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數位

2023 年末了,我們對手機影像和相機影像還有多少誤解?

2023-11-13數位

手機影像和相機影像的討論也算一個經典話題了。這兩年大家發現,旗艦手機影像能力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手機旗艦大多朝著影像旗艦的方向越走越遠,甚至有很多相對專業的攝影愛好者,都越來越頻繁地使用手機出片。

那麽回過頭來,相比正兒八經的相機,現在的手機影像究竟到達什麽水平,它又有什麽魔力,讓越來越多人為其癡迷,這裏面的東西展開來講,想必大家都有不小的興趣。

2023年末,手機影像和相機影像的硬素質還有多少區別?

雖然不能和相機的歷史比,但手機影像從誕生到現在也有不短的時間了,特別是智慧型手機普及以來,手機影像的發展就走上了快車道,前幾年更是開啟了傳感器與光學素質的大跨步。

時至今日,旗艦手機的影像傳感器最大面積已經來到了 1英寸 ,這個尺寸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端的卡片機水平,距離入門乃至中端專業相機常見的APS-C片幅,都不是以前那種完全不可比的差距了。

當然,相機畢竟是不限體積,完全為影像而生的裝置,盡管手機的進步水平飛快,差距還是有。比如對比相機上的全片幅傳感器,即使是1英寸也顯得很迷你。

差距同樣體現在鏡頭的光學素質上,專業相機的鏡頭一般是可以更換的,沒有體積和成本的限制,光學設計可以完全放開手腳,做到每一片鏡片都打磨出較為優秀的光學效能,使拍出的照片清晰銳利。

不過手機影像在長時間的激烈競爭下,也發展出了自己的特長。先不說在便利性上的優勢,僅僅從本身的拍照效能來說,手機相比相機也有獨特的優勢。

比如說 影像處理效能 上,相機就很難與手機相比,畢竟手機本身就是計算終端,SoC的效能要比相機高不少,所以手機往往會內建很多計算攝影的演算法,最大程度去最佳化彌補硬素質上的差距,直接呈現出處理好能出片的影像。而相機則傾向於先盡可能記錄數據,再由攝影師去進行後期處理。

而近幾年的影像旗艦裏,手機廠商甚至會專門研發 影像芯片 ,去進一步支撐拍照與錄像的輸出畫質,比如vivo在X100系列上最新推出的V3影像芯片,就讓他們支持了效果更好的夜景演算法和4K電影人像模式,其他的還有小米的澎湃C系列和OPPO的馬利安納系列等等,都進一步增強了手機的影像處理能力。

除了影像處理效能,手機在 焦段覆蓋 上往往也會有一定優勢。如今多攝影像系統已經成為旗艦的標配,除了主攝以外,超廣角加長焦鏡頭的加入,讓手機的單機焦段覆蓋範圍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現在的旗艦手機,靠著多攝組合,已經實作了常用焦段的幾乎全覆蓋,就拿vivo X100 Pro來說,在加入蔡司APO超級長焦鏡頭後,整機的焦段覆蓋可以做到從15mm-100mm,只靠一台手機就可以拍攝日常用得到的大多數焦段的照片。相比之下,相機的好鏡頭一般都專註於一小段焦段,想要大範圍覆蓋你就需要多帶幾個換著來了。

至於光學素質,這也是近年來手機影像的重點提升領域,影像旗艦正在越來越多地加入 專門的鏡頭鍍膜 ,甚至蔡司著名的T*鍍膜都被搬到了手機上。

總之,從物理定律來說,手機去拼光學硬素質肯定是沒法和相機相比,但隨著近年來的技術發展,手機也在自己有限的空間內構建出越來越可用的硬體素質。在大多數場景裏,影像素質越高,對於進一步提升的感知就越小,手機影像,正在慢慢接近這個畫質的甜蜜點。

為什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癡迷手機影像?

硬素質的差距是客觀的,同樣,越來越多的人,甚至一些專業的攝影師,都開始愛上手機影像,也是一個客觀的事實。相比大家都很好奇,是什麽導致了這樣的趨勢?

這件事往簡單了說,就是手機影像的便利性簡直無可匹敵。而說得更系統一點,手機影像做到了 拍攝-處理-分享或保存全流程貫通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拍照或者錄像是為了什麽?是留念或者分享,也就是說,你拍一張照片,錄一段視訊,不是自己留著看,就是要發出去給大家看。

從分享的角度說 ,如果你用的是相機,那你需要用相機先拍下來,接著拔出記憶卡,匯入到電腦裏,用軟體調色+處理,最後再傳到手機,接著上傳到朋友圈之類的地方。這樣麻煩的流程,只要你幹的不是吃飯的活,我想沒人會長期忍受這樣的繁瑣。

