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影視

看【甄嬛傳】,為什麽隆科多說奴才告退,其他人是臣告退,奴才和臣是怎麽區分的?

2021-10-08影視

「奴才」和「臣」的稱呼在滿清時期可是很有講究的。

雍正之前,對於「奴才」與「臣」之間,區分得並不是太嚴格。

雍正在位後,一般而言,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與皇帝關系親近的滿臣才能自稱「奴才」,以示對皇帝親近。(皇帝是八旗之中上三旗旗主,而滿人是一定是旗人,所以滿臣才會自稱奴才。而且雍正規定,無論滿漢,奏折中一律自稱為「臣」)

「凡奏章稱臣、稱奴才,俱是臣下之詞,不宜兩樣書寫。嗣後著一槩書寫臣字。 」(只是這個規定沒有得到嚴格的執行)

奏折之外,那自然又是一種說法了。

滿臣自稱奴才,漢臣自稱「臣」。

不過也有漢臣刻意套皇帝近乎,在奏折中自稱「奴才」的。結果。。。

雍正很認真的批註:「稱臣得體」,並劃掉了「奴才」二字。。。

唉。。。默默為這位貴為湖廣總督的楊宗仁嘆了口氣。

不過,幸好他遇上的是雍正,要是乾隆,脾氣可就沒這麽好了。

乾隆即位後,又做如下規定:

「滿洲大臣奏事,稱臣、稱奴才字樣不一。著傳諭,嗣後頒行、公事折奏,稱臣。請安、謝恩、尋常摺奏,仍稱奴才,以存滿洲舊體。」

看,連滿臣稱「奴才」,稱「臣」 ,都有嚴格的規定。

非常不幸的是,不久之後就有大臣栽在了「稱呼」上了。

滿臣天保和漢臣馬人龍聯名上了道奏折。姓名標示時天保在前,馬人龍在後,這「自稱」咋寫?

還是寫統一寫「奴才」吧。

乾隆大怒:你,馬人龍不過就是個漢臣。有什麽資格在奏折裏自稱「奴才」?

當然,從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未免令人匪夷所思。。。

為此,乾隆又再次下旨規定:

「凡內外滿漢諸臣會奏公事,均一體稱‘臣’……武員即官至提督亦稱奴才,此乃向來定例。」

當然,自乾隆以後,皇帝對於官員自稱的問題就不會像乾隆那樣抓得很嚴格了。

依舊是滿臣自稱「奴才」,漢臣自稱「臣」。

直到清末,才規定,無論滿漢,一律稱「臣」。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民國「張勛復辟」,笑料百出,有一個便是關於「奴才」的。

張勛被封為「忠勇親王」後,其爪牙們興高采烈,樂不可支,唯獨部下某秘書卻忽然向張勛提出辭職。張勛愕然,問他這是何意。該秘書說, 大帥既封親王,對於宣統就該自稱奴才,而我們這些人則要對大帥稱奴才了,我雖寒素,卻不願做奴才,更不願做奴才之奴才。 張勛大怒,罵道: 「你還沒有稱奴才的福命呢! 要走就走!」說罷,立刻讓該君滾出。

你問我看後什麽感受,聽張勛言論,令人大噱。

後來再看魯迅的【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方知先生觀察細致入微,言辭犀利,直戳痛處,一針見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