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健康

剛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除了管好血糖還有什麽要註意的麽?

2020-06-10健康

糖尿病不僅僅是一種血糖升高的疾病,除了引起血糖升高,糖尿病的並行癥可以累及全身各個器官,心、腦、腎臟、眼、周圍神經......所以,糖尿病是個全身疾病。既然是全身疾病,那麽在治療、管理糖尿病的時候,就需要綜合管理。不光是控制血糖,還需要降壓加調脂,「三高共管」同實作。血壓、血糖、血脂、體重,這些因素都是交互作用相互影響的。

糖尿病的患者,這些指標有什麽要求?

來源於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

平時我們在體檢的時候,總是習慣看體檢化驗單上的箭頭,有的升高有的降低,沒箭頭的屬於正常範圍,但是對於一些特殊人群,每個個體的參考值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體檢的報告,需要有經驗的醫生進行解讀,像糖尿病的人群,一些指標需要控制的更嚴格一些,就不能按照普通人群的參考標準。

對於血壓、血脂、體重不達標的人群,需要接受降壓、調脂、減重等治療措施。 治療目標如上圖。

對於患有糖尿病的心血管高危患者 ,包括:年齡≥50歲,而且合並至少1項主要危險因素(早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家族史、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或蛋白尿),沒有禁忌證, 需要口服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史是一個伴隨終生的疾病。一旦患病,除了降糖,除了降壓、調脂、減重、抗血小板聚集,還需要知道哪些?

及時辨識糖尿病的並行癥。包括急性並行癥和慢性並行癥。

急性並行癥:低血糖和意識障礙(包括昏迷)。什麽是低血糖?血糖≤3.9mmol/L我們定義為低血糖。低血糖反應是低血糖引起的癥狀,比如常見的典型癥狀,心慌、出汗,但是有低血糖反應的人,不見得血糖都非常低;沒有低血糖反應的人群,也不一定血糖都不低。臨床工作中,我確實也見過有一少部份人,血糖還沒低到3.9就出現了心慌、出汗等不適癥狀,這一類人群平時血糖管理,就需要稍微比常規的參考值高一些。一少部份人群,反應比較遲鈍,比如高齡的老人,血糖稍微低一些,自己沒感覺,往往血糖嚴重降低到出現昏迷或者意識障礙時才被發覺,這類人群,平時血糖管理,也要比常規參考值要高一些。

意識障礙或者昏迷,既可發生在低血糖人群,也可發生在高血糖人群。血糖嚴重升高可以引起兩種昏迷,臨床上叫酮癥酸中毒以及非酮癥高滲性昏迷。我們不好理解,姑且都可以這麽理解,血糖嚴重升高引起的昏迷。高血糖引起的昏迷多發生在血糖嚴重控制不佳,或者突然暴飲暴食,或者身體出現應激狀態,如急性的感染、脫水等狀態下。還有一部份1型糖尿病,可能一開始發病就以急性的酮癥酸中毒起病。我的一個好朋友的侄女,今年臨近過年時,突然有一天早晨起床叫不醒了。急急忙忙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進ICU,最後診斷,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追問病史,孩子的母親前一天晚上給孩子從網上買了幾瓶飲料。孩子一口氣喝了不少,喝完就睡覺了,起床就叫不醒了,這就是發病的經過,之前從來不知道有糖尿病,也沒有進行過檢測。

因此,有糖尿病確診病史的病人,要了解自己的血糖情況,就得平時多監測血糖,知道自己身體對於血糖的耐受程度,大概什麽數值會出現報警訊號,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這一點更重要。

除了急性並行癥,還要關註慢性並行癥。慢性並行癥包括糖尿病腎臟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等 。病變早期往往都沒有明顯的癥狀。因此作為糖尿病患者,一方面要記得定期去醫生那裏復查,包括身體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一方面自己平時關註有沒有出現相關器官功能障礙的癥狀。比如,腎臟病變,可能會有尿中泡沫增加;視網膜病變,後期可能會有視物模糊、視野缺損、看物重影、視力下降等表現;糖尿病足可能表現為足部皮膚的潰瘍、紅腫疼痛等表現;周圍血管病變可能出現行走時下肢疼痛等表現。

說到這裏,到底多久去看一次醫生?

來源於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

綜上所述,糖尿病的管理,可不只是控制血糖那麽簡單。這些知識非常重要,而且,終生需要。如果用幾句簡短的話總結,那就是:

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血壓、血脂、體重要達標。

定期復診,評估各靶器官功能情況。

及時辨識急性、慢性並行癥。

遵醫囑用藥/胰島素(這個內容要聽醫生的)。

飲食和生活方式的管理貫穿整個糖尿病管理的全程(相關內容網上有很多)。

參考文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辦公室.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中華內科雜誌.2018,57(12):88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