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中國古代歷史劇?

2014-01-30影視

我在撰寫【大明王朝1566】的評論文章的時候,一位朋友曾經建議我將視角延長,如果有閑工夫,順便聊聊中國大陸其它優秀的歷史劇。這個想法我其實是有的,一來,出於愛好,我對國產劇的涉及主要集中的領域就是歷史劇;二來,網路上對國產歷史劇的科普和評論實際上遠遠不足,一方面,歷史劇的受眾人群,在年輕人中相對較窄;另一方面,它的節奏更為舒緩克制,而且往往以長劇集的形式出現,在熱衷「快消」的今天,顯然不如評論電影或季播劇有搞頭。但礙於時間和精力,對於科普和評論其它大陸歷史劇的工作,我遲遲沒有起步。有鑒於此,我想先開一個名單——「我眼中的優秀歷史劇」,既為了分享給對歷史劇有興趣的朋友作為參考,也為了提醒自己,日後若有評論和分析,大抵也是挑名單裏的片子寫。

註:圖片皆源於豆瓣。

註:排名不分先後。

一.【大明王朝1566】

我首先推薦的,自然還是這部【大明王朝1566】。坊間有雲:「張黎出品,必屬精品。」搭檔對歷史劇劇本創作駕輕就熟的劉和平老師,於是就有了06年的【大明王朝1566】。張劉二人在籌備這部劇時並不局限於簡單地還原歷史,他們希望透過適當的藝術處理,以兩個主要事件(倒嚴和海瑞諫主),若幹分支,勾勒出象征著中國兩千年封建體制裏百姓、君主、文官、宦官等群體的紛紛擾擾的綿綿畫卷。政治鬥爭不過是【大明王朝1566】的表象,它聚焦的,還有一個集權社會下,改革的艱辛、人何以自處,以及理想與現實如何權衡等問題。盡管當初在宣傳該劇時,劇作方突出「嘉靖與海瑞」為核心人物,但我更願意將此劇視為一部群像劇。劇中的大部份角色你方唱罷我登場,卻都能給予觀眾深刻的印象,都值得細細品味,比如:楊金水、馮保、呂芳、胡宗憲、嚴嵩、徐階、王用汲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此劇的畫面設計和配樂選取,頗有向希臘大導演安哲羅普洛斯致敬的意味,無怪乎坊間議論,張黎是安哲的忠實粉絲。

二.【貞觀之治】

在與同期的【貞觀長歌】的比較中,更凸顯出此劇的藝術品味和創作人員的用心程度。在服裝、音樂、器皿、建築風格等的考究上,堪稱國劇良心。孟憲實和阿城聯袂編劇,保證了劇本整體思路的嚴謹,和人物對白的專業性,從而較好地避免了「違和感」的出現。強奪蘭亭序一段,頗顯功力,讓人潸然淚下。該劇的卡司也足夠強大,馬躍、苗圃、馬少驊、金士傑等人彪戲令人目不暇接。順便,這部劇的主題曲由張學友演唱,前奏的鋼琴曲別出心裁,自白式的歌詞坦然豪邁,值得單曲迴圈。美中不足的是,該劇的武戲品質稍遜於文戲。

三.【雍正王朝】

劉和平編劇的另一力作,導演胡玫僅憑此劇便可在中國歷史劇的記錄史刻下自己的名字。該劇以二月河的原著小說為基礎,刪減枝節,突出改革情節,在「九龍奪嫡」、「山西諾敏案」、「科場舞弊案」、「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章節中,樹立起一個銳意改革又步履維艱、果敢堅毅又陰鷙雄猜的明君形象。整部劇格局恢弘,一如劉歡演唱的主題曲般富有張力。唐國強、焦晃、王繪春、杜雨露等人貢獻了精彩絕倫的表演,對白戲水平之高,可比【大明王朝1566】。要從影視戲劇了解古代中國的政治生態,不妨從此劇入手。

美中不足的是,由於政治宣傳等因素,該劇對於善惡的區分還是較為明顯,雍正帝的塑造上免不了有臉譜化的痕跡。

四.【走向共和】

又是張黎的作品,新歷史主義代表劇。這部劇將視角聚焦於清末民初激流湧蕩的歷史,從甲午中日戰爭前夕一直到孫文發動二次革命。它刻意擺脫了建國後主流的歷史敘述角度,將每一個階級的人物還原到人的本位,以至於我們在整部劇中幾乎找不到一個「偉光正」的人物,即便是具有理想氣息的改革者、革命者,也有自己的不堪;即便是看起來冥頑不靈的守舊分子,也有自己憂憤的一面。該劇的台詞和許多橋段都頗值得細細咀嚼,比如李鴻章在談判桌與伊藤博文的論辯、慈禧宣布向八國聯軍開戰、革命失敗後孫文與黃興的分歧等。不過,令人頗感遺憾的是,該劇的劇本品質以「李鴻章去世」、「慈禧去世」為兩個節點,有兩次明顯的下滑。

