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Robotaxi訂單量Apollo遠超Waymo,蘿蔔快跑正講述商業營運新故事

2021-11-13科學

在交通出行領域,經過這些年的技術積累和初步的商業化試驗,自動駕駛已經在開放商用的道路上逐漸加速。無論是我們目之所及的搭載L2-L3技術級別的乘用汽車,還是智慧重卡、Robotaxi、無人礦卡等自動駕駛全家桶的一一商業化落地營運,這些跡象都在顯示著全球自動駕駛產業開始進入下半場:自動駕駛正經歷從技術驗證轉向規模化商業落地,而商業化營運成為自動駕駛企業決勝的關鍵點。

自動駕駛「上半場」的重點是在研發測試,做好技術驗證,關鍵指標是測試裏程;「下半場」的關鍵點是商業化營運,關鍵指標是「營運訂單量」。商業化營運方面,Robotaxi的發展模式最具有代表性。而Waymo和百度分別是美中兩國率先推動Robotaxi領域的代表性和技術領軍企業,二者在自動駕駛出行的規模化落地上都已經具備可行性。但隨著在投入力度、發展思路等方向的差異不斷加大,兩者的區別也正在顯現。

對比兩家領頭羊,特別是在Robotaxi營運訂單量的差距,可以看出Apollo的商業化優勢更為突出。

2021自動駕駛訂單量:Apollo超Waymo實作全球第一

從2013年開始算起,百度進入自動駕駛領域已經走過快十年的歷程。從最初的封閉測試,到封閉的園區,再到城市開放道路,經過幾年的發展,百度Apollo出行服務已覆蓋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滄州五個城市,營運覆蓋面積超600平方公裏,獲得測試營運牌照超410個,百度持續成為覆蓋城市最多、獲取牌照最多、路網規模最大的自動駕駛服務商。

而在衡量商業化落地的關鍵指標——營運訂單量方面,百度Apollo的成績也在急速增長。今年818世界大會上,百度正式升級成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在此期間,隨著自動駕駛落地城市和區域的增加,Robotaxi出行訂單量也在加速增長。根據過往訂單量推算,在過去的Q3期間,蘿蔔快跑平台日均訂單超1300單,尤其是在世界大會之後,9月單月訂單就超過了5萬單,蘿蔔快跑Q3訂單大約為12萬單。如果按照訂單量月均環比30%增長,蘿蔔快跑Q4日均訂單量將會達到1500單,單季度訂單總量有望突破15萬單。預計Apollo蘿蔔快跑2021年下半年的累計訂單將會突破27萬單。訂單量的快速增長不僅代表了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支持,同時百度Apollo自動駕駛使用者體驗五星好評占比達95.3%,這也是對百度Apollo安全性和技術實力的肯定。

再看Waymo這邊。今年五月其CEO的離職給Waymo的商業化帶來了震蕩,行業內許多人都在熱議其商業化落地之路是否正常執行。我們可以拿關鍵的訂單指標來看看Waymo的落地化進展。根據公開訊息可以推算Waymo今年的訂單量。2020年Waymo公開數據擁有365輛車,每周訂單約為1000-2000單左右,每季度1.2-2.4萬單;2021年8月車隊達到615輛,增長68%,預計Waymo每季度訂單量2.02-4.03萬單,現在每年度的訂單量在16萬左右。

在關鍵的訂單量指標上,預估的結果很明顯,百度Apollo大幅領先甩掉了Waymo,成為Robotaxi規模化營運領域的第一。而這個成績不僅僅是國內的第一名,也是全球範圍內的第一名。

從蘿蔔快跑的前身——「Apollo GO」試驗走向公眾開始,百度Apollo不斷升級叠代。在第一代版本的叫車軟體上,就開始與自動駕駛車輛聯接。而「蘿蔔快跑」更是在不斷完善的技術和安全性的背景下,成為消費者常態化出行的平台工具,讓越來越多的人更方便地享受到自動駕駛服務。

訂單量第一背後的技術融合

能夠做出這些成績,跟百度Apollo在商業化營運和多元化增值服務方面的布局密不可分。在國內的自動駕駛方面,百度無疑是起步最早的一家企業。從產品上來看,百度的Robotaxi已經發展到了第五代。在技術實力的展現方面,我們可以從測試裏程和安全性窺探一二。

公開資料顯示,百度自動駕駛專利數量超過3400件,無人駕駛安全測試裏程超過1800萬公裏,期間沒有一起事故發生。

對於自動駕駛來說,大規模落地的過程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營運指標。百度Apollo在部署自動駕駛服務之前都會經過嚴謹的測試以及專業監管機構的考核。透過技術積累和管理制度的共同保障下,百度Apollo最終呈現出頂尖的成績,更重要的是相比於看得見的訂單數據,是無數使用者對百度蘿蔔快跑乘坐體驗和安全性的認可。

從2019年9月百度Apollo率先在長沙落地Robotaxi服務的裏程碑開始,百度的Robotaxi遍地開花,先後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滄州五座城市全面開放規模化、常態化營運。現下百度已成為國內當之無愧的無人駕駛商業化營運服務第一名。

這些優秀成績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作為國內自動駕駛代表性企業,百度Apollo越來越接近大規模商業化的營運目標,每一次叠代更新的技術與落地的實際體驗都印證著自動駕駛出行大眾化目標的逐漸實作。

工程派vs科學派,誰能最終勝出?

