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四羊方尊为何未列入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14-05-28旅行

要说尊,还得有字,没字吃大亏啊!

比如这个尊就因为这两个字,一下子变得珍贵了,国宝级别。

1963年6月,陕西宝鸡贾村镇农民陈堆因家里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两间房住,8月的一个夜里,下了一场大雨,一早,他看到后院坍塌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他就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刨出个铜器。铜器上「中国」两字直接让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宝!

可是,当时人们并不觉得这东西有多好,就那么随意扔在了一边。第二年,陈堆夫妇从宝鸡返回固原,临走时把铜器交给陈湖保管。1965年,陈湖把铜器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卖了30块钱,他就高高兴兴回家了。

这年年底,宝鸡市博物馆的一个工作人员佟太放来到了这家收购站。相熟的老员工就问他:又收着一件青铜器,你看不看?

说着就把这件青铜器从屋子角落里拎了出来。佟太放一看,这是一件古代的青铜尊啊,说不定还挺珍贵。他立刻向馆长汇报,馆长很重视,派保管部的主任去查看,主任赶来后一看,断定这是件珍贵文物,就以收购站当年的购入价30元,把尊带回了博物馆。

这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浑身以「饕餮纹」为主,经考古人员确认,是一尊西周早期的青铜酒器,所以就起了个名叫「饕餮纹青铜尊」。

这个尊怎么在小土坡就轻易被发现了呢?

原来,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有个特点,一般埋得都比较浅,而且经常成堆出现,也不是陪葬坑,也不是祭祀坑,专家猜测,这种埋藏很大可能是为了躲避祸乱。

再说这个尊,因为当时条件限制,收到博物馆后就那样锈迹斑斑放着,没有进行彻底清理。

到了 1975年,转折点来了。这青铜尊被国家文物局调到故宫参加出国展。当时,上海博物馆的馆长马承源也在展览现场,他是中国最著名的青铜器专家,对这件青铜器十分关注,仔细观察后,突然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尊的内侧底部有字!

对于文物来说,有字和无字差别太大了。有一个字,那身价蹭蹭蹭就上去了。如果没字,那么文物的背景只能靠猜测、推断,有了文字来传达信息,那就太准确,可以说是铁证了。

马承源马上安排人对青铜尊进行除锈处理。通过细致处理,这件尊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专家们发现:尊的内侧底部铸有 12行铭文,共122个字,除残损3个字外,其他字清晰可见。

这些字写的是什么呢?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庸于天,彻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临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这些话是周成王对一个叫「何」的人的训勉,还赐给他30朋,何因此就做了这尊,作为纪念,这尊因此被称为「何尊」。

不知你注意了没有?这段铭文中有特别重要的六个字:「余其宅兹中国」。最重要的是最后两个字:「中国」!

在器物上出现「中国」两字的,这是第一件,这是「中国」两个字的最早出处,专家的这个发现,使何尊具有了无可比拟的价值!

除了何尊,还有一件文物也因为有「中国」二字,而一跃成为国宝。

上世纪90年代,考察团在尼雅遗址的沙漠中发现了一对贵族夫妇的墓葬,考古人员结合各种线索及墓葬的丰厚程度,推测这对夫妻很可能是某一任精绝国王和王后。随葬品中,一块护胳膊的锦片上出现了八个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直接让锦护膊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还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中国」观念的形成,与西周分封制有关,印证了【诗经】中「民亦劳止,汽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之说。

「中国」一开始是一个地理概念——「中间之国」,到政治概念——「中央之国」,到清朝末年被广泛运用,一直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这是应记住的一件大事。

何尊可以说命运十分坎坷,在废品站险些化成铜,后来入藏博物馆,一度无人问津,而由于「中国」两个字的意外发现,一跃成为我们的国之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