五.【漢武大帝】

「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

他給了一個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又一部聚焦統治者生平,展現恢弘氣象的歷史劇。別出心裁之處在於它的敘事是從漢景帝執政初期開始的,以此為鋪墊,來說明漢武帝繼位時的棋局大勢。同時,該劇在塑造漢武帝這一形象上也並未臉譜化地歌頌,劇集涉及了漢武帝後期的窮兵黷武以及喜怒無常,令漢武帝這一形象更為豐滿。陳寶國在此劇中的表演堪稱教科書式,一個與嘉靖帝頗為懸殊的皇帝形象,被他拿捏地恰當好處。焦晃在此劇的表演(漢景帝)也令人拍案。

六.【東周列國·春秋篇】

即便是狗尾續貂的戰國篇,在今天依然碾壓大半國產劇作,就足可見【東周列國·春秋篇】的成色。盡管畫面在今天看來頗顯粗糙,但其嚴謹性即便在優秀歷史劇中也可稱數一數二。這部頗有科普性質的歷史劇,娓娓道來一個個春秋時期的典故及成語故事,如:烽火戲諸侯、黃泉認母、管鮑之交、唇亡齒寒、趙氏孤兒、一鳴驚人、臥薪嘗膽、孔夫子高山仰止、伍子胥過昭關等,密而不亂、獰厲凝重。

當然,這部劇深究起來,也不是毫無錯誤。比如:扁鵲見蔡桓公諱疾忌醫的故事在本片裏主角卻變成了齊桓公(也有考證說兩個都不是)。不過瑕不掩瑜,這部「樸實」的歷史劇依然值得後生翻看。另外,此劇的尺度在今天看來也是頗難想象的,畢竟九十年代...

七.【天下糧倉】

劉統勛:「粥場的米不夠,餓死百姓,粥場官員按律當斬。」

粥場官員:「能不能先讓我再見見老娘?」

劉統勛:「恐怕來不及了。」

粥場官員:「不,我母親就在這粥場裏。」

粥場官員沈石,臨死咬下自己的肉,給同為饑民的老母親果腹,母親隨後插筷自盡。

這一段出現在電視劇【天下糧倉】的第一集——彼時正是乾隆元年,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看樣子,經過雍正的勵精圖治,應當是清平年代了吧。但導演吳子牛、編劇高鋒卻很有膽識地選擇這一時期,呈現慘淡的「千裏餓殍」,以近乎陰郁的色調、滄桑的鏡頭感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官場悲劇編織出封建王朝人治理念下的浮世繪。

【天下糧倉】有太多太多,這樣看似矛盾又現實地冷酷的橋段——杜誌國飾演的盧焯,"繭手為官"。身為浙江巡撫,他與百姓一同吃著摻著河泥做成的幹糧,並親自領人打井,打下的每口井,他都要親自輪鍬舞鎬挖出十筐土,兩手磨出累累的繭子。這是一方好官吧?卻為了自己的盲女兒盧蟬兒能安穩度日,向商人借出一萬二千兩紋銀而犯了索賄罪,按律斬首;米汝成夠謹小慎微吧?管理大清糧倉二十余年,生活清貧,二品京官貼身衣服居然多處縫著修補程式。可此人卻是「空心糧倉」的一手締造者!米汝成的棺材裏,不是他的屍體,而是滿滿的「不義之財」。他的所作所為,為的是兒子米河有朝一日揭發他而謀取仕途上的巨大回饋!還有「陰兵借糧」的清河知縣李忠,不惜違反大清律私自開倉救民的官糧。李忠與手下被斬首於河畔,紙錢紛揚灑落如雪飛。

【天下糧倉】一如吳子牛的電影【晚鐘】、【南京大屠殺】,雄渾厚重,它飽滿的情緒,和直面封建盛世慘淡面的勇氣令觀者肅然。

八.【大明宮詞】

一部頗為另類的歷史劇,莎士比亞的畫風,難能可貴將主要視角從男性轉移到女性。李少紅如何反映從武則天到李隆基,這段唐中期由治到亂再由亂到治的過渡時期呢?以太平公主作為第一視角,實在別出心裁。這是一部「美麗」的電視劇,愛情與權力是它無法割舍的主題,人們為之歡欣為之辛酸。武蓧嗣對太平公主說:「你無法理解這對我有多麽的不真實,像一個夢。」 可這個不真實的夢卻又多麽淒婉動人,直刺人心,一如【大明宮詞】。

