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歌手李玟因抑郁癥輕生去世,她已出道近 30 年,你對她有什麽印象?面對抑郁癥我們還能幫他們做些什麽?

2023-07-05娛樂

剛剛直播間結束之後,看到微博:

完全沒想到,表面特別陽光的人,竟然因為抑郁癥而自殺。許多人都曾於一生中的某些時刻在抑郁的感受中掙紮過,就像一個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的沈重負擔。這時,整個世界都失去色彩,變得無比灰暗。有些人掙脫了,有些人沒掙脫了。

分享一本【抑郁癥自救手冊】,希望能抑郁癥患者幫助找到擺脫「烏雲」的方式,讓你重回充盈、富有意義的生活。

這本書能幫助你開始使用CBT策略和技巧系統地應對抑郁癥,本書可以作為自助用書,也可以在治療師的配合下使用。

抑郁癥的常見癥狀

經歷抑郁情緒的人可能會感到悲傷、絕望或空虛,對生活或從前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一些人反映他們有煩躁易怒和憤怒的感受,或如疲勞、頭痛以及胃部不適等生理癥狀。

抑郁的癥狀從輕微到嚴重不等,包括:無價值感和愧疚感:抑郁時,你可能會忽略那些賦予你生命意義和目的的事物。你可能還會認為生活中的不幸都是由自己造成的,並為此感到愧疚或懊悔。

行動減緩或生理性躁動:處於抑郁中的人時常反饋說很難進行日常活動,就連做日常小事都像在淤泥中行走。也有人感覺到一種喚醒和躁動的增強狀態,可能表現為易怒或暴怒。

對思考、專註或決策感到困難:抑郁會損害你的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一些人感到自己就像生活在霧中,很難專註於日常生活事務。

貪食或厭食:抑郁時,你可能更不容易感到饑餓,食物對你變得毫無吸重力。相對地,一些人會比平時吃得更多,並渴望高脂高糖的食物。

睡眠過多或過少:很多抑郁的人都有難以入睡以及睡不安穩的問題,另一些人則發現他們的睡眠時間比平時多得多。

精神不振或疲勞:抑郁時,你可能會感覺更累,更無法動彈。

死亡或自殺的想法:許多抑郁的人說自己有死亡意念或其他病態的想法。抑郁癥發作時也可能伴隨自傷和自殺的想法。

抑郁癥有可能發展成一種慢性疾病,會在某些時段得到緩解,又在生活中的某些時刻再次出現。它可能是對情境觸發因素的反應,比如壓力增加、創傷或喪失,或重大生活轉變;也可能與負面過往經歷有關,比如童年創傷或家庭功能失調。抑郁癥的癥狀從輕微到嚴重不等,可能伴隨焦慮、失眠,以及其他精神障礙等癥狀。

重要資訊:如果你有自殺或自傷的想法,請立即就醫。你可以給你的醫生打電話,或直接去離你最近的急診室,或咨詢正規自殺幹預機構。

策略:平衡恐懼和預測

有時,我們的消極自動思維是一種恐懼,或是對我們確信會發生之事的預測。盡管有很多其他可能的結果,但通常我們會關註最壞的結果。透過考慮最壞的和最好的之間的情況來平衡我們的想法,可以讓我們重新關註更有可能出現的結果,並將消極思維轉變為更能反映現實的想法。

想一想,最近一直困擾著你的預測或恐懼是什麽。它可能在先前的練習中出現過,也可能來自新的情境。

下面這些簡單的問題可以幫助你消除恐懼驅動思維,轉而考慮可能性更高的結果。思考最好、最壞和最可能的結果的練習,會對你在壓力情境下的感受和行為產生很大影響。

1. 最壞的情況是什麽?2. 最好的情況是什麽?3. 最可能的結果是什麽?(提示:通常在最好和最壞的情況之間。)4. 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了,你需要哪些資源和支持?5. 你能獲得這些資源嗎?6. 現在你已經回答了這些問題,並考慮了其他看待該情境的方式,這是否會改變你對該情境的想法和感受?

