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科学

搭乘流浪行星,逃离太阳系

2024-08-01科学

大约50亿年后,太阳将步入老年期,成为一颗红巨星,它会不断膨胀并向外扩张,直至吞噬并摧毁水星、金星、地球,可能还有火星。人类有办法逃过这一灾难吗?

「天然飞船」真不少

显然,在太阳的红巨星阶段,地球甚至整个太阳系都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想夺得一线生机,最好的办法是离开太阳系。可是,人类现有的宇宙交通工具实在是太小也太慢了:发射最早、旅途最远的探测器「旅行者一号」花费了45年时间,至今仍没能离开太阳系;在现阶段,我们的探测器需要飞上5年才能到达木星;而且它们都很小,没有载人功能。在逃命阶段,这些航天器实在是帮不上忙。那么,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宇宙中的「天然飞船」——流浪行星呢?科学家们最近开始思考人类搭乘流浪行星逃命的可能性。

流浪行星指的是那些受到外力影响,被迫离开自己的母星系,在宇宙中漂流的可怜星球。它们没有特定的目的地,也没有固定的前进路线,在旅途中,它们会不断受到外力影响,获得加速的动力或减速的阻力,让旅途持续下去。如果人类能搭乘上流浪行星,就不需要额外提供动力,只要「到站下车」就行。而且,目前已经发现的一些流浪行星的前进速度也比人类现有的航天器快得多,流浪行星确实是一款理想的星系旅行「通勤车」。

流浪行星还有一个适合作为「通勤车」的优势,那就是它们在宇宙中的数量可不少。2021年,来自法国的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420光年的天蝎座区域发现了至少70颗流浪行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单个流浪行星群。为了观测流浪行星,科研团队分析了地面和太空望远镜收集到的大约20年的数据,通过测量天空中数千万个光源的微小运动、颜色和亮度来识别相应区域中亮度最微弱的物体,即流浪行星。

在论文中,研究团队声称,这片行星群中流浪行星的数量在70到170颗之间。之所以无法得出准确数字,是因为通常情况下,流浪行星距离任何照亮它们的恒星都非常遥远,无法成像观测,而研究团队巧妙地利用了流浪行星的形成时机,即在流浪行星形成后的几百万年里,这些行星仍然足够热,可以发光,依据它们的亮光天文学家才得以发现它们。这提示我们,宇宙中流浪行星的数量很可能比我们原本预估的多得多。

流浪行星宜居吗?

虽然流浪行星数量这么多,想要搭乘也并不容易,因为如我们所知,流浪行星的前进速度很快,可能我们刚刚发现它,它就已经离开了我们的视线范围。因此,我们必须安装一些流浪行星探测器,在它们「到站」前发出预报。

智利的维拉·鲁宾天文台也许可以实现这一功能,目前它还在建造中,预计于2023年完工。这个天文台每隔几个晚上就会对整个可见的天空进行成像,并且会非常详细地进行拍摄。维拉·鲁宾天文台装有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数码相机,特别擅长检测瞬变,那些在几天中改变位置或亮度的东西在它眼中无所遁形,因此它很有可能发现任何闯入可见天空的「不速之客」,例如流浪行星。

发现了流浪行星,我们还必须想办法搭乘上去,这件事情目前还处于设想阶段。2019年,欧洲航天局发布了一项彗星探测计划,事先发射一个拦截器,它将前往距地球约150万千米的日地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并停留在那里等待观测目标出现。当发现目标(可能是彗星或流浪行星)时,拦截器加速飞到目标身边,并分离成3个模块,从不同视角观测目标天体。第一个彗星拦截器预计于2028年发射。美国宇航局也有一项类似的计划,科学家设想向木星发射宇宙飞船并让其在附近轨道等待「不速之客」接近,等到「不速之客」足够靠近时就飞到它附近收集样本并将其带回地球。如果这些计划被证明可行,探测器甚至更大型的航天器登陆到流浪行星之上就不再是幻想。

不过,不是每颗流浪行星都适合「搭乘」,为了拥有更舒适的乘坐体验,我们还要费些心思选择合适的流浪行星。我们知道,流浪行星是没有母星的,这就意味着它没有充足的光和热,同时也很可能没有液态水和大气层,而这些都是保障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寻找一颗很可能宜居的流浪行星。

木卫二欧罗巴被认为在其冰冻的冰壳下深藏着一个地下海洋,根据其与太阳的距离,这件事十分地不可思议。过去,科学家认为可能与其活跃的内核活动有关,现在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潮汐加热。潮汐加热是指卫星在绕着母星公转时,星体的不同位置会受到不同大小和方向的引力(也被称为潮汐力),潮汐力对天体造成了轻微的推拉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热量的产生,这些热量甚至能将岩石熔化。

潮汐力对液体的影响最大,地球上的潮起潮落现象就是受到月球运动的影响而出现的。而木星具有95颗卫星,它们彼此之间受到的潮汐力比地球大得多,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庞大的力量能将星球地下的冰层融化成液态。这种现象提示我们,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具有众多卫星或有一个巨大卫星的流浪行星(受到外力作用时,行星及其卫星可能会被一同抛出恒星系),这颗流浪行星也许非常适宜人类生存。

「驾驶飞船」不容易

登上流浪行星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驾驶」流浪行星,寻找到最终的落脚点。可是,「开船」这件事可能不太容易。

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创作者提到了一种驱动星球的方式:用离子推进器推动地球。离子推进器是现在航天领域中常常用到的一种推进器,通过向后喷射电离气体从而获得推进力。由于其喷射流非常小,只需要一点燃料就能持续工作很多年,所以它非常适合进行深空探测的飞行器使用。但是,正是因为喷射流小,离子推进器所能产生的推力非常小,现在人类造出来的推力最大的离子推进器当属美国宇航局的「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VASIMR),它产生的推力能达到10牛以上,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1牛,10牛的推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在【流浪地球】电影中,为了增加这种「驾驶」方式的可行性,创作者将一个离子推进器的推力设定为150亿吨,人们使用了10000台设备,总共能产生150万亿吨左右的推力,也就是约为1.5×10^18牛。50亿年后,人类的科技大大进步,也许真能造出这样大推力的推进器,但与太阳对地球的束缚力(3.5×10^22吨,约为3.5×10^26牛)相比,这么大的推力仍然显得微不足道。而如果我们要推动一颗流浪行星,所需要的推动力想来也不枉多让,雪上加霜的是,在逃往流浪行星的时候,我们还能带上这么多的推进器离开地球吗?

好在,还有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我们不需要驱动流浪行星,反正它本来就会无休无止地运动下去,我们只需要在它前往不可控的地方之前让它转个弯,或者在到达目的地时让它暂停一下,也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

让星球转向的方法近期有一个实例:2021年11月24日,美国宇航局发射了一个飞行器,经过约14个月的飞行,它将在2023年初与一颗被称为迪迪莫斯B的小行星相撞,科学家想看看,这次撞击对迪迪莫斯B会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撞击使迪迪莫斯B的前进速度、运行周期和运行轨迹发生了改变,就意味着人类掌握了让小行星转向的方法。通过这次撞击,人们还可以知道,撞击力度和撞击角度等参数的改变,会如何影响撞击结果,为未来可能实施的转向行动积累经验。

现阶段,在搭乘流浪星球这件事上,人类最有把握的事情还仅限于了解其「到站时间」,究竟能不能搭乘、能不能驾驶流浪行星,现在还无法得出结论,但无论如何,这很可能是一个逃离太阳系的好方案,也许50亿年后,流浪行星会成为一种流行的星际旅游的交通工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