附一段台詞:

一連數月的大雨將大明宮浸泡得仿佛失去了根基,甚至連人們的表情也因為多日未見陽光而日顯蒼涼傷感。綿綿細雨周密而仔細地覆蓋住這座精致皇家小院中的每一個角落,通往禁閉著房門的主廳的磚紅通道兩側,兩排衛士縱向一字排開,雨水沿著他們鐵灰色的冰冷頭盔亮晶晶地滑下。透過雨霧,檐下橫向站著一隊神色黯淡的侍從,瞪著空洞木然的眼睛懶懶地註視著眼前鋪天蓋地的雨霧。風悄悄地鼓動著他們輕盈的麻制官服,於是,那瑟瑟抖動的寬大衣袖,就成為了此時死氣沈沈的潮濕空氣中惟一的一線自由。

九.【北平無戰事】

劉和平沈潛之作,再次不負眾望。國共兩黨紛爭的大背景下,聚焦表面平靜卻暗湧橫流的北平城。劉和平的劇本對話向來出彩,細節埋得很實,節奏不緊不慢,故而以它的劇本為基礎的劇作文戲明顯多於武戲(【北平無戰事】幾乎無武戲),充滿語言智慧和話語藝術,常給人格調一新之感。【北平無戰事】的矛盾沖突和人物刻畫在劉和平的作品中相對中規中矩,但單拎出來已足夠技壓群雄。且此劇的畫面頗有電影的質感,考究也下了大功夫(參照劇中人物播放的音樂、宅邸裏的擺設),缺憾是對女性的刻畫稍顯平庸。

十.【大宋提刑官】

【大宋提刑官】的深度和內涵已經足以讓它不僅是一部刑偵劇。它不執迷於案件詭計的設計,而意在透過宋慈這一人物在各大案件中的心理歷程,探討皇權體制下伸張公道的艱難和法治的無果。就如劇中人物刁光鬥所說,這大宋的法,說到底就是皇家的法。當結尾宋慈提供的八大口箱子被一場大火付之一炬,宋慈的神情令人難以忘懷。在提倡依法治國的今天,這部傳記式的刑偵歷史劇具有警醒意義。

附:【大宋提刑官】片尾曲:

千古悠悠

有多少 冤魂嗟嘆

空悵望 人寰無限

叢生哀怨

泣血蠅蟲笑蒼天

孤帆疊影縮白鏈

殘月升 驟起烈烈風

盡吹散

盡吹散

盡吹散

滂沱雨 無底澗

涉激流 登彼岸

奮力撥雲間 消得霧患

社稷安撫臣子心

長驅鬼魅不休戰

看斜陽 照大地阡陌

從頭轉

十一.【人間正道是滄桑】

【走向共和】沒有拯救中國,歷史走向【人間正道是滄桑】。張黎的劇常常流露出一份歷史關懷和對大時代下的個人命運的悲憫,這使【人間正道是滄桑】蘊含有溫情的底色。這部歷史劇面對的時代不可謂不大,從北伐戰爭一直到解放前夕,黨派林立,矛盾叢生。與【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張黎在大歷史中所選取的主角,不是帝王將相,而是虛構的楊家兄弟妹。張黎再次展現了自己對歷史劇高超的駕馭能力,群像紛繁而不亂,情節緊湊而連貫。作為一部涉及國共鬥爭的劇作,【人間正道是滄桑】沒有走入意識形態的窠臼,而是跳脫出階級、黨派、傳統歷史敘事的束縛,力圖探討一種超越意識形態和黨派對立的理念,是為「正道」。這是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是一種身系家庭倫常和友誼的處世之道。

十二.【大宅門】

「由來一聲笑,情開兩扇門。」【大宅門】裏有一股北京味兒,北京「宅門兒」的味道。趙季平老師的配樂亦頗有京韻。這部劇反映了一個家庭的興衰,觀眾也從這興衰中體會時代更叠的蒼涼。令人感動的是,大宅門裏的人盡管平日裏多有紛爭、齟齬,但關鍵時刻卻有一份頂天立地的氣魄。就像導演郭寶昌說的:「他們輝煌,他們齷齪,他們頂天立地,他們卑怯猥瑣,他們敢愛敢恨,他們懦弱無情,我分不清他們是好人、壞人,可這樣的一群人,魂牽夢繞地跟隨著我,使我騷動,使我不安,我寫出來了,拍出來了,我松了一口氣,死亦瞑目了。」

