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蝙蝠俠的「核心」魅力在哪裏?

2018-12-13影視

付出過沈重代價,失去過至愛,才能理解諾蘭版「蝙蝠俠」的英雄偉大。

IMDB排名第四,豆瓣排名26位,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打破英雄電影的爆米花界限,成為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透過三部曲,諾蘭告訴大家,真正的英雄,是能在痛苦中承受起巨大代價,能在黑暗中重新尋找希望與勇氣,才可以成就的。

諾蘭將哥譚拉向現實世界:蝙蝠俠和罪犯沒有超能力,他們就是能比普通人多做200個伏地挺身,全片最大的威脅是核彈:與現實世界如出一轍。

也因此,蝙蝠俠是現實可能存在的英雄,但諾蘭還告訴我們,普通人即便無法成為蝙蝠俠,也有機會成為高登警長或者瑞秋——TA 們與蝙蝠俠一樣,都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本文總 8000+ 字,將透過「英雄代價」、「英雄原則」等方面對蝙蝠俠三部曲進行講述,最後,我還會聊聊諾蘭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目錄: 一、成為英雄所需要的選擇與堅持 二、一步錯、步步錯的稚嫩英雄 三、原則與代價,恰似光明與黑暗 四、布魯斯追求公正,哈維追求平等 五、封閉環境的人性實驗 六、平凡英雄:湯瑪斯、瑞秋、高登、 Alfred 和 福斯 七、諾蘭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一、成為英雄所需要的選擇與堅持

小時候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直到大學畢業,才迎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考驗。

那是一場聽證會,令他格外憤怒的是,檢察官與殺害他父母的兇手達成了協定,成為汙點證人將被保釋出獄。

布魯斯是在憤怒和悔恨中長大的,他無數次想象過,自己要如何手刃仇人完成復仇。但他是韋恩家族的繼承人,貴族世家的「教養」讓他難以輕易沖破法律底線,直到他聽說了這場聽證會,他第一次任憑沖動指揮,在兜裏揣了一把手槍,安靜地參加了聽證會,一聲不吭。

他提前離開了聽證會,在外面等著兇手。聽證會結束了,記者包圍著兇手,布魯斯緩慢的走過去,準備掏出手槍。

槍聲響了,卻不是布魯斯開的槍,黑幫大佬 Faconi 的殺手搶在他的前面。布魯斯陷入了一種奇怪的情緒:仇人已死,不是死在自己手上,但也算大仇得報,可他心中毫無快感可言,難道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

迷茫的布魯斯被青梅竹馬的瑞秋拉上車離開了現場。和布魯斯不同,瑞秋是法律系畢業,正在檢察廳工作,她堅信法律和制度,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打擊哥譚市的犯罪。瑞秋發現布魯斯居然身揣手槍想要實施復仇,生氣的瑞秋狠狠的扇了布魯斯兩個耳光:「你真讓你父親丟臉」。

布魯斯的父親,湯瑪斯韋恩,在哥譚經歷經濟大蕭條的時候,為哥譚市建設了重要的基礎設施,並帶領哥譚的經濟崛起,並在無形中粉碎了影武者聯盟透過經濟來瓦解哥譚的陰謀。瑞秋從小與布魯斯青梅竹馬,湯瑪斯的言行深深的影響了瑞秋,讓她走上追求法治正義的道路。

瑞秋為布魯斯點醒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正義的目的是為了讓社會和諧,而復仇的目的只是逞一時之快,這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你真的在乎正義嗎?還是只在乎自己的痛苦?」

瑞秋帶著布魯斯路過平民區,告訴他 Faconi 給這個城市造成的破壞和底層人民的水深火熱,最後把他丟在了 Faconi 吃飯的餐館:「Faconi 也許沒有親手殺害你的父母,但他正在摧毀他們所有的信念「。

被瑞秋打醒的布魯斯把槍扔向海裏,憑著一股血性坐在 Faconi 對面,卻被 Faconi 狠狠的擊碎了他的天真幼稚:

「你們那個世界的人,有太多害怕失去的東西。你以為,因為你的媽媽爸爸被殺了,你就了解了人生的殘酷,其實你還差得遠。你沒有品嘗過絕望的滋味,你是布魯斯韋恩,哥譚的王子。你得遠離哥譚千裏之外,才能知道沒有人認識你是什麽樣的感受。這裏的世界你永遠無法了解。 因為你無法了解,所以才會恐懼 。」

