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娛樂

為什麽都很討厭周冬雨呢?

2023-07-08娛樂

90花影後,2023犯了三個錯

歲末年初,輪到內娛「年會不停」。

各色名目的盤點、評獎都來了,但絕大多數都客氣分豬肉,不能當真。

比如月中的微博之夜,黃渤大膽開麥,謝謝你們能想到那麽多獎項來鼓勵我們。

李冰冰比較實誠,領「卓越演員」的時候直言自己不太好意思,不像黃渤和黃曉明,去年沒有任何作品。

我更關註的,是當天另一位女演員。

她分到的獎項,是「品質電影人」。「品質」二字就耐人尋味了。

縱觀她2023年所有參演作品,先看評分:

4月鑲邊的【長沙夜生活】,5.5,【長空之王】,6.5。8月【燃冬】,5.6。9月【如麗殺】,5.5,【堅如磐石】,6.3。11月底收官的【熱搜】,也只有5.8。

其中,【燃冬】【如麗殺】和【熱搜】三部絕對女主的片子不但評分沒有及格,票房也全線遭遇滑鐵盧,總票房加起來還不到1.2億。

你應該猜到了,這些電影的大招牌, 周冬雨

不得不說,把周冬雨的名字暫時遮住,都會讓旁觀者得出相當負面的印象分:足以讓觀眾吐槽,讓投資人寒心的女演員。

曾經擔憂的「票房毒藥」名號,還是落在了她身上。

更加詭異的是,這三部電影明明從牌面上看,是曾讓同行羨慕甚至爭取的資源:

【燃冬】的導演是被李安親口誇贊過,數次輕松提名坎城的陳哲藝。【如麗殺】搭檔的男演員是讓「性張力」成為熱詞的章宇。【熱搜】是拍出【心迷宮】【暴裂無聲】的青年導演忻鈺坤續作。

所以,問題來了。

電影撲街,周冬雨該背鍋嗎?

(憑【七月與安生】與馬思純共享中國台灣金馬獎影後殊榮,憑【少年的你】接連拿下中國香港金像獎、中國電影金雞和百花最佳女主角獎杯,成為華語電影史第三位三金滿貫影後)巔峰之後只能行下坡路?

距離【少年的你】(豆瓣8.2)已經三年過去了,【七月與安生】(豆瓣7.5)更是7年了。

2023年所謂的三連撲,對周冬雨來說,意味著什麽?

先說結論,我絕對不贊同周冬雨是被嚴重過譽的運氣咖,甚至想誇張點: 周冬雨在塑造角色的表現力與悟性,與已成為傳說的張曼玉,還在持續提供驚喜的周迅是一掛的。

本篇將以2023年作品來分析周冬雨的得與失,並試圖厘清:當前的華語電影到底給優秀的女演員是機會多還是坑多;一個掃清年齡障礙,淡化人設包袱的「最好時代」到底來了嗎?

