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如何評價 Billkin 主演的泰國電影【姥姥的外孫】?

2024-08-19影視

泰國電影常被國內觀眾忽略,大銀幕上更鮮見,但實際上泰國商業電影實力很強,因為有極強的商業廣告做基礎,煽情和無厘頭搞笑方面都突出,動作片喜劇片鬼片愛情片樣樣來得。又是同氣連枝的亞洲文化,在生活場景和情感代入方面幾乎毫無門檻,加上泰國人天然「zai ying ying」(慢慢來)的松弛感,所以出現【姥姥的外孫】這樣的電影,似乎理所當然了。

電影從掃墓開始,到掃墓結束,講生老病死,講老有所養,講家長裏短,沒有劇烈的沖突,沒有高低起伏的情緒,大部份時候都溫和而平靜。

從任何角度,這部講述華人家庭文化與情感的電影,都更應來自於中國而不是東南亞,但我們卻鮮少能照顧好這樣的題材,拿捏不好商業與藝術的平衡,要麽曲高和寡,要麽陷於流俗。這幾年國內影視劇更是沒完沒了地陷入了性別和原生家庭的無盡狗血之中,家庭成為戰場,父母成為「禍害」,兒女人均白眼狼,生活天天雞飛狗跳,刻板印象全員集合,沒有沖突制造沖突也要上。

【姥姥的外孫】也有沖突,大家庭分解成小家庭,利益中心轉換,也都有了小算盤。會比較付出和報酬,會不甘心不服氣,誰是她最在乎的人,「明明我付出比較多,為什麽其他人受益」?這是人性,是再真實不過的矛盾,在東方「孝」字頂天的文化下,這些爭論和抱怨被壓抑了許多年,你可以視而不見或者閉口不談,但它們就在那裏。

電影沒有回避這些,承認人性的復雜,它沒有躲開矛盾,躲開金錢、繼承、責任這些現實,甚至男主角行動的發端就是為了錢。但它也沒有去刻意制造沖突,把極端化的兇神惡煞插到家庭裏。家人們彼此抱怨,但並不持續,吵吵和和,有自己的小心思但也有真實的感情。即便小舅舅片刻猶豫不決的大方,那也是發自真心的。

姥姥不完美,性格孤僻又毒舌。那個年紀的華人父母,「重男輕女」難免刻在基因裏,雖然愛灑向了每個子女,但大兒子得到了最多喜愛,小兒子得到最多照顧,唯有女兒,付出最多,所獲最少,所以女兒抱怨「兒子繼承遺產,女兒繼承癌癥」。雖然姥姥自己也是「重男輕女」的受害者,但在潛移默化下也被影響。她也在反思,也在改變,這些不好的文化總會一點點被瓦解,比如小孫女,就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也是在貌似溫和平靜的家庭中,湧動著各種沖突與矛盾。是枝裕和當然更加內斂與克制,很多東西不是把矛盾放在面上,沒有那麽多吵鬧,但不時一句看似無心的話後,卻潛藏著多年的憤懣與不平。

【姥姥的外孫】更外露,更加商業化也更直白的情感,因為想觀眾一起動情。最後哭戲一場接一場,是要牽扯起觀眾的淚腺。當然定位不一樣,不好說哪種處理更佳,只能說【步履不停】更雋永,而【姥姥的外孫】更好哭,後者是泰國電影一貫的風格,無論搞笑還是煽情都要直球過來,在是枝裕和那裏是一個空境留白,在這部電影裏就是數分鐘的哭戲特寫。

電影也沒有回避現實話題,青年人待業在家當沒人氣的「主播」,老齡化與空巢老人,以「房子」為核心的遺產爭奪,樁樁件件也是我們正在經歷或即將面對的。它們在電影中並不占據太多篇幅,卻異常醒目地提示觀眾,這就是我們所經歷的生活。

大部份時候,這部電影都有日本電影的影子,舒緩、細膩、敏感,鋼琴和小提琴的大量使用加深了這種感受。當然華人文化依然是這部電影成立的根本,它如此貼近我們所熟悉的生活,甚至讓人思考,為什麽我們的家庭故事,被泰國人拍出來了?

可能也要慶幸這是泰國拍的電影,否則按這個題材和劇情,如果是國內拍,互聯網兩性論戰的口水足夠把這片淹死,然後兩邊的極端分子一定會把這部力求和解的電影變成你死我活的戰場,高喊著「我絕不原諒」發出攻擊,剩下路人觀眾一臉懵。

無論如何,在夏日將盡時,電影院能有這樣一部清爽幹凈的電影,沒有喧囂嘈雜,沒有雞飛狗跳,純凈舒緩、細膩動人。作為觀眾,你哭也好,反思也罷,無論共情或自省,它都只是默默牽引,而不是強行把情緒灌輸給你。兩個多小時時間裏,不會覺得漫長拖沓,不會坐立難安,像是隨劇中人物走完了人生無比重要的一程,這種感觸在我離開影院後,還跟隨了我很久。我想,一部好電影給人的感受,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