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日本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樣的?

2015-08-09數位

------序-----

社會的發展賦予了時代不同的特質,而每一段特質,又深深地影響著所有的人。

在我們這個時代,如果粗略地概括一下中日的不同的話,或授權以這麽說:

日本就好似一潭足夠沈靜的湖水,雜質已經漸漸沈澱,清澈見底。

泛舟湖上,一股安定感油然而生,仿佛一切都可以不緊不慢地進行,頗有余裕。

中國就仿佛波濤洶湧的大河,挾帶著巨量的水和泥沙飛速地前進,響聲震天。

乘船而上,在感受著可怕的能量之余,不免心中有些興奮,有些緊張,也有些仿徨。

當然,日月流轉,鬥轉星移,沒有什麽是一成不變的。湖水會因地殼變動而被攪得天翻地覆,而大河,也總有流入港灣漸漸平復的時候。一切都是自然規律,沒有高下之分。

人受時代的影響,而工匠精神,則受人的影響。

在這個時代的日本,它的工匠精神,就是當代日本的精神。

-------------

要探討工匠精神,先要明白什麽是工匠。

其實所謂的工匠,在日本叫做【 職人 】,職人從事的工作統稱【 工蕓 】。

【工蕓】這個詞代表的是用創意為實用品增添藝術性,使得物品本身的機能與美巧妙的結合的活動。 (日本著名美學家柳宗悅認為,所謂 工蕓,指的就是實用品,它和美術完全不同。比如繪畫是為了視覺而創造的藝術品,和服或者桌子是為了使用而創造的工蕓品。


================

以上是一般的工蕓概念。柳宗悅自己,又把 【工蕓】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加以細化:

在【工蕓】之下,又分為【美蕓】與【民蕓】兩大類。 美蕓代表的是技巧性的,貴族性的,裝飾性的技藝。民蕓代表的是機械性的,創造性的,實用性的技藝。也有人把 【美蕓】稱作【上手物】 、把【 民蕓】稱作【下手物】

要展開說,太費周章,這裏不做過多討論。

================



如果用使用的 材質來分類 的話,那麽有 漆,玻璃,金工,陶瓷,寶石,木竹,絲,紙,布,革,合成樹脂 這麽幾大類。再細分的話比如金工又分為鑄金,雕金,鍛金等等。

所以 職人與工蕓,就構成了日本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

我手頭有一些書籍資料,便挑選兩位日本的職人,摘錄下他們的話。

-----1-----

京都的【 禦所人形

職人: 伊東 久重

「禦所人形是註入了人形師的魂的作品」

「我離頂點還差得很遠,以前的作品總是被祖父指摘沒有「品格」,所以 每天每天,不斷地在雞蛋殼上練習

經過了二十年的磨練,每日的鉆研 ,終於成功在東京舉辦了個展,這其中的辛苦,我自己最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浮世繪印刷】

職人: 長尾 直太郎


「以前職人們的世界,是有徒弟制度這麽一說的,十幾歲就住在師父家裏學習,雖然是以自立為目的的,但是能不能學到本事才是最重要的考核標準。所以在這期間,不會有薪資方面的問題,因為他肯定知道錢是很少的,能學到東西才最重要。當然,我對徒弟制度並不全面肯定。早晨早早起來,一直工作到深夜,連睡覺的時間都幾乎沒有這種事情也很多,非常辛苦。但是,透過這樣的修行,能實實在在繼承這門手藝,這也是事實。」

「這工作有竅門,不管怎麽努力,如果印十二、三色的話,也肯定是有缺陷的。 我幹了四十幾年,能作出自己認為好的作品的時候,也不多。也就一兩件而已。

職人嘛,如果覺得自己的作品‘太棒了’的時候,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時候,從中國傳去了非常多的技藝,但是日本人以自己獨有的方式「改造」後,成為了日本式的,煥發著別樣生命的東西。如果說這到底是什麽,那就是日本人自己的「 手的技巧 」以及「 美的感覺 」。雖然手工藝不只有日本獨有,但是日本的技巧,是 纖細 的, 多樣 的,並且重視 制作時候的精神和情感

「這個 用心 了」「這個 沒用心 」這樣的話很常見,因為這樣的精神,不僅自己知道,還能夠傳遞給使用者。

另外,上文提到的長尾直太郎的那句「 職人嘛,如果覺得自己的作品‘太棒了’的時候,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 是很多職人共同的特點---- 謙虛 。這已經不僅是職人的範疇,也與做人是共通的。可以說應該是人生基本的態度。

在一定不是輕松的條件下,只管一心去做的認真精神 ,我們不假思索就應該大聲叫好。「 如果把自己的全部熱情賭在工作上,即使疲乏從指尖傳到身體,精神也是不會累的 」。

跟生活緊密相關的職人們的工作,不同於藝術家那孤獨性的探求,最重要的,其實是 回應人的需求 。甚至於,對於職人來說, 每一天面對的新的挑戰,才是真正的樂趣所在 。更進一步說,如果能夠和各種各樣的職人一起切磋琢磨,才是最理想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本的這種精神,不僅僅在工匠的身上能夠體現,食品業,制造業,甚至是體育圈,演藝界,統統如此。

這是關於制造業的精神:

[NHK][紀錄片].中日對決--制造工藝人的攻防戰


這是關於聲音的精神:

[諸神][NHK紀錄片]京都尋聲 守護傳統之音-01

這是關於動畫的精神:

[諸神][TBS紀錄片]熱情大陸 肩負吉蔔力的男人:鈴木敏夫

對工作的全情投入:

[諸神][NHK紀錄片]長井鞠子的口譯人生


在舞台上奮力的揮灑汗水:

[中字]100818 NHK堂本光一 【一切為了舞台】

看這些紀錄片,你會發現,所謂光鮮酷炫的背後,都是對自己極限的一次次挑戰,這種極度認真的精神,跟工匠精神是完全契合的。

它是實實在在,深刻於這個民族內部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傳統工藝不斷衰退的今天,有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死去,都能連帶著這門技藝的消亡。但相對的,不管是哪一種傳統工藝,如果自己做到極致,那麽你一個人,也能振興它。所以, 不要否定,更不要閉鎖,靈活的運用頭腦去臨機應變,才能改變傳統工藝的困境。

在翻閱大量資料的同時,我也註意到,很多手工藝的保有者年齡都很大了,他們對於後繼者的缺失有很多無奈和擔憂,這其中,

紀錄片

裏宮崎駿先生偶然冒出的一句「現在的年輕人不中用了,孩子們也在減少」引起了我的註意,的確,日本急劇增加的老齡化和少子化趨勢,正在逐步蠶食著一些稀有的技藝,甚至於很多人不再敝帚自珍,轉而用開放的態度來歡迎外國人繼承和學習。以我親身的經歷, 的確有不少我們的同胞,在日本的老師指點下,默默地學習著,努力著。我很期待,藉由他們的雙手和智慧,能夠反過來帶給我們中國怎樣的驚喜和變化,讓古老的技藝,在兩個不同的文化間,再次激蕩昇華。

參考文獻:

「工蕓の道」柳 宗悅

「江戸の職人:伝統の技に生きる」中江 克己

「日本の匠:六十三人の棟梁と語る」中村 昌生

「女職人カタログ:伝統工蕓就職紀行」菊池 比佐乃

「人間復興の工蕓:民蕓を超える」岀川 直樹

「匠のこころ:近畿の伝統工蕓」吉田 甦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