首先聲明,她這一年所有的片子我都看了,鑲邊的【長沙夜生活】【長空之王】【堅如磐石】沒什麽可說,重點聊其他三部。

一、【熱搜】:被「惡女」和「少女」撕成兩半

年末上映,最近剛上線網路平台。

講述一個唯流量論的自媒體主編,如何在一樁少女性侵案裏找回良心,與資本對抗的故事。

電影有一個鏡頭,很燃。

正義群眾聲援女主,以直播彈幕的形式。只見正義之師穿透螢幕,拔地而起,大有與恒世大廈比肩的氣勢。

我被這種小兒科的視覺化處理震驚了,且不說這些彈幕中的情緒還是被修飾過的。被煽動的正義,它的本質與鍵盤俠的仇富是一體兩面的,是值得懷疑、商榷的。

結果,它成了電影的高潮段落。

所以【熱搜】本質是一部提供滿足獵奇感官的商業型別片,並借了「大女主」或者「女性主義」的時髦包裝。

周冬雨飾演的自媒體主編陳妙,是電影的核心人物。

電影正上映那會,有網友把陳妙比作內娛的「新聞女王」。相比於【金枝欲孽】鬥過來的佘詩曼,周冬雨的難度更大。

在此之前,還沒有一部現代華語片會給「女性媒體人」相對完整的故事線,沒有前例可參考。

2019年【送我上青雲】,姚晨出演一名女記者;更早年陳凱歌的【搜尋】,也是姚晨出演電視人。形象差不多都是刻板印象, 強勢、進攻性強,專業性不多

【熱搜】幹脆大躍步,直接給周冬雨安排一個「咪蒙式」的自媒體女主編角色。一個傳統媒體的「叛徒」,以好文筆作匕首,在公眾心理G區攫取流量的「女野心家」。

在這個部份,陳妙還是給出了一些「惡女」驚喜。

喝咖啡的她被突發熱搜打斷,匆匆離去,留下一個紅色唇印。她的車,張揚的紅色特斯拉。

開篇的這抹紅,像是發射訊號:兇猛的雌性猛獸在鋼筋水泥的世界裏圈地勢力範圍。

為了讓陳妙更貼她的職業,編劇給周冬雨安排了不少金句,以及傳播學拗口的理論,比如「沈默螺旋」等等,有些人覺得太生硬。我倒覺得很妙。

很多上過班兒的職場人都知道,老板畫餅或者中輕度pua員工,靠的就是說大詞兒,越學術越讓人不明覺厲。

這一趴,周冬雨算hold住了。

後來的「垮掉」,來自陳妙的轉變。

導演忻鈺坤沒有給陳妙安排感情線,只有一點點功能性的親情戲,非常弱雞地證明原生家庭之痛,讓陳妙幡然醒悟就靠一本日記決定倒戈去幫受害者。

她意識到自己冤枉了跳樓少女張小穗,決定賭上自己的腦力、財力和人脈去鬥恒世集團時,周冬雨的表演就開始被劇本拉扯分化。

一方面,她要延續「惡女」的設定,為了贏,要把戰友「拱」到敵營裏作為內應,甚至要犧牲個人私密暴露在公眾面前來博得僅有一次的全網曝光機會。

另一方面,周冬雨需要挖掘出陳妙身上類似【少年的你】陳念這樣受辱與受損害的少女,與受害者深度共情,完成girl helps girl的主線任務。

惡女與少女的不匹配,讓周冬雨的狀態一下子緊繃理性,一下子松弛感性,在商業型別片中沒有足夠鋪墊,僅靠偶然事件捏在一起的雙重人設,是很難讓人信服的。

這是演員用表演難以自洽的硬傷。

二、【如麗殺】:撩撥精彩,宣傳失當

宣傳策略嚴重失誤的一部文藝片,但也是三部裏品質最好的。

電影剛官宣那會,【孤註一擲】正爆,所以【如麗殺】幹脆借勢,打出幫助廣大女性朋友「反殺豬盤」的旗號,讓觀眾錯覺:這是一部強型別片,主打女性反詐。

結果口碑反噬,觀眾直呼上當:說好的反殺豬盤,周冬雨飾演的都市白領周冉明明被騙,為什麽一開始就選擇自己復仇,而不相信警方呢。

後來,無論導演或者主創怎麽強調騙局中人性的脆弱、遊離都顯得太過無力,也於事無補。

以我的觀感來看,【如麗殺】分明是一部有黑色幽默的愛情文藝片。

命題很簡單:一個女人愛上騙子,必須同時變成騙子才得到對方。

所以,它需要觀眾暫時隔絕一些道德感,靠感覺去接近故事。

張曼玉在【旺角卡門】裏愛上亡命徒阿飛;周迅在【如果·愛】中愛上一個失意的文藝青年。

塑造這些經典的角色都是需要調動演員很多生理、心理上的感受力,否則就沒有說服力。

張曼玉拿出了木訥與遲疑,周迅給出了天真與偏執。

而周冬雨在【如麗殺】呢,面對章宇這樣內地少有張力極強的男演員,就得拿出點真功夫。

我相信,她是拿出了肢體語言的本能反饋。

有一場戲,雖無限制級但我都看得有點小臉紅。

周冉在海灘上與林致光約會,她像一只撲火的蝴蝶圍繞著騙子旋轉,剛一靠近又拉開距離,但內心深處是燃燒熾烈復仇心的阿修羅(「天龍八部」說女性阿修羅都是極美但心惡)。

如果演員不下定決心去「撩」,這場戲就不好看,寡淡無味。

在後面的表演中,周冬雨都是憑借專業精神打破了人際交往的安全距離,讓觀眾目睹她與對手章宇的鼻息如何試探、纏綿。

泛紅的眼底、鼻頭、似乎來自淺醉後的企圖心。

至少在故事裏,周冬雨塑造的周冉拋棄了一些邏輯與道德感,她的目的僅僅是要驗證一種來自生命本源的需求,征服對方。

所以,如果故事停留在兩人在飛馳的火車上對視,去賭一把真愛的賽局,電影就完成對觀眾的試探:如果你是周冉,你會放過他嗎?如果你是林致光,你相信她會放過你嗎?