被扔出餐館後,布魯斯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之一:他把名貴的羊毛外套交換給流浪老人,穿著殘破的夾克,偷爬進運貨的跨洋渡輪,從此離開哥譚,在犯罪的邊緣遊蕩。

這是我們所謂「英雄」與常人的最大區別之一:他們會在看清真相後果斷做出不同的選擇,毫不拖泥帶水的告別過去。

選擇是一瞬間的,這不是最難,最難的是不後悔,能夠把選擇一直堅持下去。

當徹底告別富N代衣食無憂的生活,第一次為了不被餓死而去偷水果吃的時候,布魯斯一度開始同情犯罪,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

當跟著黑社會一起去犯罪的時候,布魯斯才切身感受到犯罪前的恐懼,和得手後的快感。但布魯斯並未因此真正墮落,在被抓時甚至用蹩腳的普通話抱怨「我不是犯人」。

這時的布魯斯離成為蝙蝠俠還有一段時間,但諾蘭安排給布魯斯的歷練已經開始展現布魯斯的人性優點:身處黑暗,卻從未忘記光明所向。

接下來的故事很順理成章:已經對犯罪有了切身感受的布魯斯,開始追求力量,他接受了影武者聯盟的訓練,透過身和心的訓練克服了心靈最深的恐懼,完成了試煉。

不過到了這裏,電影的劇情安排出現了一絲不那麽合理的地方,這個影武者聯盟把布魯斯訓練成最頂尖的高手後,才讓他選擇站隊:要不要跟我們一起毀了哥譚?這麽重要的選擇題不應該最開始就選好嗎?

這是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一部評分相對較低的原因之一,雖然這裏的安排是必須的。再一次,布魯斯確定了自己的原則:不殺人。

這一個原則非常重要,它是蝙蝠俠最大的英雄特質,也埋下了伏筆,讓他在面對小醜時受到諸多掣肘。

總之,布魯斯這時已經掌握了力量,成為蝙蝠俠之前,他還做出了以下選擇:

  • 以不露臉的蝙蝠俠身份出現,這樣才能保護身邊重要的人的安危
  • 不殺人——也就是不私自審判,將罪犯全部交給警察處理
  • 追求正義,但並不追求絕對平等(這一點他還未完全認識到,直至哈維死亡)
  • 這些選擇最終成就了蝙蝠俠,哥譚犯罪克星的傳說從此拉開帷幕,他與高登合作,擊敗了企圖讓哥譚陷入恐懼毒霧的影武者聯盟。

    但真正的考驗尚未來臨,諾蘭早就安排了下一步,揭開這層考驗的是第一部的結局:小醜的名片出現了。

    二、一步錯、步步錯的稚嫩英雄

    太順利的開場總是有代價的,因為這會讓人輕敵,產生不自覺的傲慢,讓判斷產生偏差。

    擊潰影武者聯盟後,布魯斯變得急功近利,他與高登聯手,試圖一次性擊潰哥譚的犯罪黑幫,這讓黑幫前所未有的緊張,為此他們結盟,找到連黑幫都無法控制的小醜。

    在經典電影【教父】中,老教父曾經對兒子桑尼說,永遠不要讓外人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正是因為桑尼的多嘴,導致毒梟對柯裏昂家族展開攻擊。

    布魯斯的急功近利導致了他對哈維的誤判,他看到哈維打擊罪犯的毫不手軟,他以為哈維具備和他一樣的目標,可以成為哥譚在光明下的「騎士」。

    他忘記了自己是如何成長的,他忘記了 Faconi 對他說過的話,他還沒有了解哈維的動機到底從何而來,就急著與哈維聯手,這一切都是對哈維的偃苗助長。

    他沒有意識到,獲得力量之前,瑞秋點醒他的那句話,是他能成為蝙蝠俠的最大考驗:能區分什麽是正義、公正與復仇的區別,而這個選擇,是在他失去最重要的父母後,經過那麽多年才做出的。

    但是哈維,並沒有面對過類似的考驗。他最後的行動證實了小醜的判斷:哈維在心底是個不擇手段的人,要打破哈維的自律,只需摧毀他最重要的事物:瑞秋。

    這一點,布魯斯本是有機會懷疑的,當他們四人第一次坐在一起吃飯,討論起蝙蝠俠的時候,哈維表現出完全的支持,即便他所用的羅馬與凱撒的案例被瑞秋質疑到無話可說,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

    為什麽布魯斯沒能抓住漏洞?因為急功近利的背後是愛情在搗亂:他一直盼望著逐漸卸下蝙蝠俠的擔子,就能重新挽回瑞秋的心了,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老管家 Alfred,他只在乎瑞秋。

    這一點,被 Alfred 看得一清二楚並出言提醒。也許這就是古今中外所有英雄都逃不過的命運:英雄難過美人關?

