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功夫】是否算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

2014-02-24影視

竟然上日報了,還是要謝謝各位捧場哈~~

時間倉促,這篇只是把以前寫過的評論修改再增刪就發上來了,如果將來有時間,為每個細節配上圖會更加容易理解的。

並且,這只是我根據【功夫】得來的一些個人感想,並不是專業的影評。事實上,如果要深挖,【功夫】還可以寫出很多,我這個只是皮毛感想而已。如果有錯誤或者不夠專業的地方,見諒。

另外我特別想說的是,很多人對周星馳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早期香港電影嬉笑怒罵的無厘頭,對他從【少林足球】之後的轉變不太理解。但實際上,他對技術和市場不斷的突破和求新才是最大的看點。我恰恰覺得,他之所以在電影創作重心從香港轉向內地、無厘頭型別的喜劇日漸式微的當下依舊能受到大家的喜愛,恰恰是不遵從過往模式的成果。比如【功夫】的動作,比如【降魔】的邪典等等。

千萬不要在看電影前就預設周星馳的電影應該是什麽樣,否則你會錯過很多精彩。最熟悉的陌生人,或許這樣的觀影狀態最好。他會帶給你新鮮,但本質上,始終是那個我們熟悉的星仔。

----------------------------------------------------------------

其實我一直覺得,各個方面來說, 【功夫】才是周星馳電影生涯至今為止的巔峰 ,尤其是作為導演。

這一點,不光觀眾和影迷承認,連業內人士都認可:美國首屈一指的影評人羅傑埃伯特把它形容為「當成龍和勃斯特基頓遇見塔倫蒂諾」;姜文大贊它被一直等待的電影;而陳凱歌這次拍【道士下山】,也說「近十年功夫電影只有周星馳的這部不錯。」

那麽它到底好在哪裏?

先預警下,回答會有點長。 戲外和幕後的故事,比如拍攝的情懷和辛苦之類的我就不說了,畢竟普通觀眾看的只是最終成效而已。單純從電影出發,這也是一部值得被推崇和愛上的佳作。

1,漫畫式設定與世界觀構架

【功夫】拍攝上映於03-04年,04年之前的功夫電影是什麽樣的?拳拳到肉的李小龍、成龍和洪金寶,或者是融入哲思、已經偏向超能武俠的【臥虎藏龍】。而【功夫】做到了一點獨創,即是漫畫式設定,放在【功夫】裏的直觀體現即是在動作、情節、邏輯、攝影等各個方面糅雜誇張與虛幻,就像【長江七號】的主角徐嬌小朋友隨口一句評價:「這些看起來不像是真的。」

琴音可以殺人、火雲邪神出手的速度快過子彈、阿星如來神掌的境界比之孫大聖基本就差了七十二變、蛇毒陰差陽錯有助主角,斧頭幫在豬籠城寨的出場還做了個黑雲壓城的特效……半現實半虛構的世界以及透過整體鏡頭呈現出的風格,正是最大的特色。

而當周氏喜劇和功夫動作結合在一起,尤其出彩。

2,武打場面和對粵語殘片的致敬

粗略計算算,整部片長為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前後有數場耗時不短、人物出場較多的武打場面:斧頭幫尋釁,三英雄出手;三人對戰琴師、琴師對戰包租公婆;包租公婆和火雲邪神的大戰;阿星決戰火雲邪神。延續漫畫式設定,【功夫】裏的高手和武功有別於人類正常認知所能打出的一招一式,它近於武俠漫畫的描寫,甚至更加誇張。

鑒於招式本身的特點,洪拳、譚腿和棍法在影片中有非常實在的描寫,一招一式較為明晰。(也有因為武指是洪金寶的緣故。PS,功夫有兩個武指,另一個為袁和平。其實從動作風格上就可以清晰區分)。而到了表現琴音、獅吼功、如來神掌、蛤蟆功等傳奇色彩強的功夫時,電影就大大加重了虛化和想象力的成分。