為什麽有效:仔細思考我們的預測和恐懼的事情,然後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更現實地看待事物,弱化恐懼對抑郁癥的刺激作用。

內在信念:

• 想法是由我們對自我、世界和他人的潛在信念決定的。

• 我們的內在信念系統就像植物的根系,會滋生許多使抑郁癥得以延續的認知歪曲。• 因為內在信念是如此嚴絲合縫地嵌在我們的生活和環境中,所以我們經常把信念誤認為現實,而不是一個準確性和有效性有待檢驗的個人化解讀。

• 有一個跡象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何時在基於內在信念行動,那就是我們正在做非黑即白或「全或無」的假設,比如「永遠都不會有人愛我」或「別人總是讓我失望」。

• 我們的目標是找到更加靈活和復雜的替代信念。

• 我們可以使用「箭頭向下」技巧,循著自動思維找到我們的內在信念。• 有時,我們會將內在信念轉化為僵化的規則,並據此做出預測。

• 收集證據來支持或否定我們的想法和信念,是我們挑戰僵化想法和信念,開拓出更復雜和精準的視角的方式之一。

策略:停止讓情緒反應驅動行為

STOP這一策略可以幫助你對難以忍受的情緒體驗做出主動回應,而不是被動反應。這個簡單的練習可以讓你暫停下來,深呼吸 , 觀 察 當 下 的 情 境 和 你 的 感 受 , 然 後 更 慎 重 地 做 出 回 應(Drucker,1954)。

STOP策略即:

• S(Stop):暫停一下;• T(Take a breath):深呼吸;• O ( Observe the situation as it is without judgment):不加評判地觀察當前情境;• P(Proceed with a response you choose):選擇一種方式做出回應。

請想一想,在某種情境下,你是否會做出被動反應,而非主動回應?比如,在開車上班的路上,你在收費站對插隊的人狂按喇叭,大吼大叫。這時,如果你使用了STOP策略,情況會有什麽不同呢?也許你會停下來,深呼吸,註意到那個人其實和你一樣急著去上班,又或許他今天過得很糟糕,於是你沒有按喇叭,而是讓他駛向收費站。

請回想一件最近或從前發生的讓你感到非常痛苦的事,或者回想一種情境,在該情境中你以緊張或消極的方式做出了反應——也許是當你對你愛的人發火,或者對某種情境反應過度的時候。請思考以下問題:

1. 具體情境如何?(什麽人、什麽事、在哪裏、什麽時候發生的)

2. 你是如何反應的?

3. 這是一種回避反應嗎?

4. 這次經歷的結果如何?

5. 如果你在做出反應之前使用了STOP技巧,情況會有什麽不同?

6. 如果你對這種情境做出主動回應,而不是被動反應,情況會有什麽改變?

請試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STOP技巧。當你即將被動地對情境做出反應,而不是主動回應時,STOP技巧能幫助你意識到這種跡象。

有些人發現,當處於被動反應狀態時,他們會心跳加速、咬緊牙關或滿臉通紅。有時,你會發現在自己所處的情境中,你可以選擇使用STOP技巧,而不是以一種你可能會後悔的方式做出反應,請試著去留意這些時刻。我們越多地練習這些技巧,它們就越容易成為一種習慣。

為什麽有效:這項練習如此有效的原因有很多。研究表明,一旦從情境中跳脫出幾秒,我們就能拓寬視野,更清晰地前進。深呼吸可以讓大腦和身體的反應模式轉換到一種更平靜的狀態,讓我們主動做出回應而不是被動反應。

策略:日常生活中的正念

正念練習可以幫助我們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環境中練習活在當下的意識。並不一定要在幹凈、清新的冥想室或令人敬畏的自然環境中靜坐才能練習正念,事實上,在世俗的現實生活中練習正念,可以讓我們認識到我們能容忍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使我們得以接納當下的自己,立足於當下的生活。