    布魯斯不了解小醜,小醜卻做了很多功課,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蝙蝠俠有不殺人的底線。

    在布魯斯為哈維召開的籌款宴會上,小醜得知了蝙蝠俠的另一條底線,那就是瑞秋對蝙蝠俠來說意義非凡。

    加上小醜對哈維更加清醒的判斷,布魯斯的底線已經盡數被小醜掌握,失去了主動權,與小醜的對峙次次都被擺弄。

    我曾看到很多人在觀影後質疑諾蘭,是不是把小醜描繪的太厲害了,其實不然。在小醜之前,蝙蝠俠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對手,看看第一部的影武者聯盟,那不過是武力更厲害的超級犯罪集團,用的還是毒藥這種實體層面的攻擊。解決影武者聯盟的方法也很簡單:更強有力的武力、裝備和盟友。

    小醜的計謀並不復雜,但他采用的是直指人心的「魔法」攻擊。布魯斯一直用一般犯罪的心理去看待小醜,直到 Alfred 提醒後才意識到,他完全錯判小醜了。

    一步錯,步步錯,最終布魯斯失去了最心愛的女人:瑞秋。

    三、原則與代價,恰似光明與黑暗

    蝙蝠俠不殺人,這一點,許多觀眾都不能理解,彈幕裏很多人在說:你看,這個不殺,那個不殺,這些沒死的人後來殺掉的人,不知道該有多少。

    他們甚至會給瑞秋套上「聖母婊」的標簽,在他們期待的電影裏,蝙蝠俠應該是快意恩仇,大殺四方的。

    我希望告訴這樣的觀眾,有些電影就是圖個痛快,這樣的電影有很多,但諾蘭的作品從來不是只有痛快。

    尤其是三部曲的第二部【黑暗騎士】,諾蘭借蝙蝠俠電影的外殼,實際是在討論原則(或者規則)與代價之間的關系。

    每一個原則,其實都對應了不同的代價,正是這樣的代價,讓布魯斯時刻警醒,努力克服憤怒,保持初心與原則。

    以「不殺人」這一原則為例,假設布魯斯化成為蝙蝠俠後大殺四方,會造成什麽問題?

    首先,他可能殺錯人,因為殺人意味著私刑審判,而一個人掌握的事實,恐怕會經常偏離真相。

    其次,我們可以說由於蝙蝠俠不殺人給了小醜許多的操縱空間,但一旦開殺,難道小醜不會制造出讓蝙蝠俠誤殺的局嗎?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蝙蝠俠一旦開殺殺人,他會失去所有支持他的人,包括高登代表的警察,瑞秋代表的心存法治理想的正直公民。

    不殺人,將人交給警察。而警察不是蝙蝠俠,總是會出漏子,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這就是不殺人會造成的代價。

    但人類前進演化的過程,不就是從失去的代價中反省出來的嗎?正是這樣那樣的代價,才能使得高登這樣的警察成長起來,而高登不止救了蝙蝠俠一次,也拯救過哥譚市很多次。

    保持原則需要付出代價,而【黑暗騎士】再進一步探討:原則如果被打破,你會怎麽辦?

    沒有看懂這一點的觀眾,難免會糾結到底是小醜贏了還是蝙蝠俠贏了,抱歉,就算在虛構的哥譚世界裏,也不是簡單用輸贏看世界的。

    當原則被打破的時候,如果你不僅願意背負因原則打破付出的代價,還願意繼續保持原則,這其實才叫原則。這一點,世上少有人能做到。連布魯斯這樣已經成就英雄的人,也因此整整頹廢了八年。原則這玩意,就是這麽神奇。

    我相信,這才是【黑暗騎士】中的「黑暗」由來,它不僅指代黑化的哈維,指代蝙蝠俠背了黑鍋,其實更像是在描述,布魯斯為了救下孩子殺死了哈維後的心境,是墜入了黑暗的。

    這種黑暗,與世人的指責無關,因為布魯斯本就不太在意他人的看法。這種黑暗是自我譴責,自我放逐,甚至自我淪陷。

    有了墜落,才有崛起,因此,第三部的名稱是 Rises。在第三部前半段,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自殺式的蝙蝠俠,連貝恩都看不下去了。