可惜,結局必須在反詐型別片中明朗化,周冉必須完成世俗意義上的復仇,將騙子繩之以法。

這也導致,前面成年男女撩撥感的精彩表演變得可笑,甚至有點無厘頭。

三、【燃冬】:如果對手太弱怎麽辦?

周冬雨演感情戲是需要對手的。

前面說【如麗殺】,章宇張力十足,並且他自創了一種來自南洋的普通話發音,更增加角色需要的挑逗力,調動了周冬雨必須拿出足夠的應對才能接得住,無論肢體還是情緒。

在【少年的你】中,四字弟弟必須狠狠地放棄偶像包袱,才可能讓觀眾相信陳念是被他保護的,實際上陳念也是對方的保護者,電影結尾揮灑在陳念身上的陽光,是內建女性天然的」母性」,接納苦難,內化成生存的鬥誌。

在【喜歡你】中,金城武飾演的霸道總裁其實也是在天才廚師的天真、倔強中逐漸暴露了自己苦心隱藏的脆弱、孤獨與抑郁。

由此可見,在演繹愛情關系中周冬雨的能量是超出她小小的個子,要知道她可是張藝謀千挑萬選出演【山楂樹之戀】的幸運兒,僅僅清純是不夠的。

她,有著所有謀女郎一脈相承的精神內核:誘惑與包容並存的地母人格。

回到【燃冬】中,毫無疑問真正從傷痛中走出來,並且最徹底的就是娜娜。

她是第一個主動去嘗試新關系和可能性的年輕女孩。

因為不可言說的秘密而受傷,毅然決然去延邊當導遊;看到形單影只的浩豐(劉昊然 飾),娜娜敏感嗅出同類抑郁情緒,並且主動遞出橄欖枝與之交往,連親密戲也是她主動的,問出「你是不是喜歡男的?」

她可以接受廚師朋友韓蕭(屈楚蕭 飾)的撩撥,卻始終堅守底線,曖昧淺嘗輒止。

在三人行中,娜娜內心深處尚未蘇醒的堅強與前進演化能力,導演用她與黑熊的對視魔幻化地說清楚了。

娜娜就是能夠蛻變新生的熊女。

其他人呢,浩豐回到原點,韓蕭繼續流浪,只有娜娜真正走出來,與過去和解(選擇回河北老家過年)。

所以,三人行裏,她是真正的C位。

與其他兩位年輕演員相比,娜娜立住了,故事才算立住了。

屈楚蕭因為任務相對簡單,只需要稍加釋放荷爾蒙張力,松弛松弛就能博得好感;而劉昊然表現的抑郁人格過於呆板,就像某位金馬影後在宣傳短片中塑造抑郁癥患者,都太想當然。

周冬雨缺一個發球和接球的好搭子。

上述列舉的幾對相對成功的案例裏,章宇會琢磨細節;四字弟弟鬥心旺,有反差;而金城武呢,本來就是全亞洲都知道的黃金王老五與骨灰級i人,不用演都像。

所以,效果不言而喻。

所有劉昊然與周冬雨的對手戲都顯得輕重失衡,倒像是學院派師姐帶領師弟完成的課堂作業。

結語:周冬雨主動「犯錯」, 「大花」是時代產物

周冬雨在2023年主演的三部影片,在我看來,在她的部份肯定不能算敷衍了事,可以說每一個角色都是相對完整的,並且也有可圈可點的細節。

這三個角色,都是周冬雨的自主選擇,尤其是三部裏,個人覺得品質最好的【如麗殺】。

不到四千萬的票房,對於普通國產片,那肯定很一般。但在2023年脫胎於電影節展創投的院線片裏,卻是票房第二高的。(最高的是4月上的【宇宙探索編輯部】6704萬)

