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遊戲

騎馬與砍殺 卡拉迪亞大陸在玩家到來前有那些有趣的背景故事?

2021-01-25遊戲

最近重新拿起【騎砍2】之後,我的遊戲時間超過200小時了。隨著對這個遊戲的喜愛逐漸加深,對於遊戲背景故事發生的卡拉迪亞大陸的好奇也逐漸升了起來。我決定要開一個知乎新坑。梳理一下這個以現實中的古典時代~中世紀為原型創造的世界的歷史和故事。

由於我在精神上,在各種P社大戰略遊戲中,從來都是個精神羅馬人,所以這次的文章也準備從帝國勢力開始說起。

如果你喜歡的話,記得留一個贊同和喜愛。

1084年,一位穿越者來到卡拉迪亞大陸

卡拉迪亞歷1084年,我們玩家作為一位「穿越者」來到了這塊大陸。

這是一塊紛爭不斷的大陸。北邊有巴旦尼亞王國,斯特吉亞公國;西邊有瓦蘭迪亞王國;南邊有阿塞萊蘇丹國;東邊有庫賽特汗國。而大陸的中央,則是我們這一章節的主角「卡拉德帝國」———盡管這時候帝國已經分裂成了3塊。

帝國因為剛剛發生的一場陰謀和政變而分裂成了3塊,互相攻伐。我們玩家操縱的人物就在這場巨大地震造成的余波當中,找到了強盜洗劫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弟弟妹妹也被強盜們帶走了。就在我們好不容易救回弟弟妹妹的同時,還意外得到了一個奇怪的古董。

後來我們知道了這是一件在卡拉迪亞大陸上具有傳奇的政治意義的聖物「龍旗」的殘片。我們四處打聽,到底龍旗的來由是什麽?又為什麽會變得殘破?

20年前的1064年,當時的帝國皇帝德羅梭斯·涅雷采斯為了一勞永逸解決盤踞在帝國北方的威脅,與(表面上)臣服於自己的瓦蘭迪亞王國,阿塞萊蘇丹國,庫賽特汗國組成聯軍,進攻在帝國北方的「蠻族國家」巴旦尼亞王國和斯特吉亞公國。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表面上是帝國封國的斯瓦迪亞王國反水,向著帝國的盟友發動進攻。

在那場慘烈的「潘德拉克之戰」當中,當時的帝國皇帝涅雷采斯身亡戰場,龍旗也不翼而飛。

玩家透過和大陸上參與過這場著名戰役的君主/領主對話,能逐漸了解全貌。玩家在湊齊龍旗殘片後,可以選擇是要借助這個象征物復興帝國還是淪陷帝國。這就是騎砍2玩家熟悉的主線任務的開始。

1064年-1084年,玩家到來前20年間發生了什麽?

在當年那場「潘德拉克之戰」(1064年)後,帝國險些就此崩潰。好在當時同樣參與了潘德拉克之戰的一位帝國高級將領阿雷尼科斯力挽狂瀾,擊退了敵人的進一步進攻。隨後他成功得到了帝國元老院的信任,被推選成為了新的帝國皇帝。

他是個頗為英明的領導者。他勵精圖治,改革帝國的腐敗行政,改革軍制廢除了帝國傳統上的常備軍並用開銷少的執政官私軍代替(盡管從長遠看這可能是在瓦解帝國根基),創立了近衛軍維吉亞衛隊。

遊戲中出現的「被棄者軍團」就是軍制改革的副產品。這支軍團是由熱愛昔日帝國軍團傳統的軍人組成的,他們認為新的私軍制度會摧毀帝國,又不被現在的帝國所接受,只能為了討生活和帝國及外國領主訂契約,成為了一個類似僱用軍獨立勢力。

為了增強自身皇室的實力,阿雷尼科斯又和帝國境內東南方的家族結盟,迎娶原本為東南某小國王室公主的拉蓋婭為皇後。同時又把首都放在了更加靠近東南的呂卡隆,以便得到妻子家族的支持。

然而盡管阿雷尼科斯皇帝如此努力,帝國依然是危機四伏。

他和拉蓋婭沒能生出男性繼承人,只有一位刁蠻任性的女兒伊拉。而阿雷尼科斯卻是已經年邁。為了自己的家族考慮,他沒有指定下一個繼承人。但是帝國可等不了他了。

卡拉迪亞歷1804年,一場戰爭之後,阿雷尼科斯回到呂卡隆的宮殿休息。結果卻被不明人士暗殺。帝國執政官盧孔得到了元老院的支持,被元老院推選為下任皇帝。盧孔馬上也如此宣布,並和他的支持者來到了呂卡隆。

另一方面,阿雷尼科斯的遺孀拉蓋婭拿著「大行皇帝」染血的紫袍,憤怒地向首都的民眾控訴無恥的陰謀,她能力出眾,贏得了呂卡隆民眾的支持,甚至將盧孔趕出了首都。盧孔只能退回北邊。

另一邊,帶兵在外的帝國將領加里歐斯得到了軍隊的支持,也同時稱帝。

幾乎是一瞬間,原本表面上有了些復興征兆的帝國變成了三片:拉蓋婭的南帝國,盧孔的北帝國,加里歐斯的西帝國。

皇帝阿雷尼科斯之死的真相已經不再重要了。

龍旗和國王的時代

讓我們把視角拉遠一些……不太遠,就到一千年前。卡拉迪亞歷元年……左右。太過詳細的事情歷史學家(我)還不太知道。

傳說中,一位名叫卡拉狄俄斯(Calradios/Calradius)的英雄,帶著他的族人從海外來到了這塊大陸。他們一開始在大陸的西邊登陸,並且定居到了巴旦尼亞森林和南海之間的丘陵上。卡拉狄俄斯帶著一面龍旗征戰四方,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群族人後來繁衍生息,成為了卡拉德人(Calradoi/Calrad)。

