补硒双盲干预试验,结果表明,每日补充200μg硒,癌症死亡率下降了50%,癌症总发病率下降了37%。其中前列腺癌发病率下降63%,结肠癌发病率下降58%,肺癌发病率下降46%。进一步观察还发现,所有的实验都同时提示,硒的基本作用是在于预防或阻断疾病。此项开拓性的研究被称为「硒防癌里程碑」研究,强烈地引起国际社会对硒的关注、研究和应用。
●1984~1990年在我国江苏省肝癌高发区进行了六年补硒干预试验,结果肝癌发病率显着下降。
●自从70年代以来,我国在「硒与克山病发病关系」上,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从而进入了微量元素研究领域的世界先进行列。因此曾于1984年5月和1996年8月,先后在北京召开第三届、第六届硒国际研讨会,并荣获「施瓦茨」奖章和证书。「中国在硒方面的研究处全世界最高水平」。
●1985年~1991年,中美两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食管癌、贲门癌最高发、其居民又存在营养素不足的河南省林县,进行了两项随机、双盲和以安慰剂作对照的人群干预试验。结果发现:补充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硒酵母可使总死亡率下降9%,总癌死亡率下降13%,其中尤以胃癌(死亡率降低20%)最为明显。
●1990年5月28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立健康研究院首次发现,硒具有与胰岛素相似的作用,可调节体内糖尿病的症状。
●1994年Taylor提出的病毒硒蛋白假说,该假说关键内容为:当硒缺乏时,体内病毒复制启动,病毒开始大量复制。反之则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1995年Beck等发现非致病的良性柯萨奇病毒在低硒小鼠体内发生基因突变成致病病毒,而在适硒小鼠体内无此变化。这是宿主硒营养状态对病原体遗传影响的第一次报告。
●1996年,继Clark的有关硒的开拓性试验之后,各国开始并正在进行两项大规模的人群试验,以验证硒可降低癌症这一理论。其中之一是PRECISE试验,目的是验证Clark 1312人试验的结果能否被重复,并对一般人群通过补充硒可以降低总的癌症发病率这一理论进行检验。它是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控制的癌症预防试验,总共有52500名受试者,分别来自美国、英国、丹麦、瑞典以及芬兰等5国。此试验也被称之为「硒将改变世界」的试验。另外一项是SELECT试验,超过32000人将参加本次试验,主要是验证硒和维生素E是否能够防止人前列腺癌的高发。
●1996年8月,在北京召开第六届硒国际研讨会,于树玉教授及其课题组以他们的「硒预防肝癌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被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协会评为1996年度「世界克劳斯施瓦兹」金奖。我国的医学专家于树玉等人历经16年在江苏启东县13万居民的肝癌高发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体内硒水平越高则肝病、肝癌的发病率越低。缺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并进行补硒预防肝癌实验证实,补硒可使肝炎发生率下降35%;使有肝癌家庭史者发病率下降50%。
●1999年Gladyshev等测出艾滋病毒感染的T细胞中硒蛋白含量减少,证明硒与艾滋病毒有关。
●2000年9月2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报道「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硒蛋氨酸能够激活抑癌基因P53。P53基因可以通过促使异常细胞凋亡或者阻碍癌细胞的复制而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
●2003年5月美国乔治亚大学Taylor博士在因特网上公布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在SARS冠状病毒体内有硒结合蛋白质的存在,并推测这种硒蛋白可能与这种病毒的致病能力有关。
●2003年6月4日【人民政协报】报道:国际硒领域知名专家陈君石撰文说「硒是惟一与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的营养素。」他认为:「缺硒可以导致病毒突变,而增强病毒致病力的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2004 年美国用超大剂量硒与依力替康联用,取得惊人效果。依力替康是最新的治疗肠癌化疗药物,它对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为20%~30%,对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为0%~10%。当与超大剂量硒联用后,敏感性肠癌和头颈部癌治愈率达到100%,不敏感性肠癌和头颈癌治愈率达到 40%~80%……
近二十年来,科学家们开展了硒对动物体影响的研究,逐渐认识到了微量硒对生命过程的重要性。在国外,科学家们在硒的研究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从最近的报道得知,体内有28种硒蛋白,已经克隆并测定哺乳动物9种硒蛋白的DNA序列,其它硒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将是今后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