作為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代表企業與開創者,百度在過去三年落地商業化的分量與日俱增,並且也走出了不同於谷歌Waymo的新商業路徑。在近日的一次論壇中,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對自動駕駛的路線也有一個新的描述,可以很清晰地概括兩者的區別。李彥宏認為百度與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路線是「工程派」,而谷歌Waymo的路線是「科學思維派」。

「工程派」能將難題化繁為簡、循序漸進。比如特斯拉先從做L2級別的自動駕駛開始,不斷收集著大量使用者的行車數據,超大規模的數據采集無人比擬,投資者認為特斯拉做成無人駕駛的機率更大。而特斯拉也在工程化的思維中不斷升級,同時靠賣車反哺技術的叠代與產品的更新,形成了良好的正向迴圈。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是自動化程度的漸變,百度Apollo則是自動駕駛行駛範圍的漸變。全國500萬公裏的道路上一步登天實作L5級別的升級太難了,但可以從部份道路的無人駕駛開始做起,逐步擴大地域範圍,從而走向L5級別的徹底自動駕駛,百度Apollo的路徑目前取得的成績也印證了這個工程化思維的正確性。

而區別於百度和特斯拉的工程化思維,Waymo的科學化思維的路徑似乎顯示出目前商業化落地的窘境。Waymo的模式是一步到位L4級別的自動駕駛,以L4級Robotaxi作為核心產品,做好之後再拓展到其他L4級場景,如Robotruck。

從今年5月CEO的出走之後,Waymo的商業化模式的窘境似乎暴露得更加徹底了。從Waymo的估值角度來看,情形不太樂觀。Waymo估值走上了不斷下調的下坡路,從2018年的摩根士丹利給了1750億美金估值開始之後,就開始進入下坡,一年後Waymo沒有任何營收,摩根士丹利將估值砍到了1050億美金。到了2020年Waymo開始尋求融資,但拒絕談論融資背後的估值。隨後金融時報爆料Waymo的融資估值僅為300億美金,距最高的估值縮水85%。

雖然估值並非是自動駕駛行業的唯一風向標,但這也反映出投資者對Waymo模式的消極情緒。不斷高企的投入與虧損,是投資者做出估值下降判斷的依據,這也是Waymo商業化行程緩慢最大的攔路虎,不斷吞噬著股東的價值。雖然自動駕駛的實作不會一蹴而就,但是長時間吸血反哺的路也走不遠。

工程派和科學思維派面臨的困難相似,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在資本環境多變的當下,自動駕駛公司需要快速找到自我造血的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增強回路。

自動駕駛領域的很多玩家經過這些年的蹉跎都已經達成共識,自動駕駛已經進入到下半場,競爭不再是測試和小範圍的落地,大規模商業化營運才是自動駕駛行業最終的追求目標。百度Apollo在完成大範圍的路測後,技術與安全性得到驗證,開始沿著「工程思維」來發展自家的自動駕駛「多點開花」的產業布局:

1. 做智慧交通的車路協同,透過打造一個真正符合自動駕駛需求的智慧道路,來提升未來智慧道路整套系統能力的標準,實作更高效、更安全、更智慧交通組織的藍圖,為自動駕駛車輛和智慧交通的落地提供全面的基礎設施保障。

2. 做汽車智慧化的輔助駕駛系統ANP,像特斯拉一樣,讓自動駕駛的數據可以源源不斷從乘用車上跑出來,形成「落地-獲取數據-演算法叠代-落地」的正向迴圈。

3. 做自動駕駛出行3年30城的目標,百度Apollo提出在未來3年時間內實作「深耕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覆蓋全國30城,打造3000輛L4級別自動駕駛車隊,滿足300萬使用者的自動駕駛出行需求」的三年發展目標。

透視百度Apollo自動駕駛的發展,從兌現量產承諾、到擴大量產規模,從構建聰明的車、到開辟智慧道路,在紮實的技術深耕與產品矩陣的多場景實踐背後,凝聚了百度Apollo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全面思考。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自動駕駛不僅僅是在世界範圍內占據領先的地位,也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引領整個行業向著自動駕駛的珠峰攀登。

從蘿蔔快跑的營運訂單量甩掉Waymo的故事展開,我們發現Apollo不斷拿下行業的各種第一,這些只是Apollo策略小步驗證的開始,接下來百度Apollo也會持續向規模化深入挺進。無論是在公開道路的推廣、無人車的量產投放,還是技術層面的叠代與去掉安全員的突破上,在這些「無人區」中Apollo作為先導者會不斷深入到這些深水區中探險,也會持續帶給公眾自動駕駛技術的體驗升級,讓自動駕駛技術從部份城市走入千家萬戶,普惠大眾的出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