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建築學學生該如何看電影?

2014-07-08影視

題主你好,建築與電影之間的關聯,或許用讓·努維爾的這段話解釋再恰當不過了:

建築就像電影一樣,離不開時間和運動的維度。 建築師在預測尋求人們行徑的連結、對比效果之時,即是在依照序列性來理解、研究一棟建築。…從接連的鏡頭/序列來看,建築就是建築師透過剪輯,定格和開場來完成的...」

——讓·努威爾

讓·努威爾作品 杜哈杜拜塔(burj doha)內部 圖源:http:// zgmsbweb.com

之前, 我們所了解的電影與建築的關系,可能大多是關於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它在建築設計的各個表達過程中都經常被提及運用,屬於視覺上相對直觀的體現。

用蒙太奇手法表達建築設計概念 圖源:http:// ffffound.com

而如今,建築與電影的關系反而是在以一種相對龐大而抽象的感覺來建立的: 建築不單在用空間解決人的功能需求,而且愈加考慮使用者和空間內發生事件的交互作用結果 ,就像一部電影/小說中的人物、劇情、場景和事件的內部關系。

正如建築設計師、評論家伯納德 · 屈米(Bernard Tschumi)所提出的: 定義建築的不該是形式和簡單的功能,而是其中發生的事件。

【寄生蟲】建築插畫 圖源:http:// yzcwxs.com

不僅僅是電影拍攝中對於空間場景的要求更加細致,以建築特點來設定劇情;建築師們的設計過程如今也會更多從感受出發, 甚至更願意給建築、空間本身賦予一種故事性。

首先,我們先來對比一下電影和建築的定義。

電影是一種綜合性視覺藝術,是透過很多影像和連貫的情節向觀者反映完整的故事線和復雜的人物的行為, 是許多空間場景和事件的有序排序交錯變化,而建築則是這些事件發生的載體 。

所以,在將電影轉譯為建築時,首先我們可以先從解構電影的方式入手 :挑出電影的故事線,揣摩電影中的人物和情緒基調,如何表達出設計者的情緒和概念,怎樣對場景進行展現等等。

【後窗】中的場景 圖源:http:// sohu.com

具體方法如下:

解構電影

方法一,分析人物關系,判斷電影情節的描述的主次內容, 拆解出關鍵事件發生的場景,提取情節中的關鍵資訊和人物產生的行為,形成一種電影化思維。

方法二,抽離電影的情緒基調和影響它的表現手法 (視角,色調,光線,音樂等)。比如【布達佩斯大飯店】,便是用色彩構圖傳遞情緒的極具代表性電影,每個重要場景都可提煉出一組色系。

圖源:http:// hoosun.com.cn

舉個例子,漢藝學員L同學就是從電影【楚門的世界】經典場景出發,結合了自己的gap經歷,設計了給予人們的「調整空間」,以這種方式來詮釋了這部電影。最終也獲得了UCL Bartlett 建築學院投來的offer橄欖枝。

漢藝學員 L同學作品 獲 UCL Bartlett 互動性建築 MArch、AA AAIS MFA offer

除此之外, 電影剪輯的技法、敘事方式與建築的創作過程在本質邏輯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我們需要在解構電影的基礎上,對它的邏輯了然於胸,之後才便於進入轉譯環節, 即:構建場景、還原「性格」。

屈米在【曼哈頓手稿】(Manhattan Transcripts1976-1981)系列研究中,將建築看作是三種分離秩序的疊加: 空間(物理空間的組建)、運動(身體在空間中的運動)和事件(計劃、功能或者使用) 。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動態理論」是一個表達空間的新設計工具。

Manhattan Transcripts 圖源:douban

比如空間設計時候軸線是動態的,不同視角的軸線是不唯一的,就是 在建築中多做動態視覺體驗,會產生不同視覺的效果,即建築漫遊。

在這裏,建築設計中動態視覺的概念,也和上文提到過的電影蒙太奇手法有類似之處: 將鏡頭的序列變成時間的序列,再轉換成事件的、載體的序列 。

【大都會】圖源:http:// varsity.co.uk

具體方法如下:

場景的構建和還原

1、 利用電影技術與數位技術將虛擬生活搬到現實生活 ,將建築全方位的向身處其中的人們展示,以獲得更真實的空間體驗——互動性與沈浸感。

2、透過電影的表達手法(視角,色調,光線,音樂等), 將之前解構出的場景「性格」,從抽象變具象 ,以建築這一載體來反映電影情節的性格。

瘋狂動物城 場景 圖源:http:// mouseinfo.com

而在國外藝術名校中,也有很多根據電影提取靈感創作建築設計的例子, 倫敦大學 UCL Bartleet學院 PART2 的UNIT24小組,就是一個致力於用建築講故事的地方。 他們會從電影、動畫、繪畫中提取元素,或以此為媒介,利用VR / AR和物理模型來表達設計, 提煉出比建築的三維世界更多一維的電影特有表現手法——利用時間傳達空間的相關課題 :

透過在電影與建築之間的對話及其相互交織的關系來激發靈感——電影是去構建一個在時間軸上存在的世界,而建築思想也可以被這種形態所改變;同時,建築也正在改變電影的產生和理解方式。

Unit 24 小組作品 圖源:http:// issuu.com

無獨有偶,哥倫比亞大學MSAAD專業也有一個根據小說【The City & The City】(China Mieville)的故事梗概、場景任務設定來進行課題研究的Copula Hall Studio。

他們的設計依據就是文字 。因為小說同電影一樣,編劇或作家都會詳細的構建一個世界/城市,或源於真實生活,或高於生活。

圖源:http:// arch.columbia.edu

這一課題就是基於小說主旨,設計了一座名為Copula Hall(聯合大廳)的建築, 位置也是遵循小說的描述——在Bezel和Ulqoma的中心,進行城市規劃和關鍵建築設計。

並且,試圖在形式上和空間上發揮兩個城市之間的二重性,並強調這可能造成的效率低下 ,尤其是在交叉陰影線中室內空間,以及在城市中可能會感覺到的「雙重看待」體驗。

圖源:http:// arch.columbia.edu

圖源:http:// arch.columbia.edu

這一Studio的指導老師是Stephen Cassell和Annie Barrett。 兩人會透過類似於電影的表達手段對小說進行解構,細節的還原和場景的搭建,之後來進行各種不同尺度的空間推演。

圖源:http:// arch.columbia.edu

透過以上這些例子的反映,我們可以看出 電影化思維在建築語境中,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也是一種設計工具。

空間的敘事本領也是電影中的一份角色,提煉出兩者的共性和關系,我們也就發現了看待問題的新角度 ,做出更加優秀的建築設計,也就相對容易些許了。

以上,望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