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家居

如何評價蘋果、亞馬遜、谷歌等共同推出的免費智慧家居連線標準 「Matter」?

2022-06-07家居

前不久,CSA 連線標準聯盟(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的 CEO Tobin Richardson 接受愛範兒采訪,分享了他對智慧家居市場的觀察。

你也許會對 CSA 聯盟的名字感到陌生,但是如果你有購買過小米的智慧家居產品,那麽你多半會在產品背部看到 Zigbee 的標識 —— 沒錯,Zigbee 聯盟就是它的前身。

2021 年 5 月,CSA 聯盟釋出了全新的 Matter 標準,在 Matter 的支援列表裏,你會發現亞馬遜、蘋果、Google 和華為等大廠們罕見地聯合在了一起。

「但光是連上網路還不夠」,Tobin 接著說道,「我們的下一步,應該是要打通障礙,將所有的智慧家居裝置連線起來。」

「智慧」不應該成為家居的束縛

2014 年是智慧家居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

在年初,Google 以 32 億美元收購了由「iPod 之父」Tony Fadell 創立的 Nest Lab,開始組建自己的智慧家居團隊;同年 6 月,在 WWDC 2014 上,蘋果釋出了智慧家居平台 HomeKit;11 月,亞馬遜正式釋出第一代 Echo Alexa 智慧音響。

互聯網巨頭們的接連入局,讓智慧家居市場變得前所未有的熱鬧,「連線」一詞自此開始在眾多廠商釋出會上刷屏。

2015 年華為釋出全場景智慧家居戰略,而小米也在一年後推出了「米家」,一時間幾乎所有廠商都在致力於講好「全屋智慧」的故事。

起床,窗簾自動拉開,溫度自動控制在舒適的 26 度,智慧音響親切的向你問好,並為你播報今天的天氣,提醒你註意帶傘;出門後,家裏的網路攝影機睜開了眼睛,掃地機器人這時開始工作,在你回家之前,保證家裏幹凈又安全。

這是智慧家居宣傳片裏最經典的畫面,然而在這些「夢想之家」裏,你幾乎不會在一個廠家的廣告片裏看到別的廠商或者別的生態的智慧家居產品,這也是廠商們沒告訴你的「潛規則」:各品牌的生態裝置並不相通,選生態就像是選門派,一旦入門了,想要出去可就難了。

一些在使用者在發現,當家居被冠以「智慧」之名後,挑選起來比傳統家居更加復雜,除了要考慮設計、功能和效能外,還要顧及智慧生態的相容性。

IKEA 的桌子可以和差價上百倍的赫曼米勒椅子和睦共處,小愛音響卻會和美的熱水器「打架」,即使處在同一個屋檐下,HomePod 也不能讓華為智慧屏換台…… 家居裝置的智慧化,似乎天生就意味著「生態綁架」。

根據 IDC 的統計預測,2021 年中國智慧家居的出貨量就要達到 2.3 億台,在 2025 年這一數據將接近 5.4 億。

智慧家居市場正在以一個高速的節奏增長,但在這些蒸蒸日上的數據背後,各個智慧家居生態之間的裂縫也隨之不斷擴大,造成這些裂痕的原因,除了有廠商們出於安全性、數據私密而將數據私有化的考慮,還有難以協調的連線協定。

It doesn’t matter

連線協定之於智慧家居,就像不同國家間千差萬別的語言。

目前智慧家居主流的連線協定有 Zigbee、Wi-Fi、低功耗藍芽等技術,由於技術原理各不相同,不同協定種類的家居產品之間不能建立連線。

種類繁多的連線協定主要是為了滿足不同的產品理念,有的產品側重連線穩定性,有的強調長時間待機的低能耗表現,有的則更加註重相容性,理念不同,選擇的「語言」也就各異。

除此之外,即便是同一協定下,不同品牌的生態系為保證自家數據的安全,也會高度排外。

於是乎,智慧家居的出現了一個怪象:我們看似用網路連線起了屋內的電器,但是裝置與裝置之間卻有著無形的隔閡,化作手機裏一個又一個孤立的智慧家居 app。

2019 年,蘋果、Google、亞馬遜和當時的 Zigbee 聯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普遍性問題的存在,他們成立了一個名為「Project Connected Home IP(Project CHIP)」的工作小組,以探討統一智慧家居協定的可能性。

CHIP 提出了一個能夠跨越不同平台的通用標準,為了加速這個通用標準的開發,蘋果開發了 HomeKit 開發包的開源部份,Google 貢獻了自研低功耗 IP 協定 Thread 等技術,盡可能地消除平台生態之間的摩擦。

Tobin 認為一個統一標準聯盟的成立,對整個智慧家居行業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這也是 CSA 的使命所在。

蘋果、Google、亞馬遜等公司都是雖然在智慧家居市場的競爭比較激烈,但他們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 —— 如果市場持續分裂,很難再實作大振幅的增長,這為他們的合作提供了契機,在 CSA 與聯盟成員的交流中,我們也會經常強調這一點。

放下競爭建立共識只是第一步,想要建立一個被大多數裝置都支持的協定標準,需要針對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互操作性等細則做更深入的討論,而要讓這些頭號玩家在技術上達成一致意見,並非易事。

在統一標準開發的過程中,成員們針對網路協定或是標準的某一方面經常會有激烈的討論,而 CSA 需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一個公平的平台,以比較公正的方式解決這些爭論並達成共識。