「琴師抱琴揚手一揮,錚錚琴鳴,強大的沖擊力撞向對手,就好像骷髏武士執刀猙獰砍去。待到被擊潰,這群醜陋陰黑的武士又慢慢霧化消散,直到不見。鏡頭一轉,琴師戰敗。」——星爺把原本無形的琴聲威力化作了有形的骷髏武士,觀眾一目了然不說,還加大了視覺沖擊力。星爺也把包租婆獅吼功威力帶來的氣流波動都用特效做出來了,效果同上。

而且整體氛圍兼糅了想象力和浪漫飄逸,非常新奇。(當然,這裏還要加上出彩的音樂和整體節奏配合,下面再說)。


3,群演醬油

周星馳的電影,配角和群演一向出彩,尤其【功夫】,為大家貢獻了很多直到今天還在被不斷運用和延伸的角色。

包租公、包租婆夫婦:大嗓門與色魔,最後卻是太極行雲流水,獅吼功大氣威重。大師風範,心火不熄,不外乎如是。而且也為觀眾提供了不少笑料。

齙牙珍:戲份不多,但出奇的讓人印象深刻。裊裊婷婷的身段,嬌媚愛美的女兒常態,格外出位的齙牙,這幾種似乎矛盾的內容集合於一人身上。她不是美女,但當她第一個站出來為了三位高手和包租婆大吵的時候,又是無與倫比的氣勢和情義。

醬爆:哇,可以說最出彩的一個了,你說說你在多少微博和微訊號上看到過他的表情?

看著一副呆傻的樣子,表情木訥,其貌不揚,每次出場還都露著半個屁股。是醜角嗎?搞笑嗎?可他卻軟硬不吃,在被威脅的時候半點表情也沒有。這個時候你才發現,那哪裏是傻氣,就像【審死官】裏黃一飛演的管家始終居高臨下的眼神,竟然無端生出份冷和硬,還夾雜著微微的嘲弄。

這個人物或許是最值得期琢磨的一個角色。

他平凡,渺小,天賦一般,也沒有任何功夫傍身。大敵來臨的那一刻,他義正言辭的告訴包租公包租婆,你們教我功夫,我來對付他,配上少有的正常、也鄭重的表情。——「就算殺了一個我,還有千千萬萬個我。」

還有三位深藏不露的高手和連老弱婦孺都可能藏有一手絕技的圍觀黨們。從前可以是如花、石榴姐、洪爺這樣單個的引人註意的人物,現在則是【功夫】這一撥人。至於周星馳為什麽能把群演拍出色,這又是一個可以洋洋灑灑的話題,知乎上有相應答案,就不廢話了。

幕前,豬籠城寨是傳奇之地,作為觀眾永遠不會猜透還有多少意想不到的人物和事件;幕後,這不大不小的一方天地大大考驗了導演的功力:戲份少又吃重的醬油怎麽安排、群眾演員如何站位、道具布景以什麽方法利用完全、這一幕幕又是如何完成串珠並和整部影片掛鉤鋪墊……

就拿豬籠城寨來說,從場景出現到全部人物(包括醬油,和醬油的醬油)登場完畢不過幾分鐘,星爺掃完全景之後從一日之晨拍起:多人聚居洗漱的環境、生活氣息的餐點、來往的各色人物,苦力強扛沙包、齙牙珍要求裙子開叉更高、包租公小男人式的好色……每一處人物、台詞和場景都以秒計,但一路下來,從豬籠城寨的生活環境到每個人物特點全部一目了然。沒有雜亂之感,反而是好奇和有趣。就連語言,星爺都很細心的讓不同人物說著不同的國語、粵語、英文、家鄉方言等,好笑是一碼事,也順帶突出了魚龍混雜之感。

