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娛樂圈第一名嘴,也被罵到退圈了

2024-08-15娛樂

最近,魚叔刷到一條訊息:

蔡康永宣布退休。

在近期一則台媒采訪中,記者追問蔡康永,是否會在節目20周年之際重新開機【康熙來了】。

他回復,既不會重新開機,也不會再主持節目。

「重看【康熙來了】畫面,我覺得自己現在無法主持這類節目,當年我和熙娣、來賓在節目上玩得自由自在, 但現在節目都要求內容正確,亂開玩笑的節目是無法生存,且要維持平衡,對我們兩人來說太累了 ......不想做,我已經做夠了」

一個月前,蔡康永在另一檔節目【毛雪汪】裏也提到。

目前專註寫小說,之後不再嘗試節目。

如此看來,退休之意確實不假。

在很多觀眾眼裏, 蔡康永的退休意味著一個百無禁忌的綜藝時代的走遠

但有趣的是,挽留聲並不多。

倒是不少人誇其「明智」,認清了如今的輿論形式早已不適合「開玩笑」。

甚至,如今再搜蔡康永相關資訊,竟然也已是「塌房」狀態。

這位兩岸「名嘴」,公認「最會說話的人」之一,不知何時罵聲一片。

到底何以至此,咱們一起來扒一扒——

在魚叔的印象裏,蔡康永確實以「說話」見長。

2014年,蔡康永加盟網綜【奇葩說】,事業從台灣轉戰內地。

節目號稱「內地第一個說話達人秀」,涉及許多爭議性的辯題。

催婚是愛還是變態

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你更不能接受哪個

份子錢該不該被消滅

你選擇大城市一張床還是小城市一間房

......

彼時網綜初起,各辯手發言直接開足火力百無禁忌。

與之相比,蔡康永畫風獨特。

每每娓娓道來,立足現實又另辟蹊徑。

大多溫柔,時而一刀,體面而嫻熟地把握著綜藝尺度與觀點表達間的平衡。

這種嫻熟的表達來源於視野的前衛。

早在2002年,蔡康永就已試水同型別觀點碰撞綜藝【兩代電力公司】。

節目請來長輩與學生兩代人,就各種辛辣話題展開討論。

從個人情感到社會話題,任挑一集放在如今都禁忌感十足。

觀點之外,蔡康永作為主持人、訪談者,一樣視角敏銳。

采訪時提問角度奇狹,問題總能直抵人心。

【真情指數】中,蔡康永采訪到成龍「淚灑現場十五分鐘」已成傳說。

舒淇做客【康熙來了】,緋聞熱點問題不斷。

蔡康永突然一句「舒淇你當演員當得快樂嗎」意外讓女神淚崩,拍攝中止。

去年,蔡康永采訪婚後的林誌玲也一度出圈。

林誌玲哭到不能自已,嗔怪蔡康永「你真的很會問」。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采訪「微觀辨水」的奇人王昱珩。

問題個個靈巧,不落俗套又不失溫度。

像是說到,天才的副作用讓王昱珩少年時期飽嘗校園暴力時。

蔡康永沒有選擇在創傷問題上縱深,而是問:

「所以如果讓你開一個學校,你會開的完全不一樣」

「如果我開一個學校,我想我一定努力的讓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

啟迪性的提問引領出建設性的回答,又帶著人文關懷。

基於以上種種,加之一本【蔡康永的說話之道】熱銷。

蔡康永很長一段時間裏除了「名嘴」,還是大眾印象中溫暖睿智的「心靈導師」,言論時常在各平台翻紅。

正如李誕所說,他有家世學識卻甘於藏鋒,待人如春風。

「沙發人格」

但十年過去,口碑竟然今非昔比。

此時回頭看, 蔡康永竟然一直在走「下坡路」。

【奇葩說】之外,其余作品水花不大。

【飯局的誘惑】【男子甜點俱樂部】【恕我直言】等常駐語言類綜藝裏。

熟悉的嘉賓面孔來回串場,話題探討降級到無聊。

與小S再合作的【真相吧!花花萬物】,被稱作內地版【康熙來了】。

眾人翹首以盼,結果第一季評分4.3,嚴重水土不服。

綜藝之外,蔡康永自導自編電影【吃吃的愛】。

爛到觀眾滿頭問號,創作者一度陷入「才華危機」。

作品的另一邊,個人口碑也在漸漸崩盤。

先是攪入大小S相關罵戰中,蔡康永因「站隊」問題被質疑。

前後時間段裏又清空了微博,外界聯想不斷。

與此同時,他以前在節目裏的態度、言論也被審判後進行立場批判。

家世背景被挖,成了作品姓名標示靠關系、家底積累靠吸血底層人的「傲慢公子哥」。

照這樣下去,62歲退休確實是明智之舉。

內娛發展十年,一代名嘴倒掉,確實不禁讓人細想原因。

是真的沽名釣譽,才華被謬贊了嗎?

