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職場

工業設計轉行互動還是前端?

2021-05-01職場

先自我介紹一下,本人雙非本,211碩,本科專業工業設計,研究生專業工業設計工程。學歷在一大批擁有海外名校背景的競爭者中非常普通,在經歷了幾十次卷的要死春招暑期實習面試和秋招正式批面試之後,最終在秋招過程中拿到了五家知名公司的互動設計/體驗設計/UX設計offer,其中包括vivo、小米、海康、用友等。最近在復盤的時候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其實走了很多彎路,我深知找到一份理想的互動設計工作並不能僅僅依靠單純的面試技巧。教育背景、專業認知、實習經歷、作品集品質都缺一不可。所以我將根據我的個人求職經歷和專業成長去分享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同樣想要在未來從事互動設計的盆友們。

互動設計對學歷的要求高嗎?

互動設計對學歷的要求很高,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頂尖大廠對學歷的要求非常高。在互聯網行業,設計崗位的需求量往往不如技術崗位,近兩年,很多海外名校留學生也都回國求職,所以這也就造成了僧多肉少的激烈競爭局面。

學歷普通又想找到一份不錯的互動設計工作該怎麽做呢?

互動設計求職的時候,一份具備幾個完整計畫的作品集至關重要,那麽作品集中的計畫從何而來?我的關鍵詞是 「讀書」「競賽」、「實習」。

首先說一說我的經歷,在讀研究生之前,我就確定了未來想要進入互動設計領域,所以在選擇導師的時候選擇了主研究方向是互動設計的導師,並且選課的時候也選擇了互動設計課程。(國內很多高校其實並沒有專門的互動設計專業,互動設計都是作為設計學或工業設計工程底下的研究方向存在)在研一的時候,為了做課程作業開始閱讀一些互動設計相關書籍,初步建立了一定的思維認知。但是對互動設計的理解還停留在「使用者體驗五要素」這類的方法論層面上。

為了更快的了解公司裏落地產品的形態,以及積累實習經驗,在研一下學期所有課程結束後,我拿著稚嫩的課程作業(一款創意性大於實用性的APP設計)敲開了第一段實習的大門。在第一段實習中,作為實習生我主要輸出的還是一些UI界面設計,但是在這段實習中遇到了一位很好的設計師小姐姐,學到了諸多企業裏的設計思維。也積累了一定的B端計畫經驗。開始理解使用者體驗的重要性。一邊實習的同時,一邊參加了一個比較知名的互聯網設計比賽,在沒有落地的情況下也取得了一定名次。因為實習生是沒有辦法去從0到1構建一個產品的,哪怕正式設計師可能負責的也只是一個板塊。所以參加競賽往往是最快的成長路徑,你需要被迫承擔多個角色,使用者研究、產品策劃、競品分析、原型圖繪制等等都要有所涉及,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學習。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意識到合理的互動設計必須基於理解產品的條件下進行,這就要求互動設計師需要具備一定的產品思維。於是開始閱讀一些產品相關的書籍。

研二上學期,課程都已經修完了,我便開始了第二段實習,抱著想要嘗試更多領域的目的,在第二段實習裏我做的是一些banner設計工作,為團隊負責的一款音樂產品輸出一些音樂banner。第二段實習算是我有些許後悔的實習經歷,因為banner設計幾乎是純粹的視覺輸出(不過也算是對審美有所提升吧hhh)。在我意識到自己未來並不想做單純的視覺輸出,還是對互動和體驗更加感興趣的時候,我便開始思考如何讓這段實習經歷變得有用,我的方法是沈澱出一份自己對團隊所負責的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報告,從產品架構、競品分析、互動設計等多角度全流程的進行梳理。

研二下學期,大家都開始找暑期實習,一份好的暑期實習既是秋招的墊腳石,順利的話可以秋招轉正就再好不過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我意識到競爭的激烈程度,因為本身學歷並非出眾,再加上前兩段實習經歷中其中一段實習經歷偏向視覺設計,所以在暑期實習的求職中屢屢受挫,尤其是一些大廠。不過也算是積累了很多面試經驗。於是開始復盤和總結,重新完善作品集,總算在暑期實習投遞的末尾拿到了幾個offer,選擇了其中一個公司的「體驗設計」崗位進行實習。因為在上段實習經歷中有自己去沈澱使用者體驗報告的經歷,所以在這段實習中也熟練的輸出了相關產品的使用者體驗報告,提出了很多最佳化策略。但是隨著實習行程的遞進,我發現自己並不是很喜歡團隊所負責的計畫領域。故沒有選擇實習轉正,而是在秋招剛開始的時候便及時辭職,回學校完善作品集。

到2022屆秋招開始的時候,我便有了三段實習經歷,並且之前做比賽的時候有從0到1產出過一個完整的產品。實習經歷有B端也有C端。上課的時候也做過一些使用者研究相關的作業。原本我只需要把最後一段實習的計畫整合後放進以前的作品集中就可以拿著去投遞秋招了,但是當時的我再重新去審視我過去的作品集後,發現了非常多的問題,其中包括計畫流程的完整性、具體頁面的邏輯、設計思考的呈現等等,於是我決定打碎重來。我花了一天時間重新梳理了我在學校裏、實習中所做過、參與過的所有計畫。並對它們進行了取舍,選擇了幾個能代表我設計能力以及可以完整呈現我設計思維的作品進行重新完善,在兩周後完成了作品集最終版,便開始正式投入秋招之中。事實證明,有多段實習經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很多公司在篩選簡歷的時候就會看實習經歷的對口程度。在經歷了大約一個月的面試周期後,拿到了5個offer。其中也包含自己非常想去的設計團隊。

最後還想說一下的是,UX設計、體驗設計、互動設計其實都是為使用者體驗而服務的,在概念上UX設計和體驗設計所涵蓋的範圍更廣,強調的更多是一種理念和全流程的感受,而互動設計則屬於其中一個具體的環節,雖然不同的公司在釋出招聘資訊的時候,崗位名稱可能不一樣,但其實考察的範疇和要求都大同小異,這也就要求互動設計師並不能只是單純的會畫線框圖,同時也需要具備使用者研究、可用性測試等多維度能力。盡管不同的公司可能在正式工作時的側重點不同,但是在面試的時候需要具備全流程的能力,也就要求你的作品集裏至少有1到2個完整的計畫。

這篇文章並不是常規的秋招面試經驗帖,更多想呈現的是我如何一點一點踏入互動設計之路。在這個過程中有過迷茫、懷疑,但是好在堅持了下來。同時也想告訴大家的是,互動設計作品集可以速成,但是設計思維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影響你最終是否能拿到滿意的offer的因素很多,互動設計本身就是對綜合能力要求很高的職位,保持學習的狀態,多實踐,及時復盤和思考才是關鍵之處。

我會陸續在同名小紅shu(UX設計雜貨店)分享一些大廠互動設計面經,以及面試問題回答思路。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也會不斷沈澱和輸出UX設計相關的幹貨,包括書單推薦、設計方法論、設計思維、案例分析等等內容,歡迎關註,期待和大家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