他的龍旗被後人保留了下來,並且留下了一個傳說:只要卡拉德的正統繼承人繼續帶著龍旗征戰,就一定會戰無不勝。

後來,這片大陸也被命名為卡拉迪亞大陸。

卡拉狄俄斯最初登陸建城的地方是沙拉斯(Charas),後來隨著征服的進行,又在北方建立了帕拉弗諾斯城(Baravenos),後改名帕拉汶(Pravend)。

最初,卡拉德是一個存在君主的王國。

但在已不可考的年代,卡拉德的最後一位國王賽皮戈斯(Cypegos),為反抗暴君的英雄埃歇榮(Echerion)所殺,卡拉德從此就從王國變成了共和國。從此,至少從名義上,卡拉德再也沒有了君主。

共和國的核心由元老院(Senate)和公民大會(Popular Assembly)組成。元老院由終生任職的元老構成,公民大會則是(理論上)由全體卡拉德公民參與的召集制的會議。元老院和公民大會形成了一套基於民主原則的體制。

同時,如有戰爭沖突發生,元老院可以在需要應急反應的非常時期將軍隊統帥權利授予一位「統帥」。統帥在戰爭進行的短期內可以有軍事上的全權。

但隨著卡拉德共和國對卡拉迪亞大陸征服的進行,事情慢慢發生了改變。

從共和國時代到帝國時代

又是在另一段不可考的變化的年代中,卡拉德共和國逐漸將各個獨立的卡拉德聚居地結合成一個邦聯體。同時共和國的東擴依然沒有停止。

在長期持續的政府戰爭當中,帶兵在外獲得士兵擁護的統帥,逐漸不再遵守元老院給予的限制性規定,擺脫了任期制度,使得「統帥」成為了一個常設職位。這裏的「統帥」英文為emperor,現在轉譯為「皇帝」,但它最初的原型「imperator」(英白拉多)最開始確實意指羅馬共和國的軍事統帥。

隨著征服的進行,元老院的勢力也逐漸衰退和瓦解。

首都隨著征服的進行多次遷移,養尊處優的元老們逐漸不願意再居住於首都,而更加願意「經營地方」。更加明白些地說,是到地方上當土皇帝。經營自己的莊園和私軍。

這意味著元老執政官的封建貴族化。

不再常駐首都的元老分散了自己對國政和統帥的掌控能力;統帥則依靠軍隊逐漸掌握了國政大權。甚至於到了共和國後期,公民大會會直接於統帥的軍營中召開。名義上這樣可以更加方便於保護大會順利進行,實則是這樣統帥可以運用軍隊操控決策。

統帥還得到了提名自己繼任者的權力。由統帥提名繼任者,由元老院確認繼任者的模式確立了。這樣的實踐久了之後,元老院自然變成了橡皮圖章。

於是大約在卡拉迪亞歷六世紀左右,卡拉德共和國終於變成了帝國。而這個時候我們也能稱emperor為「皇帝」了。

征服,同化,以及「卡拉德和平」( Pax Calradica

詳細的年代早就不可考了。大約在卡拉迪亞歷6世紀~10世紀之間,卡拉德帝國的版圖不斷擴大。

帝國的版圖原本只與現在瓦蘭迪亞王國及西帝國部份地區大致重合,但隨著對卡拉迪亞大陸中部丘陵,內陸的征服,帝國的領土逐漸直達東邊草原的邊界。

在廣闊豐饒的內陸地帶,原本生活著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各有各的文化,保持獨立。卡拉德人來到這裏,建立賈爾馬律斯城(Jalmarys)。依托馬律斯城,帝國將帕拉諸部落逐一征服。在原本屬於帕拉人的土地上,帝國的城市拔地而起,出現了現在的在洛泰(Rhotae)、阿彌塔提斯(Amitatys)、狄亞斯馬(Diathma),俄尼拉(Onira)。帕拉人也逐漸被卡拉德人所同化。

同時,在現在大致處於南帝國控制範圍的區域,在帕拉諸部落與南部海岸之間存在著一些獨立的城邦。這些城邦受到過東方文化的影響,與卡拉德人迥異。帝國在城邦之間縱橫捭闔,不斷滲透。使得這片區域最終較為和平的全部納入掌控,卻也使得原本的城邦文化得以保留一部份,在帝國南部形成了具有一定特別色彩的區域。

到了距今大約100年前,也就是卡拉迪亞歷10世紀中晚期的時候,卡拉德帝國的版圖終於抵達了草原的邊緣。塔奈西斯湖東岸有許多小汗國,帝國將這些國家收為保護國,並派駐軍團防禦。從此草原的邊緣也成為了帝國疆域。

帝國的征服給其他諸多民族帶來了苦難,卻也在征服後給帝國境內帶來了較為長久的繁榮與和平。從西部海岸,從當年卡拉狄俄斯和王國時代征戰的西部,到巴旦尼亞人的丘陵,到帕拉人曾經的山地,到遊牧民的草原邊緣。帝國控制了無比廣大的疆域。在征服帶來的和平之下,無數外族人和當年的卡拉德人一樣從海外來到這片豐饒之地尋求財富。帝國境內和帝國內外的貿易也變得極為昌盛,臣民也獲得了和平的好處,「卡拉迪亞人」成為了大陸上諸民族的共同認同。

然而,和平胡繁榮的時間總是有盡頭的……

卡拉迪亞歷10世紀末開始,帝國逐漸顯現出各種病變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