4,故事


首先要強調,喜劇也是電影,並不是攢攢段子就結束的幾分鐘小品。它同樣需要一個脈絡清晰、表述完整的故事。而目前很多嘩眾取寵的喜劇其實連故事都沒有講瓷實。


周星馳的電影不光是讓你笑或者讓你哭,它總有那麽一些細致的感情可以輕易打動你。【功夫】也是一樣。

先來看看電影的主角——阿星。

你們有見過像惡霸一樣登場,人未露臉聲未發就很不善良地踩破小孩氣球的主角嗎?你們有見過一出場就欺負弱小未遂、還把殺人掛在嘴裏並真的有意圖去實踐的主角嗎?他就是。

「記憶是痛苦的根源。」童年,他一心想成為匡扶正義的英雄,拿著本可以去讀書的錢買了本只值幾分幾毛的「武功秘籍」,一番苦練之後,想救人卻被按在地上以最不堪的方式羞辱,自以為功夫了得卻被人輕易打翻在地……

他就是一個笑話。

阿星逐漸長大,他開始依從所謂的社會規律。「這個世界,滿街都是錢,遍地都是女人,誰能夠下決定就能爭的贏。」他沒有錯,強權,武力,放到任何時代都適用。他拼命想加入代表著權勢和地位的斧頭幫,嘴上叫囂「我要殺人」,實際是想用看得見的金錢富貴和再也不用受到欺壓的地位來證明自己再不是小時候那個任人打罵的孩子。

善良被壓抑,夢想被掩藏,想要冷心冷面走另一條道路,閃現的回憶和遇到的人又在不斷讓他矛盾和掙紮。

阿星第一次握著棍棒的時候,他故作鎮定,被逼急了往老大琛哥頭上一棍連他自己都不敢置信。直到瀕死也要往火雲邪神頭上一敲,阿星第一次成為主導,終於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麽。啞女的無聲可以勝過有聲,善惡到頭總會分明,那些以為消失不見的堅持和理想一直都在蠢蠢欲動。

「為了維護世界和平」,這話最初是由童年阿星說出,戲裏的惡霸戲外的觀眾恐怕都在嘲笑小孩子的天真和不自量力。但最後,阿星一襲白衣重生,舉重若輕的招式,竟然真的成真。善惡有報,回歸本心,他依舊可以是那個賣著棒棒糖的小人物。什麽武俠宗師?牽著姑娘的手就可以了。


星爺的電影他從來不會刻意去挖掘人性復雜,也無意深沈厚重或者針砭時弊,他就是給出一個簡單幹凈、極富可看性的故事。以功夫包裹理想,以笑料暗合人生,臨到頭來,不忘添上一筆很美的情感和始終存在的正義希望。 星爺自己都說,「我扮不出高深的,怎麽樣都不行」。

價值觀一直很簡單,金銀傻傻的努力,最後成功;【兒歌三百首】在西遊降魔中被推到核心精神的位置;阿星在用近乎孩童般打架方式(比如踩腳趾和拿暗器做玩具)贏了火雲邪神後,他和啞女在最後一刻又以重返童年的方式相遇……

而這種「簡單」的另一表現就是小人物式的成長。就像尹天仇對著大海喊的那句「努力,奮鬥」一樣,星爺電影裏幾乎所有主角都有著一路奮發向上進而有所轉變有所成的經歷,哪怕如【食神】主人公開頭風光無限,不消片刻還是被打入低谷。隨後,他們透過自身和外界的雙重作用通常會達到一個新的境界,最後以不同方式悟道自己的本心。

5,喜劇效果


首先,我得承認,周星星自己往後的幾部作品都未必有【功夫】的喜劇效果這麽好。而【功夫】中的經典橋段,更加是被無數電影從業者借鑒,光是15年,我就可以數出至少3部大賣的院線片裏有功夫的橋段,有些甚至相似度達到了80%以上。不點名了。

