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问答 > 旅行

五千年前的良渚人驯化家猪和象,左撇子竟创造了史前玉文化的顶峰

2022-06-30旅行

来「人间天堂」杭州旅行,除了经典的三西景观(西湖、西溪、西山)外,必看的人文名胜还有「八千年」跨湖桥独木舟,五千年良渚文明大玉琮。

其中良渚博物院,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像一把玉锥散落地面,更像开启史前文明的宝盒。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遗址,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地区,距今5300-4300年。于1936年被考古学家施昕更、夏鼐发现,是中国大型遗址保护的典范。它上承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下接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的绚丽篇章,占据了中国大半个河山。

早在五千年前,良渚这片「美丽洲」就出现了发达的稻作农业、复杂的社会分工、明显的阶层分化和统一的精神信仰。良渚文化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过程,良渚早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

解码良渚文明基因发现,良渚文化聚落分化明显,核心是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外围建有大型水利系统,是世界上同时拥有城墙和水利系统的规模最大的都邑遗址。

良渚古城有9座城门,8座为水门,古城墙垫石来自大雄山和大遮山。史前时期,以铺石构筑墙基, 仅此一例。

内城中心为莫角山、皇坟山宫殿区。南部为池中寺仓储区,储藏量达36万斤。西为反山王陵区和姜家山、桑树头贵族墓葬区,东为钟家港作坊区。

莫角山台地,是一处兼具祭祀活动与权力活动的城市中心功能区, 显现了以中为尊、以高为崇的建筑理念。

五千年前后的良渚遗址,气候温润、水网密布,物产丰饶。良渚先民选择在山间平原、水边高地生活,木骨泥墙的房屋建筑具有明显的等级区分,显示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能力。

良渚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犁耕稻作农业的地方,90%的左利手石镰,表明当时社会已从「耜耕农业」进入到较先进的「犁耕农业」。

良渚先民们在水乡泽国,种植水稻、养殖家畜,制陶、纺织、制骨、治石、髹漆、琢玉等手工业生产更加专门化、体系化,为良渚文明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他们以稻米、家猪为主食,以鱼、螺蛳、蛤蜊等为水鲜,以甜瓜、菱角、葫芦等作为果蔬,还捕猎鹿、虎等野生动物,饮食结构丰富多样。

衣物以麻织物为主,丝织品也有使用。木作技术已十分成熟,榫卯工艺应用广泛。

以琮、璧、钺为代表的玉器系统,达到了史前玉文化的顶峰,形成了玉礼制度。神人兽面纹,又称神徽,贯穿良渚文化始终,是良渚玉器图案的母题,也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神衹,标志着良渚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信仰。

玉琮,是良渚先民天地宇宙观的反映,是良渚社会通天地、敬鬼神的重要宗教法器。反山十二号墓出土的「琮王」,重达6.5千克。

玉钺王,嵌玉髹漆,上下端装配玉瑁和玉镦,是目前唯一雕琢有神人兽面纹和鸟纹的玉钺。「王」的象形字, 即钺的刃口向下。「父」的象形字,即手举钺。手握王的权杖,即权利。

良渚社会政教结合、巫王一体,国王是通天统地的神灵,是征战四方的英雄,是治国安民的王者。良渚国王用玉级别最高、组合最全、质地最精,拥有玉琮、玉钺、玉壁和权杖等玉礼器,集神权、军权与王权于一身。

良渚遗址的综合水利系统,具有防洪蓄水、灌溉运输、调节水系等功能,是中国最早的经过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也是世界城市建设史和规划史上的杰作。

良渚古城,有300多万平方米,是良渚文化最高等级的政治与经济中心,权力与信仰中心,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中华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其都城格局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是东亚地区早期城市规划的典范,显示出强大的集权性和组织性。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继西湖、大运河后,迎来了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为了守护好良渚文明,讲好良渚故事,每年的七月六日,被定为杭州良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