相比之下,手機拍攝,手機上簡單處理,再直接分享到社群網路,這套流程簡直流暢到不能再流暢,普通人應該都知道如何選擇。

從留念的角度說 ,就我個人的經驗,存在電腦裏的照片一年都不會開啟一次,但手機相簿裏的我時不時都會翻一翻,因為它太方便了。不僅因為手機就在手邊,還因為手機的相簿會系統地按照時間幫我們分類匯總,我想看什麽時候的,只要隨手一劃就能看到。

除了照片處理的便利性以外, 裝置本身的便攜性方面手機和相機之間也有巨大區別 ,對大多數人,手機本身就是要帶著的,算不上負擔。而相機往往機身鏡頭都不輕,所以盡管我曾經有一台專業相機,但用了幾次以後也不怎麽帶出去了。

使用體驗上的巨大差距,就是大多數人使用手機拍照的重要原因。在以前手機畫質很差的時候,出片的要求還能成為使用相機的理由,如今手機畫質越來越好,也就越來越多人投入了手機的懷抱。

其實吧,正是因為有這樣便利的體驗,攝影才借助手機這個載體融入越來越多的人的生活之中,獲得最大程度的普及。

而在手機廠商的不懈努力之下,旗艦手機的影像功能也越來越多,甚至在很多地方超越了相機的能力。

以vivo X100系列為例,在V3影像芯片和vivo演算法的加持下,這代的AI夜景能力進一步提升。vivo用海量的夜景素材進行AI大模型訓練,提煉出優秀的夜景圖片該有的調校風格,再借此最佳化夜景照片,使得夜景照片在擁有豐富資訊量和細節的基礎上,更加接近人眼所見,有夜晚該有的氛圍感。

再比如全焦段人像功能,vivo參考了從24mm到100mm的五大常用焦段的人像鏡頭,專門調校出了不同的風格的人像模式,不管你是要拍風光打卡照,還是精致的特寫,都能拍出接近專業的效果。

還有全新的4K電影人像,不但有預設LUTs,自動美顏+虛化等電影感特效加入,還能做到憑借內容自動切換影像焦點,使整個視訊更具有電影氛圍。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手機影像在功能和素質上的不斷進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手機影像,產出越來越多優秀的影像作品。

手機影像在未來還會走向何方?

那麽,隨著手機影像的能力不斷提升,未來又會走向什麽方向呢?從目前來看, 光學化和風格化 可能是一個大的趨勢。

在以前手機影像素質不太行的時候,大多數廠商選擇了一條純計算攝影的路子,透過演算法的加持,盡可能地去彌補硬體上的差距。這種做法確實可以提升影像的第一觀感,但看久了很容易審美疲勞,特別是有時候追求銳化、鮮艷和提亮,反而使照片失去了氛圍和味道。

隨著大眾審美的變化以及手機影像素質的前進演化,漸漸有廠商開始走光學攝影和風格攝影的路子,具體來說,比起簡單地拉高亮度和銳度,手機廠商開始著眼於具體場景,考慮如何拍一張好看的照片。

這時,手機廠商們想到了那些老牌影像廠,憑借多年的審美積澱,這些老牌影像企業的確能彌補手機廠在畫面調校方面的經驗不足,結合手機品牌在畫面調校演算法方面的實力,相互補足,產生1+1>2的效果。

例如在X100系列中,vivo加入了更多新的風格化鏡頭包,比如B-Speed,這個風格會產生一種特殊的圓弧三角形光斑,給你的人像照片增添一種獨特的氛圍。

還有很多場景,X100系列都會針對性地給出特殊的畫面設定,比如日出日落的時候,普通的手機很容易出現過曝或者炫光等問題,X100系列除了在鍍膜上抑制了炫光鬼影的產生,還會針對性地進行影調和動態範圍的調節,是你拍出色彩和氛圍濃郁的朝陽和夕陽。

順帶一提,這次的X100系列全系標配長焦微距,除了拍出清晰的微距近物以外,還透過深度感知虛化渲染技術模擬出真實夢幻的虛化,進一步突出主體,盡可能接近百微鏡頭的效果。

總結

不管手機影像和相機影像的爭論持續多久,這兩種裝置都有各自的套用場景,只要目前的影像技術體系沒有產生顛覆性的變化,兩者都各有優勢,沒法做到相互替代。按照目前的趨勢,手機影像的普及度還將進一步提升,而相機,則會進一步探索影像素質的上限。

當然,對於大眾來說,手機影像已經成為大家記錄生活的方式,相比拍的多好看,隱藏在影像背後的文化與回憶才是更加珍貴的東西。手機廠商也在努力,用技術來幫助人們更為方便地記錄和表達這些東西。

如今在各大手機影像評測視訊的評論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展示自己的作品來替代對影像素質的評價,我想這種氛圍,不管對手機還是相機影像,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