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作為演員,演電影和演電視劇有什麽不同?

2019-05-22影視

大家好,我是演員張譯,第一次來知乎,選了本題來解答,實在是因為這個題目也是我此前多年來一直的困惑所在,最近幾年終於搞清楚了一些,說得不一定對,與大家分享。

既然這個問題是問「演」起來的不同,我想就只從表演的技術層面做一個回答。電影和電視劇的表演在尺寸、精度、節奏和風格上都有區別,這裏我只談一下尺寸。

演員有太多的門類,歌唱演員、舞蹈演員、戲曲演員、曲藝演員,雜技、魔術、口技、配音、廣播劇、器樂、小品、影視劇等等演員……不同的行當又有各自的表演形式。從大的形式內容上劃分,相聲、小品、話劇、電視劇和電影的表演應該是同一個範疇的,都是以現實主義為創作基礎的表演。換句話說,這幾種藝術門類最接近人們的生活。所以這幾個行當內的演員常常會有彼此跨界的演出。他們所需要調整的,就是表演的尺寸,也叫表演的分寸。

對於尺寸的要求,來源於三個方面:表演的平台、觀演關系,以及其所追求的藝術效果。

1、相聲、小品和話劇的表演平台是劇場的舞台,或者電視台的演播大廳,往往和觀眾的實際距離比較遠。觀眾時常看不清演員的面部表情,演員就需要放大台詞的音量,以及肢體的語言,向觀眾傳遞自己的表演。這就是為什麽在劇場裏看一台話劇的演出,你也許很受用,但是從光碟上看同一台話劇的演出視訊,你就會覺得演員好誇張的道理。同理,電視台的晚會小品,攝像師也不會經常給小品演員過多的面部特寫,因為那真的會嚇到電視機前的觀眾。

電視劇和電影的表演平台,是攝影機和攝影機的鏡頭,鏡頭又分不同的景別。全景,演員可以參照話劇的表演尺寸,進行肢體和語言的適度放大;中景,演員就要回歸到生活化的表演尺寸;近景和特寫,則需要演員在生活化的基礎上,適度的縮減尺寸。舉個例子:話劇中的吃驚,也許猛地站起身是合適的,在鏡頭裏,如果是近景,你猛地站起身,就「出畫」了。所以從技術層面上講,影視劇演員,是為鏡頭表演的,尺寸必須在鏡頭的方寸之間,讓觀眾看著舒服。

2、相聲、小品和話劇都是舞台表演,演員和攝影機的關系並不是很大,他們主要依托的是和現場觀眾的互動。演員和觀眾的關系,簡稱觀演關系。觀眾現場的掌聲、笑聲,甚至嘈雜聲、喝倒彩的聲音都會影響到演員的表演。觀眾積極互動的反應,會讓演員亢奮,他們知道,一切恰到好處。反之,那些嘈雜、冷淡、喝倒彩、手機鈴聲,會讓演員慌亂,從而下意識的加大表演的尺寸,「討好」觀眾,希望得到觀眾的認可與共鳴。

影視劇演員的觀眾從時空上而言,是間接看到他們的表演的。觀看的介質是電視機、電腦、移動客戶端和電影院。電視機、電腦和移動客戶端的螢幕尺寸很小,所以略有瑕疵或者誇張,觀眾不會太計較。不是觀眾不想計較,實在是我們的肉眼沒有那麽強大的糾錯能力。但是電影,是為電影銀幕服務的,演員表演的每一個細節都被無限的放大,再加上觀影的環境是封閉的、黑暗的,觀眾的投入度更強,於是,電影裏的表演就要格外的謹慎,嚴格按照觀眾可以接受的尺寸執行。觀眾可以接受的尺寸又是什麽呢?生活的尺寸,或者符合生活尺寸的,藝術化的尺寸。

3、相聲和小品(在此處的小品,專指晚會小品,表演教學中的教學小品另當別論),是以追求笑果為目的的藝術形式,從編劇、導演到演員的表演,都會誇張於生活,所以表演尺寸最大。話劇表演追求的還是完全的現實主義,但是因為舞台的限制,所以尺寸略低,但仍舊大於生活中的真實尺寸。

影視劇全是近乎實景的拍攝,追求的是真實,透過真實,引導觀眾進入一場夢境般的觀賞體驗,以盡可能真實的情緒感染觀眾,力求與觀眾同喜同悲。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都可以達到這種催眠的效果。因此電視劇的表演尺寸很小,盡量靠近生活,而電影,我們主要指的是現實主義的電影,在上述全部的現實主義表演行當之中,電影表演的尺寸是最小的。在電影裏表現吃驚,也許,只需要眨一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