    他被關入的監獄,恰似他的「心井」一般,藍天白雲看似近在眼前,卻無法觸及。關於布魯斯的越獄,我放在文章最後討論,這裏先不展開。總之,布魯斯戰勝了一切,回到了哥譚,又一次拯救了哥譚。

    對原則的層層追問,註定諾蘭版的蝙蝠俠無法快意恩仇,卻塑造了歷史上最有人性的「超級英雄」,連紅得發紫的婦聯英雄都望其項背。

    四、布魯斯追求公正,而哈維追求平等

    公正與平等,就是蝙蝠俠與哈維在追求上的區別。

    公正是有標準的,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標準,通常會用法律來制定,所以我們常說,在法律中尋求公正。

    很多人以為平等也是如此,這個誤會就有些大了。公正包含了平等,但平等有濃厚的「交易」味道,因為價值是否平等,是透過交易來確定的。

    而要做到公正,首先需要在正確的秩序中維護交易本身的正當性,也就是交易的合法性。

    蝙蝠俠不參與「交易」,他只是默默收集資料,覺得某個人該抓了,他出手解決警察的難處,然後把人交給警察。如何判刑,是警察和法庭需要處理的「交易」。

    哈維則不同,他身為檢察長,在審問小醜手下的時候就開始暴露不擇手段的本性,他很清楚自己的缺陷,因此他用一枚兩面圖案一樣的硬幣來克制自己的「交易」沖動。

    直到小醜在醫院中對哈維說了一句話:「混亂是絕對的公平,打破已有的規則,才能實作真正的公平」。

    哈維徹底黑化,他換成了正常硬幣,名義上是用運氣來決定他人的命運,這不過是個幌子。

    正如他坐在 Faconi 車裏,給 Faconi 丟擲的硬幣是正面,在 Faconi 以為自己能僥幸活命時,哈維給司機丟擲了反面,兩人還是完蛋。

    還有他給女警拋的硬幣,明明丟擲正面,結果卻變成多活一日,哈維可以不斷地修改規則,使結果合自己心意,他已經變成沒有原則。

    失去了公正的平等,等於是用自己制造的秤去衡量他人的價值,這就是一昧追求平等帶來的後果。

    小醜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會把哈維當成自己的王牌,最終讓蝙蝠俠墜入黑暗。

    五、封閉環境的人性實驗

    哥譚是個虛擬城市,一般來說,導演不會讓城市與現實社會產生直接關聯,或者是非常弱的關聯,例如第二部去香港折騰了一晚。

    但在最後一部電影中,諾蘭有個設定非常有意思:美國總統在電影中出鏡了,並且束手無策。不僅如此,美國軍隊還生怕城市裏的人跑出來,硬生生堵住哥譚出城的橋梁,最後甚至炸斷了橋梁。

    我想,諾蘭在這裏可能想諷刺,盡管美國的民主制度已經號稱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了,但是面對這樣的事件,卻壓根起不到一點作用?(一如疫情處理)

    這是哥譚市唯一一次與外界直接產生關系的地方,除此之外,哥譚就像個獨立空間一樣,絲毫不受外部影響。

    在這樣的封閉空間裏,諾蘭借反派的手,實作了許多人性實驗,讓普通人在光明與黑暗之間反復遊蕩。

    這也是諾蘭蝙蝠俠三部曲最「反超級英雄」的地方,看看隔壁婦聯的同行們,哪裏需要看那麽多臉色?

    人性實驗從最早小醜的手下搶銀行就開始了,小醜跟每個人都說了殺死前一個人就能分到更多錢的話,但小醜做事的目的從來就不是錢,這麽做,只是小醜覺得好玩,而事實的確也如他所料:每個人都是貪婪的。

    之後,小醜挑戰「超級英雄」本身的存在,在哈維召開的釋出會上,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蝙蝠俠應該出來自首,否則小醜每天殺一個人太受不了。

    小醜是如何判斷出大眾人性的?其實這樣的判斷在歐美出現了很多年了,那就是商業文化帶來的副作用。用美國人的一句笑話來說就是:中國是政府管理企業,美國則是企業管理政府。