經過兩年的商議,Project CIHP 在 2021 年 5 月正式改名為 Matter,截至目前已獲得包括宜家、華為、OPPO 等超過 200 家公司的支持。

這對於一個全新的技術標準而言是個美好的起點,智慧家居市場也迫切需要一個技術將人們從被動接受生態的狀態中解放出來,而 Matter 很可能就是開啟智慧家居新時代的鑰匙。

什麽才是智慧家居的未來?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CSA 聯盟在打造統一協定標準時,並沒有選擇生態、技術都發展成熟的 Zigbee 協定,而是透過整合 Thread、WIFI、藍芽等通訊協定,打造了一個基於 IP 的全新協定。

當前 Zigbee 協定已經能滿足市場對可靠性、安全性的需求,但是我們也認為基於 IP 的 Matter 協定能夠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透過這樣的底層協定,可以幫助更多物聯網的裝置建立連線。

Tobin 總結了 CSA 對不同協定技術的看法。隨著智慧家居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消費者更加註重智慧家居所能提供的舒適和便利。

因此具有更高相容性和互操作性的 Matter 能更好地滿足市場對於靈活布局的需求。

根據 CSA 的設想,只要是經過 Matter 認證的裝置,都可以實作不同品牌裝置間的相互通訊並協同工作,你還可以像 HomeKit 一樣透過在手機上透過一個 app 控制所有的 Matter 裝置,這在過去幾乎無法想象。

易用性是 Matter 強調的重點,亞馬遜 Lab 126 的首席軟體開發工程師 Chris DeCenzo 稱亞馬遜的無障礙安裝技術(Amazon’s Frustration-Free)也被帶到了 Matter 的規範之中。

這是一種「零障礙」的安裝體驗:只要把裝置拿出來接上電,就能自動連線到家裏原有的系統,而不需要繁瑣的配對過程。

為行業提供最基礎的底層協定,這種理念在某種意義上也影響了這一統一標準的命名和 Logo 設計。Interbrand 的設計總監 Oliver Maltby 曾在一次采訪時直言,為 Matter 做品牌設計是一件「漫長且折磨人的事」。

Oliver Maltby 稱經過漫長的討論和篩選,最終才找到了一個能與品牌戰略完美契合,並且能在全球各個類別中註冊商標的名稱 ——Matter(物質)。

正如物質是世界的基石一樣,他希望透過這個名稱讓使用者能感知到 Matter 可以作為物聯網的基礎組成部份,它賦予了智慧一種物質內容,讓人可以想象這不是某種單純的技術協定,而有著實體般存在的感覺。

與此同時,Oliver Maltby 希望透過 Logo 的符號設計讓人對 Matter 如何運作、如何發揮作用一目了然,例如箭頭的造型標誌著無處不在的連線,三角形的布局傳遞穩定和安全的感覺,而圓環般的對稱感則象征著 Matter 能把各種不同協定都聚集在一起。

這也是 Matter 協定的基礎理念:傳達信任、精簡以及連線。Tobin 相信透過這樣的符號化設計,可以更好地幫助 Matter 推廣,成為像 WiFi 和藍芽那樣符號化的技術。

作為一個擁有標誌化 Logo 的標準,我們覺得 Matter 應該是一個適用於所有這種智慧產品上的 Logo,從這個角度來說,它適應的產品範圍或者型別其實是會比 WiFi 更廣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 Matter 的 Logo 可能會比 WiFi 更讓人熟悉。

Matter 會改變什麽?

Matter 的出現意味著未來的智慧家居產品不再需要同時支持多種協定,徹底簡化了使用者的使用門檻,及降低了廠商的技術開發投入成本。

Tobin 表示 Matter 未來會出現一個可以控制所有裝置的集中 App,這也是 Matter 作為一個全球性互操作標準所具有的優勢,目前 Google 和蘋果相繼都宣布了未來對 Matter 標準的支持。

Matter 會成為打通各個生態的橋梁嗎?智慧家居品類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市場體系,目前還有問題有待 Matter 解決,包括舊產品的相容性、裝置統一認證等,Matter 應該是平息市場混亂的開始,而遠非結束。

按照 CSA 的規劃,Matter 會在 2022 年的年中完成標準認證的工作,屆時 Matter 產品將正式進入商用市場,在 1 月的 CES 2022 大會上,包括三星、Belkin 在內的廠商已經先行公布了支持 Matter 的智慧家居產品。

值得註意的是,Matter 與廠商原有的生態系的不是一種競爭的關系,Matter 並不是一個生態平台,而是提供了平台互操作的底層技術基礎,一些品牌生態特有的功能是否保留取決於成員各自的開發深度。

例如蘋果 HomeKit 團隊的 Selina Zhang 在 WWDC 2021 中提到,蘋果的目標是實作 Matter 和 HomeKit 的無縫整合。

▲ 蘋果在 WWDC 2021 上提到對 Matter 的支持

在開發者預覽版的系統裏,使用者可以自行決定裝置是否出現在家庭 app 或是控制中心中,是否支持 Siri 控制等,蘋果認為這會讓使用者在選擇產品時更加自由。

Matter 的到來會讓智慧家居產生怎樣的影響?Tobin 認為,這很可能會成為智慧家居增長的分水嶺。

Matter 為智慧家居提供了前進演化所需的下一個步驟,當所有智慧裝置與使用者的體驗都能結合起來時,我們相信一個巨大的市場將由此誕生

本文作者:黃智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