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問答 > 科學

沈一杭:媒體報道的「雲南省共有1300多個蝴蝶品種」是否準確?野生蝴蝶能稱為「品種」嗎?

2024-06-24科學

蝴蝶(Butterfly)是昆蟲綱鱗翅目中的具有美麗翅膀的昆蟲。它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其在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種類最多。蝴蝶在生態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包括授粉、作為其他生物的食物來源以及指示環境變化的生物指示物。圖為公眾在看蝴蝶標本。攝影 ©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

本文共計1600字,閱讀約4分鐘

2024年6月22日,周六,一則「 雲南蝴蝶大爆發 」的新聞沖上熱搜。筆者讀到雲南網的一篇報道 【「組圖」上億只!雲南元江蝴蝶又「組團」跳舞】 。其中提到,每年的四月到八月,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的幹熱河谷成為數以億計蝴蝶的棲息地。
本來是一則非常好的新聞,但文中一句話引起了筆者的註意:文章提到,據在元江有著二十多年蝴蝶養殖經驗的一位人士介紹,「雲南省共有1300多個 蝴蝶品種 ,元江幹熱河谷地區就有600多個。」

「大爆發 的蝴蝶,難道是人養的?

筆者以為看錯了:啥? 「雲南省共有1300多個 蝴蝶品種 ,元江幹熱河谷地區就有600多個 」——這麽一說,這些「大爆發」的蝴蝶到底是 野生 的、還是 圈養繁殖 的?
筆者將此文轉給了幾位朋友,看到這篇文的報道,基本上都笑了。或者怒了。

「品種」與「物種」:

科學區分,厘清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 「品種」和「物種」 這兩個詞,但很多人並不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其實,「品種」和「物種」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混用會導致對生物分類和前進演化的誤解。
「物種」(species) 是生物前進演化的基本單位,由一群具有生殖隔離、形態結構相似、能夠繁衍後代的自然族群組成。物種是客觀存在的,是自然界長期演化和發展的產物。
「品種」(Variety) 是一個用來描述人工培育的生物群體的概念。具體來說, 品種 是人類透過人工選擇和定向培育而形成的生物群體,其成員在遺傳性狀上表現一致,但沒有生殖隔離。可以講,品種是人為創造的,是人類農業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成果。

換句話說, 「品種」 這個概念,通常用於描述由人類選擇和培育的特定植物或動物群體,這些群體在形態、顏色、產量等方面表現出一致且穩定的特征。品種在農業、園藝和家畜養殖中廣泛套用。例如,不同型別的水稻、小麥、蘋果以及家犬、家貓等,都可以細分為多個品種。
在上述新聞報道中,提到的 「1300多個蝴蝶品種」 「600多個蝴蝶品種」 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 「品種」 一詞通常用於描述人工培育的生物群體,而野生蝴蝶是自然界中的客觀存在,屬於 「物種」
區分「品種」和「物種」還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理解「物種」和「品種」的區別,對於準確描述和研究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物種 是自然界前進演化和生態系研究的基礎,而 品種 則是農業和園藝實踐中的關鍵概念。在科學研究和實際大眾傳播用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可以更好地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農業生產的發展。理解和區分這兩個概念,有助於更有效地進行生物研究、野生動物資源管理和生態保護,進而實作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馬達加斯加采集的一些蝴蝶標本。攝影©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圖文無關)

媒體的

生物多樣性科學素養

因此,筆者認為,雲南網的報道中,用「品種」來描述野生的蝴蝶,是頗為不妥當的。
筆者建議,媒體在報道生物多樣性時必須具備科學素養,準確使用術語。將野生蝴蝶描述為 「品種」 而非 「物種」 不僅容易引起誤解,還可能誤導公眾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以為報道中的那些蝴蝶是某個養殖公司養殖的。


圖片來源:網路熱搜


所以說,準確的報道,有助於提升公眾對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保護的正確認識,推動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工作。媒體肩負著傳播知識和科普的責任,必須以嚴謹和科學的態度進行查證,報道,以確保資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