從影響力和獎項來看,周是可以靠攏「大」演員那掛。於名不見經傳的電影創作團隊來說,她的加入更算得上某種程度的反哺。

在電影下線後,【如麗殺】導演麻贏心在GQ的采訪裏,聊到電影的誕生過程,其中周冬雨的部份讓我印象挺深刻的。

認真但直白,有觀察也有判斷,沒架子但有腦子。

那一條我們拍了好多次,冬雨一遍一遍地哭,哭到精疲力盡。我當時覺得差不多了,就喊了停。這時冬雨來到我看監視器的房間,說希望和我單獨聊聊。等其他人離開後,她問我,為什麽不繼續拍呢?我說我覺得已經很好了。她當時講了這樣一句話,「 你覺得很好的時候的樣子我是見過的,現在不是 。」後來我們聊了很久,她說,「 我希望你100%地執行你的想法 ,我接這個戲來到這裏, 就是來讓你100%執行你的想法的,我會一直支持你 。」——【如麗殺】之後,她決定講出自己的故事by GQ報道,作者康堤

對周冬雨的這種唱衰,很時髦。

畢竟在內娛或者市場裏,扛票房就是業務能力的一大表現。

周冬雨在短期的「江湖地位」受損是可以想象的,但於演員周冬雨而言,2023年的三種不同嘗試,卻夠有趣,夠精彩。

李安去年那句刷屏的「寧願犯錯,不要boring」,我也想轉送給周冬雨。

我覺得人的積累都是有限的,如果你已經把自己所有積累的東西表達完了,那麽必須得去積累更多的東西,不能一直沈迷在以前的舒適區裏面。

今年上映的確實偏文藝,至少都不是那種大的商業型別。就像我剛才說的,我選擇的是我喜歡的、感興趣的故事,畢竟我只是一個演員,我想回歸到演員和內容本身,商業或者文藝並不是我選擇的標準。

——周冬雨(采訪內容)

而真正影響她發揮的深層次原因是,整個電影的輿論場與語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至於演員不得不被裹挾。

很多觀眾的耐心變得有限,需要不斷被爽點刺激才能坐得住,但與此同時,又習慣性地用邏輯去推敲合理性、用經驗質疑戲劇化,甚至會受當下的流行話題對號入座。

回到最初的疑問。

周冬雨的表演能否發揮,以及發揮到什麽程度,我覺得依托於創作環境的多元程度。

與【熱搜】前後腳上映的猛片【涉過憤怒的海】,周迅的表演被稱贊,但那是四年前就殺青的作品。

四年前,正是【少年的你】公映的2019年。

如果「少年」在2023年公映,諸位覺得會不會刪改更多,甚至它還能如期面世嗎?

與其去吐槽周冬雨甚至更多專業演員的演技是不是拉胯,不如去審視他們拿到手裏的劇本、即將面對的創作動線是不是專業、合理且有生命力的。

一個好的演員,絕對不可能在自家浴室的鏡子前完成經典的表演。

回到開頭描述的評獎場景,盡管沒有任何作品的李冰冰能拿到一個「卓越獎」,她當場就表示,今年努力盡快拿出有分量的作品。

雖然也有一些網友吐槽這是「關系獎」,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得承認,沒有「大花」壓陣的頒獎禮分量銳減。

更讓人唏噓的是,「四旦雙冰」六朵「大花」中能夠在當下的輿論環境下,能夠安然無虞出鏡的也只剩下章子怡、周迅、李冰冰三人(排名不分先後);其他三位,或汙點或神秘消失或徹底隱退。李冰冰專註幕後營運公司,又只剩下章、周兩朵。

我一直認為,「大花」是時代產物,娛樂行業在上行期,有相對寬松的邊界規則,資本助燃,演員的實力倘若加持野心的羽翼,很容易與市場達成雙贏。

彼時,哪怕觀眾津津樂道的大花互「撕」,依然是在預設一種成王敗寇的遊戲規則:集體的「慕強」造就英雄、偶像,也在他們身上投射了逆天改命的希望。

但此時呢,三年疫情之後,娛樂行業市值成為「笑話」, 道德成為最表面,也最容易講出來的評價標準 ,在它之後還有更多微妙、復雜的審視、考核。

不少觀眾在演員(角色)身上尋求的是情緒共鳴,而情緒是最沒有道理,也最容易在瞬間崩盤、反轉的流質。

讓一個演員來承擔、解釋這一切,是艱難的。

「大花」需要有肥厚營養的野地,而周冬雨們的土壤是專人打理、精細的流程化試驗田。

她現在面臨的困境就是,既要又要還要,最好還得創作豐收。

未來,她還能否讓人信服影後的榮耀,很大程度上就要看這片試驗田到底是一味追求產量還是可以考慮品質,又或者,能有那麽一小塊空間還原自然,讓人性跟故事、角色嫁接、自由生長。

長成什麽樣,就什麽樣。如此,恰恰可能最接近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