倒不至於。

各類綜藝雖褒貶不一,但蔡康永的語言功力仍然有目共睹。

既然如此,又為啥來到內娛就一路下坡被罵呢?

一方面,確實是 娛樂環境不同。

就像【康熙來了】內地版,即便照搬了主持人與環節設定,仍舊沒內味兒。

說到底,是綜藝環境的不同決定了尺度、話題、風格的差異。

內娛版做不了創新,也遺失了原作的力度。

舉個具體的例子,嘉賓。

原版節目主要看點之一就是各種特色來賓,哪怕是素人也都意外有梗。

本質上是敢放開說真話,開得起玩笑,主持人才能「乘勝追擊」。

但到了內娛,網紅素人沒梗硬尬,明星藝人處處禁忌,反應力和娛樂精神都不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名嘴壓根張不了嘴。

其次,內娛似乎 留不住也容不下「名嘴」。

僅僅是主持人這個身份,專業性一直在下降。

到了觀點表達上,本來會說的就沒幾個,也 越來越沒有開口的機會。

事實上,蔡康永內娛十年的側面,是內娛語言類節目的消亡史。

【奇葩說】第一季爆火後,後幾季節目評分逐漸走低。

原定今年播出的第八季,遲遲未見訊息。

其他同期爆火的語言類節目也漸漸「消失」在大眾視野中。

就像節目中的幾位導師,和他們的【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金星秀】【曉說】......

其他的語言類綜藝也大多面臨改版。

縮減表達內容的比重,換之以遊戲、宣傳等內容。

再會說的「名嘴」,也沒了用武之地。

不能說,也沒得說。

所以有人退休、有人再退一步、有人轉去直播帶貨、有人幹脆「消失」在大眾視野。

誠然,這一切都與當下的輿論環境息息相關。

話題討論普遍呈兩極化,繭房中只有戾氣沒有和氣。

尤其涉及觀點輸出,更易引發攻伐。

「說話」在如今變得危險。

就像熱搜評論中說的那樣,普通網友發表一句評論尚且被追著罵,何況是吸引更多目光的公眾人物。

於是,確保「內容正確」成為「名嘴」與語言類節目的生存之道。

但正如蔡康永開頭所說,既要節目好笑又不能開玩笑,既要內容繽紛又要絕對正確,平衡極難。

於是,不少節目越罵越假,越假越罵,惡性迴圈。

或是像【奇葩說】那樣,經歷下架風波、賽制改換、以及各種花邊問題,最終聲量不再。

生存之道上壓根無法生存,自然逐漸消隱。

而這樣的輿論環境又顯示出,大家似乎已經不願再傾聽,也不再需要什麽名嘴導師。

曾幾何時,會說話的人很容易便擁有無數聽眾。

有家世學識積累的公眾人物,一言一行都被關註討論。

就像【眾聲】裏林誌玲提到,蔡康永說話之路的起點是最好的時代。

台灣大眾媒體發展初期,輿論領域還算寂靜,一點有價值的聲音都會被註意到。

那時一切新興,公眾態度也算包容。

對於內娛而言,也是相似。

但隨著社交媒介更叠,資訊爆炸。

「人人都能成名五分鐘」讓古早中心化的名人效應漸漸過時。

無數視窗都在分享經驗互稱「老師」,原來那些會說的心靈導師也就泯然眾人。

甚至有時還會反過來因姿態過高、脫離大眾、觀念過時而被罵。

就像蔡康永在【奇葩說】的發言被指傲慢,楊瀾也因在脫口秀中擺出「教育」姿態口碑翻車。

不願再聽,是觀眾拒絕陳舊觀點、拒絕被教育的姿態,也是 無力消化的表現。

說白了,就是名嘴再會說到底架不住沒人想聽,沒人愛聽,也聽不進去。

畢竟,單是處理現實問題就已耗費太多心力。

不少人覺得,再睿智的觀點在如今似乎只能拿來麻痹精神痛苦而非解決本質問題。

加上觀眾與藝人之間的關系也已經改變。

內娛時不時暴露出的「草台班子」內容讓普通人內卷時更為憤怒。

個人的生存危機在內娛天價日薪的對比下更顯絕望。

當一方本身連存在都刺眼,溝通與傾聽自然無法發生。

有的只有挖墳毀神,肆無忌憚地懷疑解構著當下的一切。

如此看來,蔡康永的退休幾乎稱得上是聰明人的順勢而為。

也確實印證著語言類綜藝的尷尬處境。

但,這個時代真的不需要會說話、有觀點的「名嘴」了嗎?

魚叔倒是覺得,正好相反。

李誕直播間在某平台火熱、線下語言類表演觀眾爆滿、退回聽覺時代的音訊播客、甚至是更專業化的書籍的翻紅熱銷......

有價值的聲音始終被需要,只是在當代轉換成了更大眾化的形態。

眾聲喧嘩時,洞見最為匱乏。

時代更叠處,退場也是新的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