下面有一些簡單的正念練習,你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在任何地點練習。

練習1:腳踏實地活在當下在這一刻停下來,註意:你看到的一個東西;你聽到的一種聲音;你聞到的一種氣味;你體會到的一種感受。

練習2:這就是我正在經歷的

你只需要在一天中的某一刻停下來,註意到你在哪裏,你正在經歷什麽,然後說:「這就是我正在經歷的。」吸氣,呼氣。你做到了!你在忙碌的一天中抽出了用於正念的時間!每天這樣做幾次,就會對你對自己和生活的感受產生很大影響。連續嘗試幾天,看看你是否能留意到有什麽不同。

練習3:日常正念活動

選擇一項你每天都做的事情,並以正念的方式來完成它。你可以選擇任何事情——刷牙、洗碗、吃早餐、清掃廚房地板、淋浴、坐公交車去上班……請選擇一項,試著以正念的方式沈浸其中兩分鐘。當你註意到任何平時因為太忙碌而沒有註意到的小細節時,請對你的體驗保持好奇。註意牙膏的味道,或者當你拿起吐司時麵包屑是如何掉到盤子上的。也許你會註意到,當你坐在一個看報的人旁邊時,他是如何微笑的。你會知道的。如果你註意到自己走神了,也不用擔心,這只是另一件需要註意的事情。帶著好奇心和善意,試著每天都這樣做,堅持一周。

練習4:正念行走

必須靜坐才能保持正念的想法,經常讓我們無法騰出時間進行正念練習。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正念行走就是利用步行時間來關註行走的體驗。通常,在步行或鍛煉時,我們會聽音樂、播客或有聲書,這要麽是為了讓任務變得更有趣,要麽是為了讓自己走神。當我們進行一項運動時,正念行走或正念鍛煉能幫我們將註意力轉向自身內在,而非關註外界。也許你可以選擇在剛開始行走後的2~5分鐘保持正念。當你步行時,註意腳下的地面感覺如何,註意往來車輛的聲音,盛開的花朵的氣味,或者陽光灑在臉上的感覺。你甚至可以在自己註意到這些的時候默默地為它們命名:「喇叭聲」「茉莉花香」「陽光」等等。試著在步行或鍛煉時抽一段時間這樣做,這能讓一些你覺得需要將註意力集中在外界的體驗,轉變為讓你關註內在感受並沈浸在當下的體驗。

管理情緒

正念練習可能會讓你感覺更好、更放松,但這不是正念練習的唯一目標。在現實生活中那些不盡如人意的時刻練習正念,是正念技巧的一種更重要且更有影響力的套用方式。正念讓我們能夠在困難時刻,以接納和自我關懷的心態專註於當下。練習正念的目標之一,是不管你正在經歷何種感受,都要活在當下。

策略:制訂令自己愉悅的活動計劃

最簡單、最有效的行為啟用技術之一,就是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安排有趣和有益的活動。這樣我們就可以在想做的愉悅之事與必須做的事之間保持平衡。你可以參考下列活動和練習來規劃令自己愉悅的活動,然後將它們安排進自己的生活。這是你和自己的重要約定。

可能的娛樂活動包括:

• 讀書• 侍弄花草• 看電影• 玩電子遊戲• 和朋友待在一起• 和家人待在一起• 烹飪美食• 散步• 運動• 洗個熱水澡• 聽播客• 幫助別人• 打電話給老朋友• 清理抽屜或壁櫥• 烘焙• 投入愛好或感興趣之事• 聽音樂• 玩棋盤遊戲• 寫作、畫畫、縫紉• 遠足• 唱歌、跳舞、玩耍• 寫日記• 寫信• 招待朋友• 做按摩• 和寵物一起玩• 練習感恩• 冥想• 其他:

練習1:日常活動日記

在你清醒的時間裏,每隔一小時在日記或計劃表中記下你正在做的事,並給抑郁情緒打分(0~100,0表示沒有抑郁情緒,100表示你經歷過的最強烈的抑郁情緒)。在能讓你產生成就感的活動旁標A,在能讓你產生愉悅感的活動旁標P。

一天中,在你的情緒尤為糟糕的時候,你在做什麽?

