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我們總說農民是質樸的,為何在七武士中農民那麽齷齪?

2016-04-14影視

在很多作家的筆下,農村人經常是與淳樸和善良等詞語聯系在一起;而在趙本山的小品裏,農村人往往是以愚昧和滑稽的形象出現在舞台上。我所生活的農村,有著另外的一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家鄉人的勢利,在這裏,固然有少數人會尊敬能幹而正直的人,但讓大多數人恭維的還是村裏比較富裕有錢的人和為官的人;村裏人也尊敬老師,但並不是因為老師是什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是因為老師「每天和學生吹吹牛,一個月就能拿到薪資」,說到底還是盯著老師的錢袋子;一個人如果只有「善良、正直、勤勞」等美德,生活卻一貧如洗,所能受到的,只會是大多數人的歧視和少數人的同情。

在我上初高中的時候,村裏突然興起偷盜之風。當時彩電洗衣機之類的家電還比較少見,是很多姑娘想要而不一定能得到的嫁妝。某一天早上,村裏某戶人家起床灑掃時發現昨晚從裏面鎖得好好的門,居然被人撬開了,家裏的彩電、影碟機、洗衣機什麽的都不翼而飛。從那之後,經常聽聞村裏誰誰誰家又被盜了。開始失竊的只是現金或者貴重的家電,後來蔓延到馬車、木材、稻谷和玉米,甚至是牛馬豬羊等牲畜。在那幾年裏,雖然家家戶戶都生怕自家被賊盯上,做足了防盜工作,但是,當聽說某某就是村裏東偷西摸的那個時,不少人會一臉羨慕地說上一句:「也算是人家有本事。」

當年的我不喜歡這些,但我知道自己無力去改變什麽,因為換作是我,也不可能自家養孩子都困難還承擔照料村裏孤寡老人的重任,所以只能在某個聽說那老人已經在家中餓死發臭的時候輕輕嘆息一聲,眼不見心為靜。「衣食足而知禮儀」,在一個維生尚且困難的地方,人們崇尚金錢和權勢是一種必然。我想,兩千年前的項羽,想必正是因為知道農民勢利的一面,所以失敗之後才不肯過江東。

另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許多人老無所依。家族的一位奶奶級別的人物,結婚後生到第三個孩子才是兒子,她那一輩人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很重,加之又是晚年得子,自然是關愛有加,聽說一直到小學六年級,她兒子回家還要纏著那個奶奶要奶吃,而她居然還有奶水。甚至到現在,我也無法明白,父母對子女的愛要有多深,才能愛到這樣的程度。但是父母對子女而言,除了是依靠,是否有一天也會成為包袱和負擔呢?這是農村人的務實或是殘忍?

十五年過去了,她兒子也已經為人父母,在村北公路邊蓋了新房,但把父母留在了這邊老房子。我去探望兩位老人時,他們嘮嘮叨叨地跟我說起了兒媳婦的種種不是,還譴責兒子與兒媳沆瀣一氣忤逆自己。

我靜靜地聽著,但什麽都沒有說,因為從小生活在農村,這樣的事情見得太多了。在我的印象中,村裏十個家庭,大概只有那麽一兩家能夠盡心地贍養老人。聽過老人被成家立業的孩子占了正房趕到小耳房度過晚年的事情,也聽過老人兒女齊全卻無人贍養在外面撿垃圾為生的,見過老人不堪忍受兒媳的謾罵喝農藥上吊自殺的,也見過獨居的老人死了近半個月蛆蟲都爬滿了才被兒女發現的。即使是親戚家的老人,他們遭罪的時候,我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因為身為孫子輩的我,相比他們的兒女來說,只是局外人,我的攙和不僅無法讓任何事情變得好轉,反而極有可能讓他們受到更糟糕的待遇。

你如果不生在農村,永遠只能看得到農村的落後和淳樸,或是熱情和憨厚,很難了解他們骨子裏那種卑微和狡黠,生存的本能讓他們中的有些人顯得殘忍而無情,黑澤明的電影借用一場戰爭,把農民的這些特征表現了出來。

是的,農村生活的艱辛塑造了農民性格當中勢利和殘忍的一面,但即使荒漠中也會有仙人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恥笑貧窮,還是會有好心的婦人給村裏困難的家庭偷偷送上自己園子裏豐收的食物;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為了自己生火做飯胡亂砍伐山上的樹木,還是會有有見識的婦人扯著自家把小樹整棵砍了拿回家的男人的臉教訓說:「小樹的頭你都忍心砍,你咋個不拿刀把你兒子的頭砍掉呢!」並不是每一個人見到拆房搶牛的惡官都點頭哈腰,還是有人信奉「老子行得正走得直,怕你個毬!」的理論,不亢不卑地打惡官的面前經過。並不是每個人都巴不得把別人家種的瓜別人家養的豬都偷到自己家,還是有人拾金不昧,還是有人為了維系公道而替別人出頭。

我所認識的農村人,是懂得知足常樂的一群人。網上大家討論貧富差距,覺得中國馬上就要完蛋了,大家常用「水深火熱」來形容農民生計艱難,但真的和村裏人談起來,他們都覺得自己趕上了好時代,「不用交公糧,不用納稅,自己苦得多少都算自己的」,這是讓他們最高興的。他們只是把富人的揮金如土當作傳奇在茶余飯後拿來說說笑笑,他們一個周能吃到一餐肉就覺得非常滿足了。

或許對農村人來說,只要官府給他們一條活路,讓他一家人餓不死,他就能繼續忍受各種艱辛和不公。要是能夠這樣容忍的一群人,你都能逼得他們造反,你需要多差勁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