你數數,哪怕在看了電影若幹年後再回顧,還是有很多情節可以讓你笑出來吧?包租婆的獅吼、醬爆的屁股和停水、阿星挑釁豬籠城寨、穿拖鞋戴眼鏡在馬桶上看報紙的火雲邪神、三英雄夕陽話別後一人沒站穩掉下去了、肥仔聰三刀不中「豬隊友」模式、「你還是寫中文吧」、林雪那個角色的出場、阿星和包租公腳力堪比風火輪的追逐戰、「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隨便寫寫就有很多。



還有情緒的轉換和「戛然而止」。「停頓」這個作用在周星馳的電影裏很特別。

一般說來,電影在高潮之後會繼續渲染氣氛,「鎖」住觀眾此時的感動和震撼,以便達到更好的沖擊力。但星爺在他的電影裏有另外一套思路。他從來不會讓各種情感過度延長和放大,柳飄飄在聽到那句「我養你啊」之後還是轉身離開、阿星和啞女只有幾個對視、剖白心跡的挺身而出化為敲在火雲邪神頭上的輕輕一打,等等例子還有很多。

如此一來,如是為了喜劇效果則有前後對比意想不到之妙,如是表達情緒,那便很好的讓觀眾對一閃而過的精彩點印象深刻。不濫用,便不容易多度和惡俗;短暫,才更加珍惜和銘記。

有一點特別要指出, 目前很多喜劇是把網路段子揉進電影裏逗觀眾笑,而周星馳的電影是創作段子和話題來讓觀眾一遍遍地自發傳播,十年還不息 ……差別可以想見。星爺的喜劇笑點和情節從來不是生搬硬插,他首先會著力於整體故事的結構和每個人物的立足,再於此基礎上設計推動情節發展又具笑點的環節。等到把故事和人物全部推出,不僅能清晰表達基本意義,還能在不同環節讓觀眾有自己的感慨和聯想,這是最難得的地方。

星爺的電影為什麽好笑,他的喜劇手法有哪些,這些題目大到可以去寫專業論文了,在這裏不一一分析,只想說, 做喜劇比正劇悲劇要難,這幾乎已是公認。 快了一秒,慢了一拍,出來的效果便完全不同。就比如砸在包租公頭上的那一盆花,從他摔倒在地到頭頂開花,每一秒的動作和安排都是精打細算。

表演部份涉及到節奏、台詞、微表情和肢體語言,整體構架要求節奏又不能淩亂無章,各種情節還得有創意和新意,這些在喜劇電影中對一眾台前幕後都要求甚高。

讓觀眾自然開懷而不是冷笑嘲笑就已然不易,而要做到悲喜結合笑中帶淚、以笑料包裹理想和人生,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喜劇又有幾部?


6,其他創意點

歌舞聲色——斧頭幫老大琛哥悠閑地邁著舞步舉起斧頭,幫眾一邊在室內大起聲色舞樂,剪輯一邊穿插他們行兇後殘忍的黑白景象,動靜相襯,明暗相合,斧頭幫的殘忍在這場音樂舞蹈中極是生動的展示出來。

音樂——為【功夫】做音樂的黃英華就是這次【大聖歸來】的配樂人員。而在【功夫】裏,論抒情有【只要為你活一天】,而更出彩的還有諸如【小刀會組曲】這類星爺特別喜歡用的音樂放在豬籠城寨和打鬥部份,民樂的使用在影片中比重極重,調子激昂、節奏感強,又是其他電影很少使用的新鮮玩意。(PS,有配樂是周星星自己哼出來,然後讓黃英華譜曲的喲。而且音樂也采用樂團現場演奏的方式增加效果)

特效——星爺可以說是最早重視特效的一撥國內導演,早從01年的【少林足球】就開始加大特效比重,力求在視覺性上有所突破。此後,他的電影再也沒有離開過特效技術。星爺原話:「我們利用電腦特技是根據故事結構和故事進展,裏面要有內容,並不只有特技。比如說我們能看到電影裏有99個大霹靂,但不見得就好看。電腦特技對我來說是很好的輔助,但永遠是劇本為主。故事結構,人物性格,這些是最重要的。」

