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包拯的形象為什麽被帶偏了?還有哪些歷史人物形象被帶偏了?

2021-02-03影視

文藝作品創造歷史人物,都需要方便大眾理解的世俗化形象去推廣,尤其是明清時代文化普及率,說書人很難給百姓說清楚什麽是歷史。

項羽分明是一代諸侯,統領萬軍的萬人敵,但後世戲曲與影視為了展現項羽的能力,只會透過項羽砍人很牛逼來呈現其人能力,導致項羽那蓋世的軍事謀略很少被人重視過。

諸葛亮分明是事無巨細的治國巫師,但小說裏只能透過描述諸葛亮神機妙算,甚至會法術來展示其人很強大。總覺得政治就是陰謀詭計,竟不知治軍、陽謀、廟算、正兵為何物。

李世民分明神文聖武,謀略超群,折沖陷陣沒怕過誰,評書裏卻是個日常陷入困境,要靠功臣拯救的戰五渣。其實他手下那些猛將、謀臣,幾乎沒有比他能打的。

姜子牙分明是強悍的猛將兄,時惟鷹揚,小說卻成了一位法師。

包拯的偵探形象只是現代面向大眾的改編,在古典小說中包拯可以白天判人,晚上判鬼,近乎於鬼片的公案故事又如何不是被帶偏了?還有包拯辦案,老是依靠一大堆江湖高手,沒了高手護衛,他早死了十七八次,府尹沒有這樣辦案的。偵探化後的包拯也依然不附權貴,鐵面無私,敢於替百姓申不平,並沒有改變傳統文學的內核,這就說被帶偏並不妥。周傑版的包拯始終相信真相只有一個,一切都無愧於心。

【包公案】一大主題是京官難做,當年司隸校尉諸葛豐持符節,當街逮捕外戚許章,漢元帝便下令收回司隸校尉的符節,從此司隸校尉實權大減。【鐵齒銅牙紀曉嵐】裏順天府都成了日常背鍋的官職,京城一旦有出什麽問題就被發配寧古塔。其實開封府尹還管民政、賦役等事務,這點民間故事裏展現的也不多,整得包拯日常工作就是升堂審案一樣。

可怎麽說都好,民俗故事是面向大眾的故事,思想深度太高大眾會看不懂,通俗化也是傳播學問,如果連傳播率都達不到標準,再有思想的故事也毫無意義。項羽、諸葛亮、李世民、包拯的文藝形象,使他們維持了很高知名度,才因此有人去了解真實的他們。

民間文學同樣代表了那個年代的大眾思想,有限的文化水平下,他們認識了一些形象不符合歷史的歷史人物。這些人物表達了忠義、英勇、智慧等價值觀,雖然不一定真實,卻是百姓所認可的價值觀。

不要動不動就說別人是胡編亂造,讓他人給傳統文化謝罪,即便是那些傳統戲曲、評書同樣有很大程度在胡編亂造。當然,有些故事讓劉邦都和虞姬談起了戀愛,諸葛亮又跟小喬談起了戀愛,李世民都強X嫂子,是非不分,這有意思嘛?

問題就在這裏,其實很多民俗創作的故事真的上不了台面,夾雜了市井膚淺見識,尤其是歷史人物那些八卦故事不論真假,傳了再說。現在看個故事都要強調正能量,要強調三觀正,何嘗不是背離了群眾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