    在哥譚,布魯斯的父親湯瑪斯帶領城市走出了經濟衰退的危機,但財富的增長卻帶來了人心的混亂,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為了一串項鏈,街頭小混混就敢開槍殺人。湯瑪斯也因此而喪命。

    對此,小醜在片中有一番精彩的論述:

    「對他們來說你只是個怪胎,就跟我一樣。他們現在是需要你,當他們不需要你時,拼命躲你都來不及。他們的道德觀,他們的原則,全都是個爛笑話。麻煩一來就什麽都不管了。盛世太平的時候當然相安無事,但我告訴你,一旦到了危急關頭,這些文明人,他們會自相殘殺。」

    小醜的確安排了文明人的自相殘殺,那就是著名的「雙船賽局」。據說攝制組已經完成了船被炸毀的場面,只是最後諾蘭沒有采用。

    其實無需采用已經夠殘酷了,別忘了,在普通市民的那一艘船上,確確實實是投出了炸對面船的大比分票數的。船沒有被炸純粹是運氣:剛好這艘船裏沒有一個人是心狠手辣的,也沒有一個人是敢亂來的黑幫成員,他們全是手上不敢沾血的良好市民。然而,在這麽混亂的哥譚市,其實是不存在這種情況的…

    姑且認為,諾蘭想要給觀眾多留一點善意吧。

    全片中,小醜安排的最殘酷的,是給蝙蝠俠的雙輸選擇題:到底是救哈維還是救瑞秋?一邊是自己選擇的正義接班人,另外一邊是自己最愛的人。

    小醜將地點調換,意味著不管蝙蝠俠選擇哪一邊,都將會是悔恨終生的選擇。即便蝙蝠俠選擇救哈維結果救下瑞秋,瑞秋也會一輩子都不原諒布魯斯,在生死關頭,她已經徹底明白,自己最愛的人是哈維。

    在差點撞死小醜時,蝙蝠俠大吼了一聲,在最後關頭避開摔下了車。我們看不到這個時候的布魯斯到底是什麽表情,因為全被蝙蝠面具掩蓋了,我想那應該是痛苦而絕望的。

    八年後,整個哥譚市在核彈的威脅下進入了無政府狀態,這是諾蘭安排的最後一個社會實驗。

    許多觀眾說在這裏看到了對社會制度的諷刺,我其實不這麽想,這個時候的哥譚不是任何一種政治形態,它就是單純的混亂,註意看,主持那個「量刑委員會」的,不就是第一部的瘋子醫生嗎?

    第三部電影,除了講述蝙蝠俠自己的重新崛起,更多的是講述的是人類在危機之下,普通人也是能夠團結起來對抗絕望的。我們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除了普通人對付不了的貝恩、被敵人控制的的戰車和最後的核彈,其他危機都是人們自己解決的,連原來怕死怕事的警察頭目,都重新穿上制服到街頭支援最終犧牲。這是一個城市在最低谷的時候,整體民眾的反抗和崛起。

    回顧蝙蝠俠三部曲,諾蘭對人性的看法其實是這樣的:一個人是不可信的,除非他是千錘百煉的超級英雄;一個小團體也是不可信的,除非他們的運氣好到爆炸;但整個人類,仍然是有希望拯救自己的。

    六、平凡英雄:湯瑪斯、瑞秋、高登、 Alfred 和 福斯

    還記得電影剛開始,年幼的布魯斯掉進了井裏嗎?父親湯瑪斯韋恩用繩索把自己吊下去,當他向布魯斯伸出手時,那一刻,父親的偉岸深刻的印在布魯斯的心中。

    當瑞秋的母親懷揣不安地向湯瑪斯道歉時,湯瑪斯絲毫不責怪她們,反而安慰她們「沒事的」。

    這時,他微笑著對布魯斯說道:「我們為什麽跌倒,布魯斯,因為這樣才能學會站起來。」 湯瑪斯當然想不到,布魯斯在幾十年後會被關押在一口更大的井裏,那一次只能靠布魯斯自己爬出去了。

    這就是布魯斯視角中的湯瑪斯韋恩,不是哥譚首富,不是強勢CEO,就是一個令自己安心的父親。當自己懼怕蝙蝠頻繁做噩夢時,湯瑪斯告訴布魯斯,蝙蝠攻擊你是因為它們害怕你,所有生物都會恐懼。