這是一部紮實的劇作,劇本、表演、立意、配樂都屬上乘,白景琦、白文氏、三爺、楊九紅等,這些有血有肉的鮮活人物,必將會被後來的人們一次又一次提起。順便,這可能是龍套最有含金量的一部歷史劇,田壯壯、張藝謀、陳凱歌、何群、于榮光、申軍誼、趙奎娥、姜文、寧靜、侯詠、李雪健,韓影等,都在【大宅門】露過臉。

十三.【彭德懷元帥】

如果沒有最後十集,這可能只是一部中規中矩的主旋律電視劇,但最後十集的存在,體現了創作者們的反省意識和破冰的勇氣。一次次運動、一樁樁慘劇,觸目驚心。四十集彭德懷面對毛澤東的半晌不語,以及彭德懷與妻子的「分梨」,都頗見表演功力。

十四.【賀蘭雪】

上世紀九十年代,陳家林還沒有遇到朱蘇進,他的歷史劇仍能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1995年的【賀蘭雪】就是其中之一。這部歷史劇講述的歷史頗為冷門,有關西夏建國。巫剛飾演的元昊及李建群飾演的黑雲給予了當時的觀眾深刻的印象。【賀蘭雪】的人物多面立體,情節富有張力,它是一部彌漫著血腥與戰火的殺戮史,亦是一個美艷而堅韌的女人的瑰麗史詩。

十五.【唐明皇】

陳家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又一力作。【唐明皇】的劇情並無大創新之處,中規中矩,主要講述的是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但它利用影視還原盛唐文化藝術的努力在今天看來殊為難得。有心的網友曾經指出,全劇展現了胡旋舞、霓裳羽衣曲、公孫大娘的劍器舞、踏歌舞、龜茲舞、敕勒歌、綠腰舞、琵琶舞、清平調、如意娘舞、天可汗舞、天竺舞、渭城舞等20余種經典舞蹈;坦胸的襦裙、輕薄透明的絲綢大袖衫、劍袖、胡服、舞裙等盛唐衣著;高髻、牡丹、翠翹金雀玉搔頭等頭飾;馬球、鬥雞、拔河、茶道、插花等娛樂方式;甚至花鈿、畫眉、小唇、鵝黃、酒暈妝等化妝形式也有所涉及。對盛唐頗有情懷的讀者可以一看。

十六.【武則天】

依然是陳家林的作品,以武則天時期為題材的電視劇不勝列舉,1995年的這一部是同型別中的佼佼者。劉曉慶、陳寶國、鮑國安、李建群等的卡司,保證了此劇的表演水準。陳家林較好地把控了全劇的脈絡。可惜模式仍然是傳統帝王將相敘事的一套,創新性相對欠缺。

十七.【孔子】

王繪春老師不是只能演龐太師、八爺、長孫無忌這樣的權臣王爺,演大思想家也毫不含糊,孔子這一角色堪稱王繪春演藝生涯的一大代表作。山東電視台當年拍攝了不少優良影視作品,這一部【孔子】位列其中。該劇厚實嚴謹,還原了不少春秋時期禮儀和生活的細節。可惜它較為舒緩的節奏,註定讓它在傳播度上大打折扣。

十八.【臥薪嘗膽】

06年的一部歷史劇,從片名即可看出,講述的是春秋末期的吳越爭霸。這部歷史劇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文戲明顯勝過武戲,情節邏輯性稍欠,但人物塑造上完成了功課。陳道明、左小青、王冰等撐起了表演。總體而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十九.【北洋水師】

這部歷史劇的陣容保證了劇作的下限不會低——明治天皇-張光北、鄧世昌-陳寶國、伊東佑亨-陳道明、光緒皇帝-胡亞捷(便衣警察)、劉步蟾-趙軍、丁汝昌-滕汝俊、林小姐-陳煒(張光北妻子)、坪井航三-李海濱、木頭-袁苑、薩鎮冰-王誌飛、葛優、林泰曾-李大光,導演兼編劇馮小寧還導演過【戰爭子午線】、【紫日】、【紅河谷】。不過,由於這是一部科普型別的歷史劇,四平八穩,內涵和結構上,也沒有太多驚艷之處。