粵語殘片和經典電影的致敬——戲裏,舊式的武俠漫畫在這部【功夫】裏占據重要地位。小阿星童年就被一本「如來神掌」唰了一通,至片尾,武功秘籍又被拿來在其他小孩面前晃悠。再看,阿星借著剪發勒索醬爆的時候,鏡頭一轉給到一邊成排陳列放著的武功漫畫上,此時阿星的表現略有波動,極其細致的微表情(星爺的表演贊一個)。第一次觀看的觀眾估計不會註意,但這也是對阿星這個人物極其重要的鋪墊。

而戲外,和星爺年齡相差不多或者對此領域稍有關註的更加可以一眼看出其中的致敬成分。如來神掌、獅吼功、洪家鐵線拳、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譚腿、太極、蛤蟆功、火雲邪神,再加上音樂等等環節,這些無一不是星爺對粵語殘片和武俠漫畫的致敬。片中也有戲仿【閃靈】等經典電影的場景。


7,未必對的猜測

和幾個業內人也聊過,無論他們是否喜歡周星馳,基本都承認,他夠聰明,夠有遠見。不然你以為,要在近30年的時間裏保持著票房桂冠,征服香港觀眾後又讓內地觀眾喜愛,很容易嗎?僅僅靠自己埋頭想故事拍電影嗎?

我喜歡【功夫】,挺重要的一點就是超前的模式。

自己周星馳自己當導演以來,很多人都說他怎麽不像以前一樣去拍那些港式無厘頭了,然後罵他說他變了。但不妨想想,香港那種無厘頭喜劇真的可以在今天繼續受歡迎嗎?內地觀眾真的可以完全接受這一套嗎?它又是不是有點落後了?

無論周星馳是自己不想拍了,還是覺得市場不會喜歡,他都做了改變。從【少林足球】開始重視特效和電影工業的進步接軌,【功夫】嘗試了以動作戲取代大量對白增加笑點,【長江七號】開始試著做不同題材,【西遊降魔】那種混雜著恐怖邪典氣氛的喜劇也特別帶感……與其接受一個停滯不前、不知道哪天就再無新意的周星馳,我還寧願讓他去不斷改變和嘗試,哪怕當中會有低谷和不適,但誰知道將來就出現了新的驚喜呢。而且這幾部品質也不差不是。


未完,暫時不想續了。其實幕後故事也挺多的,像和馮小剛的合作啦,金像獎上梁朝偉張曼玉幫他頒獎啦,票房強勢到現在都是香港地區本土電影最高紀錄啦,周星馳自己為了電影練出的一身好身材和那年他爆棚的顏值,數之不盡。

我發現很大一批人都對喜劇有著一個誤區,即是覺得喜劇很好拍,無非就是湊幾個段子想幾個橋段,再讓演員擠眉弄眼一番。而對其他題材的電影,大家往往覺得只要達到了「工整」的程度就已值得鼓勵(畢竟國產電影整體水平太次)。可喜劇卻又承受著最嚴苛且唯心論的評價標準。要知道,真正那種「荒誕的認真」的喜劇,對所有電影從業者都是最大的難度。

現在我們可以回到題目,【功夫】是否被低估?——當然。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功夫在豆瓣的評分只是7.1左右,直到【美人魚】上映的熱潮讓很多人再去回顧這部片子,才去重新打分或關註。現在大概是在7.5左右。但還是太低。雖然豆瓣評分也不是唯一的考量標準,但還是能代表很多人的看法的吧。

可是你再回頭來想,【功夫】之後,你覺得哪部國產喜劇的水準超過了它或者可以和它持平?哪怕以最嚴苛的標準,基本都一個手數的過來。甚至往前推,它就一定比【東成西就】或者周星馳自己的無厘頭喜劇差嗎?也未必吧。

【功夫】真心值得受到更多的贊譽。


最後慣例表白,我太稀罕周星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