    這樣正直溫暖的氣質也感染了同樣小的瑞秋,激勵她要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也是這樣的湯瑪斯,讓老管家 Alfred 心甘情願為這個家族付出一生的精力,讓韋恩集團裏一直有福斯這樣的正直高管在堅持不同流合汙。

    瑞秋是諾蘭蝙蝠俠的原創角色,漫畫中並不存在瑞秋,在三部曲中,瑞秋代表了哥譚最純粹的理想主義。

    湯瑪斯和瑞秋的遭遇是相似的,他們是最正直的哥譚人,最終得到的卻是最嚴酷的命運。

    但正是因為TA們的存在,布魯斯才能守住底線,湯瑪斯、瑞秋和對面的小醜,就像是兩個方向的鏡子,時刻提醒著布魯斯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幸虧還有高登在,他和布魯斯是密不可分的搭檔,從某種程度上,高登對哥譚的意義不比蝙蝠俠小。

    只有有高登這樣的人在,蝙蝠俠才能繼續相信,將罪犯送往警察局,是最好的選擇。

    我稱他們為平凡英雄,是因為他們無論處於什麽位置,遭遇任何情況,都能保持向善的心,做出善良的舉動,正是因為TA們的存在,蝙蝠俠即便墜入黑暗,也有再度崛起的希望。

    七、諾蘭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布魯斯「越獄」的這一段,非常精彩,因為在這裏,只有布魯斯韋恩,沒有蝙蝠俠。

    我寫過【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在我看來,希望和救贖是這部電影的核心。

    而在這口監獄井裏,諾蘭用了這麽小的篇幅,容納了肖申克的核心精神:只有先救贖自己的靈魂,才能救贖自己的身體。

    首先,當然是剝奪了布魯斯的一切,這裏沒有高科技,錢不管用(當時也破產了),希望就在上面沒有人攔著,只要你能爬上去。

    如果說,安迪是靠毅力、耐心、信仰支撐起長達三十年的越獄,布魯斯則是靠著義無反顧的決絕,完成了救贖和越獄。

    安迪最怕的是被「體制化」,逐漸失去越獄的勇氣。

    布魯斯最怕的卻是在監獄裏悄無聲息地,帶著絕望和悔恨死去。

    傷愈過後,布魯斯怎麽也爬不出去,幸好獄友給他指出了明路:那個小孩跳上去的時候是沒有拴繩子的。

    布魯斯這才明白,為何自己之前會輸掉。

    生而為人,最大的代價,不就是失去生命嗎?原來自己的對手,早就押上自己的生命做賭註。現在,該輪到自己了。

    解下繩子的那一刻,布魯斯完成了靈魂的「崛起」,獲得新的身體力量,飛躍巔峰,成功越獄。

    【肖申克的救贖】向你我提出的問題是:若是你被判一生關在肖申克,你還能心懷希望去生活嗎?

    諾蘭提出的問題則是:若希望就在前方,但獲得它需要押上所有身家,包括性命,你敢跳出這一步嗎?

    有很多人認為,【黑暗騎士】塑造最成功的是小醜,的確,他成了DC宇宙裏人氣最高的反派。

    但別忘了,我們之所以覺得小醜厲害,是因為諾蘭的精巧設計大部份都是讓小醜去完成的,我們把對諾蘭的贊嘆間接轉移到了小醜身上(以及希斯·萊傑的精湛演技)。而造就這麽厲害的小醜,目的是成就一個更加復雜更加人性的蝙蝠俠。

    在蝙蝠俠三部曲裏,我們並不知道小醜是如何變成這樣的,他的厲害是憑空而降的,而他的動機是薄弱的,沒有空間去講述小醜更深層的故事。直到2019年上映的【Joker】,我們才看到一個足夠豐滿的小醜。

    諾蘭對蝙蝠俠太嚴格了,以至於最後我們看完電影,想起蝙蝠俠的時候,無法用一兩句話簡單描述對他的感受。這註定蝙蝠俠不會是「最想成為」的超級英雄:誰會想成為超級英雄後還要經歷那麽殘酷的考驗呢?

    答案可能是,只有觀眾也失去過同樣重要的人或事,在生活中付出過同樣慘痛的代價,才會理解,這樣的蝙蝠俠,是更加偉大的吧。

    我是奇妙的kiki,獲取無浮水印圖片,或加入奇妙觀影會,請前往我的公眾號:kiki的奇妙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