二十.【大秦帝國之縱橫】

由孫皓輝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大秦帝國】系列的第二部,主要講述了秦惠文王時期富強的秦國穩定和發展的歷程,並且聚焦了當時東方六國的基本形勢。主要人物的選角基本妥當,台詞凝練有古韻,節奏不緊不慢。考究上也下了一番功夫,比如服飾設計上,展現了戰國時期秦人的風采,體現了秦人質樸、堅毅、威嚴的性格特征。另外,該劇在紋飾圖案、建築風格、青銅器展示等也較為嚴謹。不過,氛圍營造、敘事張力上稍有欠缺,立意也沒有脫離帝王戲的窠臼。

二十一.【秦始皇】

閻建鋼盡管難以奉獻出一部現象級的力作,但其作品的下限往往還能守住。從嚴謹的角度而言,【秦始皇】在塑造角色上對於始皇帝嬴政和公子扶蘇等人的美化、在坑儒、扶蘇之死、始皇身世等細節上的處理等都值得商榷。同時,統一六國後的敘事張力和矛盾處理較之前面也略有遜色。但在整體氛圍的營造、主要任務的把握和故事結構上,【秦始皇】還是保留住了水準。

二十二.【江山風雨情】

陳家林擔任導演,李強、陳道明、唐國強、劉威、王剛、鮑國安、李建群、陳寶國、王繪春等戲骨雲集的卡司,加上明末清初的大歷史氛圍,讓本劇本可能成為一部現象級歷史劇,只可惜,編劇朱蘇進再度發揮出正常水準,將一盤好菜炒糊。不過,客觀而言,該劇的表演水準和氛圍營造也不可抹殺。

二十三.【長征】

主旋律歷史劇的扛把子之作,在可以發揮的領域裏做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以傳統的倫理道德和集體英雄主義的視角,影像化共產黨人在那個年代史詩般的歷程。唐國強飾演的毛澤東、劉勁飾演的周恩來等,由於特型演員的經驗,早已駕輕就熟。而陳道明對蔣介石的詮釋,亦頗有特色。全片盡管沒有跳脫出傳統主旋律歷史劇的框架,出於政治等因素,對於人物刻畫和事件呈現也必然有所缺憾,但其大氣磅礴的基調,相對上乘的表演已足夠讓其不只是一部曇花一現的主旋律劇作。

二十四.【孫子兵法】

鮑國安、孫彥軍、陸樹銘,老三國不少熟面孔出現在該劇中,共同演繹孫武為將三十年間坎坷而輝煌的政治軍事生涯(盡管正史中孫武的很多事跡都有存疑)。此劇挾老三國之余威,盡管藝術創新性和劇情張力上不及老三國,但紮實的制作還是足以讓它進入名單。

二十五.【大清鹽商】

盛和煜擔任總策劃,張黎監制,南柯編劇,故而該劇的節奏、演員班底,包括配音,都有張黎導演的歷史劇的痕跡。這是一部漸入佳境的劇作,它以朝廷和鹽商的矛盾為引子,一本賬本為線索,鋪陳開種種矛盾。該劇劇本紮實,鏡頭藝術精妙,對人物性格的刻畫頗有心得,確是一部良心之作。

二十六.【四十九日·祭】

我們的老面孔張黎又出現了。黃誌忠、呂中等也是張黎劇中的老熟人,而張嘉譯、文章、小宋佳在黎叔最近的劇作【少帥】也有出演。黎叔的劇作優點就不多說了,他的節奏和習慣,只要看進去一部,對於其它作品也能很快熟悉(個人特色太鮮明)。不過有一說一,該劇的總體水準在黎叔的作品中只能算中規中矩,演員的表演水準、故事的內涵、配音的運用等,都較【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人間正道是滄桑】有所差距。

二十七.【末代皇帝】

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拍攝的電視連續劇【末代皇帝】,雖然藝術水準不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的同名電影,但在同題材的歷史劇中也算交足功課。該劇存在少數語言、稱謂、制度等方面的失誤,但總體的把握較為符合歷史的真實,「登極」時太和殿門前的「九龍曲柄蓋」並攏變為張開的特寫、大婚後淑妃朝賀皇後的「六肅、三拜」禮,以及太監所用服飾等都可見劇組用心程度。

二十八.【漢武帝】

又是一部陳家林導演在九十年代拍攝的歷史劇。自然優點和缺點都有陳家林個人的烙印。演員、氛圍、輿服、歌舞等頗顯功力,故事性點到為止,中規中矩。

特別名單:94年版【三國演義】、98年版【水滸傳】,考慮到歷史劇的定義有爭議,且這兩部劇都極好地把握了所要刻畫的時代的氛圍,堅持了歷史劇的創作精神,故不願割舍。

介紹便不必了,家喻戶曉的劇,無需多言。

最後,且以楊慎的【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結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