哪些活動的抑郁情緒評分更低和/或標有A或P?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安排更多這樣的活動呢?

練習2:活動評估表

想一想現在或過去你覺得有趣的活動。分別評估將這些活動融入生活的難易程度,並思考潛在的障礙。

在接下來的一周裏,每天安排一兩個娛樂活動。評估每個活動融入生活的難度,然後試著選擇難度較低的活動作為開始。當你掌握了竅門後,再選擇難度更大的活動。回顧你列出的每一個活動的障礙,並制訂計劃來將這些障礙的影響降到最低。

為什麽有效:在日常生活中安排一些娛樂活動可以改善情緒,幫助我們去做我們重視的事。

策略:任務分解

處理艱巨任務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其分解為「一次一口」的小任務,這樣我們就可以一次解決一項小任務,逐步向大目標邁進。在這個過程中,每前進一小步,我們就能收集到更多積極的、鼓舞人心的證據來對抗抑郁癥,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

從你的SMART目標中選擇一個目標,現在,把它分解成更小的任務,思考達到這個目標需要采取的步驟,並為每個步驟設定一個截止日期/時間。把任務寫下來通常可以減輕把所有事情都記在腦子裏的壓力,而標記每一個已完成的步驟可以起到額外的鼓勵作用。

策略:拖延應對策略檢查

在你拖延或逃避生活中的任務和責任時,請檢查並思考以下問題。

認知重構:對於你正在逃避的任務,你有哪些想法?這些想法準確或有益嗎?有沒有其他更準確或更有益的看待情境的方式呢?

接納:接納任務會帶給你帶來怎樣的體驗和情緒?你能在大腦中試著為這些不舒服的情緒騰出空間嗎?如果讓這種體驗順其自然地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消逝,那會如何?

正常化:每個人都會拖延和逃避,它們不會讓你變弱,也不會讓你變壞。這是你獨有的經歷,還是某些時候可能/確實在大多數人身上都會發生?

自我關懷:你是否為拖延而批評或評判自己?如果原諒自己當前的感受和行為,那會怎樣?如果你的朋友處在類似的情況下,你會對他說什麽?

在當前情境下,哪種策略對你最有幫助?

為什麽有效:TANS策略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擺脫恐懼和阻礙我們實作目標的障礙。

策略:請試著把感恩和自我關懷融入日常生活。

自我關懷可能是你要在生活中培養的最重要的技能。

不知何故,我們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我們如此樂於給予他人的同情和關懷。這似乎非常不公平,且效率低下。

如果我們必須等別人來關心和安慰我們,那麽在滿足自身最基本的需求時,我們就會任由別人擺布!為什麽我們要拒絕在困難和痛苦的時刻給予自己關懷呢?

自我照顧和自我關懷能讓你在關心和尊重他人需求的同時,為自己的需求爭取權益。我們不需要認同只有兩種選擇的過時範式:自私或無私——如果我們是自私的,我們就只考慮自己的需求;如果我們是無私的,我們就只考慮別人的需求。在這兩者之間有一個健康的平衡狀態,當我們自信且堅定時,我們可以同時考慮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試著把自我關懷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你感到沮喪或受傷時,花點兒時間觀照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需要一些鼓勵或安慰的話。

自我關懷專家凱瑞斯汀·內夫建議,練習自我關懷時,給自己取一個昵稱(她稱自己為「親愛的」),把手放在心口上,或者雙手握住。你會找到讓你感到舒服的東西。最簡單的組織自我關懷話語的方法是,想想在同樣的情況下,你會對朋友或所愛之人說些什麽。有趣的是,安慰朋友對我們來說很容易,而用同樣的話來安慰自己就顯得非常不自然。

簡單的感恩練習也是一種關心自己和改變思維的有力方法。

試著每天在日記裏寫3~5件令你感激的事。經常這樣做可以幫助你養成註意生活小事的習慣,給日常生活帶來更多的樂趣。

把自我關懷和感恩融入日常生活:

• 每天審視一下自己,問問自己:「今天過得怎麽樣?需要什麽嗎?」

• 留意你看到美麗或令你愉快的事物的時刻,並且暫停一下,享受當下。

• 開始寫感恩日記,在每天結束時寫下令你感激的事。

• 透過聆聽引導語進行自我關懷冥想。• 當你身邊的人表現得很友善或給予你幫助時,對他們說「謝謝」。• 留意痛苦的時刻,允許自己休息一下,觀照一下自己。

勇往直前

書中包含大量可以幫助你應對抑郁癥,並在遇到挫折時重回正軌的工具和策略。如果我必須選擇幾個最值得學習並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和策略,我希望它們是:

• 原諒自己的抑郁癥:抑郁癥不是弱點或性格缺陷,而是一種精神疾病。近10%的人都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患上抑郁癥,你並不孤單。你能做的有很多,你可以讓自己走出抑郁,重新投入你認為重要的事情。

• 你不等同於你的想法:抑郁癥的特征之一,是對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消極思維模式。當把這些想法錯當成現即時,我們就會感到生活黯淡且令人絕望。註意到自己屈服於這些消極想法的時刻,並選擇擺脫或挑戰它們,是一項重要的CBT技能。

• 采取反向行動:抑郁癥經常會導致我們做一些會惡化我們的感受的事情,如遠離朋友和家人,回避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意義的事情。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可以多加留意,並嘗試主動做出相反的回應。

• 善待自己:自我關懷能讓你像對待朋友和家人那樣照顧自己。不要拒絕你對自己的關愛和同情。每天練習自我關懷,直到它成為你的第二天性。

• 練習自我照顧:做那些能讓你感覺更好,以及對你而言重要的事情。為鍛煉、興趣愛好、冥想和玩樂騰出時間,對於管理情緒和投入地生活至關重要。

• 學會求助:社會孤立是抑郁癥的標誌性癥狀。當你註意到自己變得孤立或回避社交時,請記住一個簡單的理念:如果有疑慮,向朋友和家人尋求支持。

• 活在當下:本書中的正念技巧要求你活在當下,不帶任何評判。活在當下可以讓我們避免過度反思過去或擔憂未來。

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正念會讓你沈浸在每一刻的所做、所見、所感中。

• 呼吸:活在當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我們的註意力轉移到呼吸上。這是采取必要的暫停的第一步,這樣我們就可以做出主動回應,而不是對想法和感受做出被動反應。我們在任何時間、任何環境下都可以這樣做。只要暫停一下,註意你的吸氣和呼氣,在那幾秒,你就沈浸在當下。試著將這種做法貫穿每天的生活,看看自己是否能註意到任何變化。

要註意的跡象和訊號

在抑郁癥的療愈過程中,病情反復是正常的。生活總是會帶來新的挑戰、變動和壓力,這些可能會導致我們重拾舊的、不好的應對策略。同時,這也是增強技能的機會,可以幫助你樹立應對生活挑戰的信心。

下面列出了一些你在前行時需要註意的事項,你也可以補充一些你能預料到的事。

□ 易怒或憤怒的感覺增強

□ 自殘或自殺的意念

□ 沈湎於消極思維和感受

□ 自我孤立或回避社交

□ 感到失去聯結或與世隔絕

□ 用成癮物質、食物、電視或社交媒體麻痹自己

□ 推遲自我照顧的活動

□ 面對新的生活挑戰不知所措

□ 一周中總有幾天起不來床

□ 總會連續幾天睡不夠或睡不好

□ 食欲變化(增加或減少)

如果你註意到了這些跡象,一定要好好審視自己,看看是什麽讓你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在尋找導致挫折的原因時,連續幾周監測自己的癥狀。這也是一個咨詢醫生或看專業治療師的好時機。如果你有自殘或自殺的想法,一定要聯系醫生,去最近的急診室,或撥打正規自殺幹預機構的咨詢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